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立波  刘晓阳  隋淑兰 《吉林医学》2009,30(17):1983-1984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般认为主要与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以及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引致周围神经缺血缺氧有关。因此改善局部血液动力学及微循环对于减缓DPN发展及改善症状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44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我院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NP)患者10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7年2月—2010年8月本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叶文春  方向明  王玉容  高莉 《四川医学》2012,33(12):2098-210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α-硫辛酸治疗组,B组为单纯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0c)、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B组50.00%,P<0.01;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血清MDA明显减少(P<0.05),SOD及TAOC明显提高(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 h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B组为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B组(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糖尿病确诊的10年内,有60%~90%的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截肢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本研究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2年12月本院老干部科住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DPN,临床症状及肌电图变化改善情况。方法:对DPN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及弥可保0.5mg每日1次肌注,共2周后,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共2周,口服弥可保片0.5mg,每日3次共2周。对照组(B组)30例,肌注弥可保0.5mg,每日1次,共2周,后口服弥可保0.5mg,每日3次,共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张卫芳  欧燕华 《吉林医学》2009,30(3):247-247
为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我院收治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甲钴胺(弥可保)治疗神经病变;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20 μg,用2 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 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及体征,并用肌电图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及SNCV.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治疗组,B组为单纯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B组5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其中症状和感觉评分改善明显(P<0.01),反射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腺E1(PGE1)与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观察.方法:将54例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丹红注射液30~50 ml 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30例,用PGE1 100 μg 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丹红注射液30~50 ml 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记录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以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安全有效的药物,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 NGF)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1),且治疗组加快程度更大(P<0.01)。治疗后,两组感觉、反射、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大(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 NGF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加速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前列地尔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燕玲  徐艳 《广西医学》2003,25(1):14-16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 (PGE1 )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0例 ,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8± 12 )岁。给予前列地尔 (PGE1 ) 2 0 0 μg,加入生理盐水 5 0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用 4周 ,神经生长因子 10 0 0u肌肉注射 ,每日 1次 ,连用 4周。对照组 30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0例 ,年龄(49± 13)岁。给予与治疗组相同剂量PGE1 、降糖、降脂、降压及活血化淤等治疗。结果 :治疗 4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 86 6 7%及 96 6 7%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及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也存在差异 (P <0 0 1) ,神经末端潜伏期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前列地尔 (PGE1 )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比单独应用前列地尔 (PGE1 )有明显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 (NGF)能显著促进周围运动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时神经电生理改变与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神经电生理、病理检查对DPN诊断的意义,同时评价通络方剂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经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诱导成DPN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大(2.0 g/kg通络方剂灌胃8周)、小(0.5 g/kg通络方剂灌胃8周)剂量药物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检测尾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潜伏期、神经电位波幅的变化,并测定病理定量指标.结果 运动传导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MCV显著减慢(P<0.01),电位波幅显著下降(P<0.05);而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值分别<0.05、0.01).感觉传导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SCV显著减慢(P<0.01),电位波幅显著下降(P<0.05);而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值分别<0.05、0.01);与小剂量药物治疗组比较,大剂量药物治疗组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SCV显著加快(P<0.05).图像定量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及轴突面积均显著减小(P值均<0.01);与模型组比较,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及轴突面积均显著增大(P值均<0.01);与小剂量药物治疗组比较,大剂量药物治疗组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均显著增大(P值分别<0.05、0.01).结论 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是反映DPN病程、疗效的更敏感的病理指标;SCV与髓鞘病理改变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DPN的电生理检测项目,但对亚临床或经足量药物治疗DPN的髓鞘病变敏感性尚存在不足.通络方剂对周围神经电生理、病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DP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大剂量效果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与腺苷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给予丹红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腺苷钴胺治疗,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75.0%,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MCV和SCV均显著快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腺苷钴胺。  相似文献   

15.
王亚洲 《吉林医学》2013,34(4):628-629
目的:观察蝎龙酒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蝎龙酒30 ml口服,3次/d,神经生长因子500 U肌内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甲钴铵500μg肌内注射,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蝎龙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甲钴胺应用于紫衫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82例单用紫衫醇化疗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1例,其中A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半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肢体疼痛、肢体麻木、乏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MNCV、SNCV、肢体疼痛、肢体麻木、乏力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紫杉醇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可使患者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方法及其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Jia WP  Shen Q  Bao YQ  Lu JX  Li M  Xiang K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707-2710
目的探讨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NSS/NDS)、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振动感觉阈值检查(Vfrr)及10g尼龙丝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人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NSS/NDS评分、MNSI评分、VPT检查及10g尼龙丝检查。以NCV作为“金标准”,计算四种简易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Kappa值(K值)。结果MNSI〉2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15%,88.43%和83.33%,与NCV检查之间呈高度一致(K值为0.67)。NSS/NDS评分及VPT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低于MNSI筛选法,与NCV检查的一致性较好(K值分别为0.52和0.60)、但低于MNSI筛选法。10g尼龙丝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最低,与NCV检查的一致性较差。结论MNSI筛选法简单、易行且可靠性好,可用于门诊及住院DPN初步筛查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再生素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1个月后给予药物处理,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给药8周。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经神经再生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感觉潜伏期(SL)减小,波幅升高,超微结构亦有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再生素可改善神经髓鞘功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韩丽萍  于德民  谢云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5):2513-2515
目的 研究赖诺普利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给药8周,观察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并测定神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a+K+-ATP酶活性,坐骨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赖诺普利改善神经组织的功能和结构;改善神经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提高Na+K+-ATP酶活性、促进神经内膜血管新生.结论 赖诺普利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婕  苏飞  李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84-86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7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7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胰岛素组(A组)和胰岛素加神经生长网子组(B组),每组各3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与4周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2、4周的胃半排空时间、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空腹血糖(FBG)、肿瘤坏死因子a(TNF-a)、C反应蛋白(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胃电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B组治疗后2周及4周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而胃半排空时间短于A组,IRI、FBG、TNF-a、CRP均低于A组,HDL-C高于A组,且胃电指标改善幅度也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胃瘫的状态及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