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0年度我院多学科联合会诊情况,总结会诊工作经验并为今后工作改进提出建议;方法:以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数据为研究资料,采用SPSS 13.0分析会诊情况及会诊患者特点;结果:多学科联合会诊被临床科室普遍采纳,会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危重、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昂,但总体转归较好.结论: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有利于医院提供快捷有效的综合性诊疗服务,能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不断提升医师诊疗水平、完善医院管理,但仍需在信息化建设和评估机制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汇总分析北京市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多学科会诊数据,为提升救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17年-2020年该中心医疗工作报表及危重孕产妇多学科会诊数据,录入Excel 2017软件,运用数据透视表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2020年该中心申请多学科会诊孕产妇共338例,北京地区孕产妇占比、城镇孕产妇占比、本科及以上学历孕产妇占比、月收入3 000元以上孕产妇占比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而危重孕产妇比例、申请会诊孕产妇平均年龄、参与会诊科室数量呈增长趋势。申请多学科会诊的孕产妇排名前5位的疾病以妊娠合并心脏病为主,排第1位的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参与孕产妇会诊的科室主要有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内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普儿科。结论危重孕产妇救治形势严峻,管理难度增加。需完善救治体系,加强闭环管理,落实风险管控,按需配置多学科救治团队。  相似文献   

3.
分析2011-2013年度我院住院患者中307例多学科会诊,进行回顾性分析。会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危重,但总体转归较好。多学科会诊有利于提供及时有效的综合性诊疗,加强各学科交流协作,提高医疗水平。但在执行过程中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尚存在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的基本职能,是医院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要用先进的安全文化去影响安全行为,近年来我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总结神经外科193例危重患者从病房到CT室检查途中的安全管理,检查前的精心准备,充分评估病情,确认危重患者护送人员能力,确认护送急救设备物资的齐全完好,确保运送线路的畅通,患者检查结束回病房后及时评估,准确交接。  相似文献   

6.
多学科联合会诊具有明诊断、定方向、细方案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管理制度难统一、会诊病种及形式较单一、信息化平台未建立等问题。为提高多学科联合会诊质量,某院组建了管理小组,明确了推进科室,完善了运行机制,搭建了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了更高效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提高了诊疗质量。未来将从机制、团队、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以使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医院科间会诊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疑难病人诊断与治疗、危重病人抢救及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等,常常需要科室与科室之间、一个科室与多个科室之间的会诊。会诊成了学科间联系的桥梁,成了日常医疗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日常会诊工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更是危重患者急诊急救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是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用于透析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透析护理服务质量。对于发病急、病情重的危重患者而言,通过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在提高护理质量及内涵的同时降低医疗、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该文就如何加强危重患者的透析安全管理进行相关叙述,为临床透析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史金妹 《医疗装备》2014,27(11):43-44
对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转运意外发生、改善预后,本文就医院急诊中心院内转运392例患者,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0.
呼吸内科危重病是危重医学组成之一,该类病不仅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有较高的病死率,并且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所以,改善其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自2015年以来,本科室在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较高的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也将根据呼吸内科疾病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地调整,切实为本科室做贡献,发挥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加强医院会诊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医院加强会诊管理对于提高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水平、加强医学学科间的技术交流、改善医患关系以及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作用;通过传统会诊模式与信息化条件下现代会诊模式的对比,突出现代会诊模式的优势作用;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提出医院会诊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院内转运属于急诊危重患者在抢救中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救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假如操作不当,不但会影响到危重患者的诊断于治疗,还很有可能会发生意外事件甚至导致的死亡。本文重点介绍了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和转运中人员的配合协调以及转运各阶段的护理重点,并且通过综合的分析,指出了转运过程安全护理工作的提高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注患者安全(就医、就诊、住院),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关注患者体验和需求,改善门诊、急诊、住院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室管理,进行质量控制,重点加强过程质量控制。重点关注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结果:等级医院创建三年来,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投诉逐年减少。结论:只有关注患者体验,才能保障患者安全满意,患者体验已经成为评判医院服务质量优劣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我院急诊科共对156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危重患者医院感染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1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以主动监测方法对2001年全院所有ICU患者依据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像、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结果 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8.0%,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5.5%);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上升,基础病感染率以肿瘤、外科开放性损伤(尤其是颅脑外伤),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48.5%。有高危因素的医院感染率高达41.3%,显著高于没有高危因素的感染发生率(6.7%),且高危因素越多,感染率越高,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在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单位,应作为重点监测,尤其是高龄、肿瘤、脑外伤等高危疾病和进行侵入性诊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512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所有患者均行转运前评估及准备,途中严密监护,做好应急抢救措施和转运后交接。结果 512例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没有出现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意外脱管、坠床等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结论充分评估、做好转运前的准备、转运途中严密监测及做好应急抢救措施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电子病历等已经在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必须保证医院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稳定24小时不间断运行,否则将给医院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根据多年来从事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与管理经验,我们从机房安全、主机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急预案、网络系统安全,以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只有不断加强各项系统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保患者在转运中的安全,赢得及时的抢救时间.方法分析168例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存在问题,因人而宜,制定相应的转运安全措施.结果有15例(8.9%)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气管插管异位1例(0.5%),引流管脱出,输液穿刺针头滑出或造成局部肿胀影响输液畅通10例(5.9%).其余发生心率、血压、呼吸的改变,出现呕吐,烦躁、抽搐等病情变化.结论严格执行重症患者的转运措施及制度.转运前权衡与评估,及时与接收科室联系,转运前医护人员的准备,仪器与药物的准备,转运工具的准备,患者的准备,转运过程的监测、观察和记录等对确保患者在转运中的安全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安全文化现状,统计并分析制约不同诊室医务人员医院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科学性、精确性建设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 在普外科整群抽样,对81名在职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不同量表维度的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安全认知的总体水平良好,总体得分为(3.58...  相似文献   

20.
患者安全问题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欧洲医疗质量专题调查委员会2000年估计,在欧洲医院,每10个患者就有一个患者遭受可预防的伤害以及与医疗护理相关的不良后果。2005年WHO提出了患者安全未来六大行动计划。中国医院协会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深人分析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