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5.
6.
针刺所引起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机体内因实现的一种生理性镇痛,近年来发现脑内存在以脑室周围及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以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为主要递质的内在镇痛系统,通过下行抑制通路,特别是中缝大核(NRM)阻断痛信息的传入,发挥镇痛作用。针刺镇痛是否也是通过此种中枢机制实现的呢?为此我们记录大鼠NRM的单位放电及其伤害性反应,以反映下行抑制活动的水平及伤害性信息被阻断的情况,观察电针的效应,并研究高位中枢对它的调控。所得结果如下: 1.NRM神经元一般对非伤害性刺激无反应,而大多数对伤害性刺激能发生兴奋、抑制、双相或兴奋抑制转化等型式的反应,其中以兴奋型居多。还注意到兴奋型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较低,而抑制型神经元放电频率较高,而且兴奋型抑制转化型神经元,其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也与其自发放电背景有关,这些事实表明各种不同类型神经元,也许就是同一类神经元,只是由于处于不同的机能状态而反应有所改变。 2.电针(EA)“足三里”可以激活NRM神经元使其单位放电频率增加,并使其伤害性反应降低。伤害性刺激(尾端)过强或重覆使用也可像EA一样可较长时间激活NRM的自发放电和抑制其伤害性反应,说明EA和伤害性刺激均可激活此负反馈的痛调节机制 3.腹腔注射吗啡或芬太尼可明确而稳定地抑制伤害性反应,但未见有激活NRM自发放电的效应。吗啡类药物和EA的效应均可被钠洛酮(i.P)所阻断。表明两者所引起的镇痛作用有某种类似的中枢机制,但也存在着某些差异。 4.电解损毁双侧PAG可减弱EA和芬太尼的效应,PAG微量注射钠洛酮也可阻断EA的作用,此外还看到刺激PAG也可明显激活NRM放电,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表明EA可经PAG内释放的吗啡样物质,激活NRM而发挥下行抑制作用。 5.尾核和伏核损毁或微量注射钠洛酮,可减弱EA的效应,刺激两者可以激活NRM这一重要的下行抑制起源部位,而这种效应可被PAG微量注射钠洛酮所阻断,表明这两个高位中枢,可通过其本身及PAG内的吗啡样物质激活下行抑制环节NRM引起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正>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发现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1921年 Loewl通过蛙心灌流实验初步证明 Ach 具有神经递质的作用,1929年 Dale 与 Rudly 从马与公牛的脾脏中首先提得了 Ach,1939年 Mann 等证明脑组织中有 Ach 的合成。目前已经公认,Ach 是许多外周神经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部位,Ach 作为神经递质的作用亦基本确立。随着人们对疼痛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 Ach 与痛觉调制密切相关,本文拟从胆碱能药物性镇痛、针刺镇痛和应激镇痛三个方面来讨论 Ach 在痛觉调制和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麻和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对人工流产镇痛作用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针麻对人工流产疼痛及人流综合征有一定颉抗作用,但选穴繁杂,又缺乏科学的定量和对照研究,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根据有关报道,经反复筛选确实有效而不影响手术操作的足三里、三阴交作为针麻用穴,与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有效的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法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针刺对分娩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减轻宫缩痛、缩短产程及减少产后出血量的疗效。方法:将50例足月、单胎、正常初产妇(无头盆不称,无产科和内科合并症,无产道异常)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针刺,对照组不用针刺。结果:治疗组宫缩痛减轻、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少,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应用于分娩过程中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来观察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为1999年4~10月门诊病例,妊娠6~12周,无手术禁忌证,均为自愿流产者;年龄25岁以下28例, 相似文献
13.
14.
丘脑中央下核和腹外侧眶皮层在针刺镇痛和痛觉调制中的整合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 ,我们根据以往解剖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 ,提出并证明了一个假设 ,即 :丘脑中央下核(Sm)和腹外侧眶皮层 (VLO)在整合伤害性信息的过程中 ,不仅参与痛觉感受 ,也参与痛觉调制。Sm VLO PAG构成一个痛觉调制通路 ,通过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传递。该通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①电解损毁双侧Sm易化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 (TF)反射 ,TF反射潜伏期 (TFL)明显缩短。如果Sm是一个单纯的痛觉感受中枢 ,损毁它应当得到相反的结果。提示Sm参与痛觉调制 … 相似文献
15.
针刺既用于治疗高血压和低血压,也用于治疗心(?)过速和心动过缓,说明针刺对血压和心率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我院近年来在针刺麻醉(常规取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和药物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阑尾摘除手术1049例作了比较,着重分析手术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证实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对血压和心率具有调整作用。从表1说明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针麻手术的血压比较平稳,经升压或降压对症处理的比例,要比药麻少5.7倍。 相似文献
16.
17.
针麻开胸手术超前镇痛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切皮前针刺麻醉是否具有手术后超前镇痛作用。方法:54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情分级标准)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8例,A组选择左右下翳风和三阳络透郄门穴位,经皮进针捻转至患者感觉酸胀为止,同侧针经同组导联连接韩氏刺激仪(LH202H型)。先进行针麻诱导15-20min,采用疏密波,1/15Hz频率,刺激强度2-4mA(以病人耐受为宜),其后静注维库溴铵0.12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吸入安氟醚,为了维持麻醉,间断静注芬太尼2μg/kg/hr、维库溴铵0.03mg/kg/0.5hr,术中连续使用韩氏刺激仪, 参数同诱导时。B组除术中不用电针刺余同A组。C组(对照组)仅用药物麻醉。术后观察比较三组术后0hr、4hr、8hr、12hr、20hr、24hr各时点肌注杜冷丁人数和杜冷丁人均用量。结果:三组年龄、体重、手术和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0-4hr、4-8hr、8-12hr、12-16hr各时段A、B、C三组肌注杜冷丁分别为2:2:9,1:2:7,1:2:6和1:3:6,C组显著多于A、B两组(P<0.01),但16-20hr、20-24hr两个时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4hr、8hr、12hr、16hr各时点杜冷丁人均用量A、B两组均显著少于C组(P<0.01),但16hr后差异逐渐变小,至20hr和24hr三组已无显著差异。结论:针麻可能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与镇痛效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与镇痛效果关系530001广西南宁市针灸医院马玲,杨绍美,滕春光,黄素碧,韦立富为了了解针刺镇痛与钙、镁元素在针刺前含量的关系,为了减轻人工流产术受术者的痛苦,我们对202例早孕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作了针刺镇痛观察,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19.
针刺小肠俞对痛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受日本近代针灸名家泽田健先生用小肠俞灸治痛风的启示,在临床中针刺小肠俞用于痛风的止痛,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全为男性,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3.5岁。病史最长者20年,最短者3周;全部病例均有拇趾跖关节肿痛,血尿酸增高。4例伴有踝关节肿痛,4例关节穿刺为血性胶状液,2例曾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3例X线摄片提示关节间隙狭窄、有骨质增生。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取双侧小肠俞,针刺1.0~1.5cm,行泻法,并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 [治疗结果]10例中有6例经一次针刺即获良好的止痛效果,4例经2次针刺后疼痛明显减轻。有4例在半年随访中,疼痛未发作,但实验室检查血尿酸仍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20.
一、针刺镇痛的临床规律过去的工作观察到针刺可使人的痛阈提高,1976年进一步用信号侦察论分析了人体针刺镇痛效应,结果表明:针刺25分钟后,受试者除了报痛标准有所提高外,皮肤的锐痛分辨力亦有所降低。由此认为针刺镇痛主要是一种生理效应而非心理因素。但也有人体测痛资料(32例用钾离子测痛法测痛)指出,电针合谷、内关30分钟对额部、脐旁、胫旁三处皮肤的痛阈和耐痛阈无统计意义的影响。关于心理因素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这一年来观察到以佯针、语言暗示以及其他视觉、听觉性暗示(如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电针脉冲或开动手法仪)造成受试者的针刺心理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