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音频治疗仪对上肢严重烧伤后周围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选择38例上肢严重烧伤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音频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音频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音频治疗仪治疗。3个月后观察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音频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频治疗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可应用于严重烧伤后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损伤之一,可造成相应的感觉减退、运动功能降低等功能或器质性改变。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支持与论证,对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以及臀上皮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改善感觉与运功功能的治疗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主要从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对推拿的起效机制进行形态学与细胞生物学的阐释,具体起效的分子机制与相关通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文章就近年来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与机制探究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今后可进一步通过外周至中枢的一系列通路的探究,逐步揭示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马度芳 《医学综述》2015,(3):385-387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等异常表达可造成心脏支配神经的营养和功能障碍,也是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的病理机制之一。NGF或CNTF的表达异常可造成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对心脏的支配功能异常,并与糖尿病时心脏自主神经重构有关。而GAP-43表达增加表明心脏神经损伤后出现再生。研究糖尿病时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防治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为开发治疗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的药物或技术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损伤,尽管显微外科技术在周围神经修复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多数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仍是棘手的难题,常常遗留或多或少的功能障碍。神经修复后影响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错接错生问题,即神经再生趋化性未能充分发挥或者是再生趋化环境遭到了人为的机械破坏。错接后支配皮肤的神经再生至肌肉,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再生至皮肤,都不可能恢复功能。为了深入了解神经再生趋化性,更好促进神经修复后的功能恢复,我们对神经再生趋化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①通过多通道再生室,对神经再生趋化性特点进行了研究;②通过建立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模型,定量研究了各种材料再生室促进神经再生趋化性的作用;③通过构建体外神经组织趋化性模型,初步研究了神经再生趋化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彭扣  李冬  彭英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79-1283
神经损伤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而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机制不明,神经损伤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而要弄清楚神经再生机制就必须先知道神经发育的过程和机制,因此神经发育的研究是目前神经科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的发育是一个受多种因子调控的非常复杂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四肢创伤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正逐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有较强的再生能力;随着纤维外科器械的普及,神经损伤后缝合精确度已大大提高。但即使进行了早期精确的神经吻合仍无法达到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近端神经再生的运动/感觉神经轴突错误地长入了远端感觉/运动神经通道内而使靶组织与器官失去了正确支配信号造成的。神经趋化的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小间隙神经桥接法为神经损伤后准确对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中,我们将首次联合应用神经导管、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桥接大鼠股神经并比较其在不同的条件下再生修复的效果。研究结果不仅对以后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能为神经趋化性再生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俞强  高贵 《河北医学》1999,5(10):9-11
目的:研究瓦勒变性期修复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20只SD大鼠均分为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A组在神经损伤后两周修复,B组在神经损伤时就修复。术后3个对比两组再生神经的功能,电生理和形态学指标。结果:A组大鼠再生神经的功能,电生理和形态学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神经环路的重建是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关键,这一过程主要涉及2个关键因素:轴突再生的能力及再生轴突的靶向延伸,所以围绕以上两方面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大量开展。近年来,一种主要参与轴突生长以及突触重构的关键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成为了研究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的热点。本文作者就GAP-43蛋白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内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损伤在生活中很常见,意外伤害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及骨折中多伴有神经损伤,Eser等[1,2]调查显示创伤中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占1.3%,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生在前臂的尺神经损伤,其次是坐骨神经损伤,锐器伤和交通意外伤占据主要因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有效再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治疗方法如自体神经移植[3]、组织工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神经导管[5])、基因工程[6]等,因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有效性已在20世纪末期被临床所证实[7,8],并因其安全有效、简便可行、价格低廉等普遍应用于临床.其不但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轴突的生长和重建、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继发损伤的作用,而且能够显著的提高周围神经轴索、髓鞘传导功能,改善肢体的功能状态.然而其机理尚不明确,为探究电针治疗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学者着手于电针干预周围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外周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临床常见创伤,可引起失神经性肌肉萎缩,甚至永久性骨骼肌功能丧失.虽然外周神经损伤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再生,但伴随发生的骨骼肌功能丧失较难完全恢复.本文对PNI后神经和肌肉损伤的发生、发展及干细胞治疗的研究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研究方向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华  邵兵  高云超  郭立华 《吉林医学》2010,(26):4491-4491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NMS-Ⅱ型(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7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7例周围神经损伤包括4例桡神经、5例正中神经、10例尺神经、2例腓总神经、2例胫神经损伤、2例坐骨神经及2例臂丛神经损伤,经神经肌肉电刺激10~60d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肌电图检查发现经电刺激治疗后15例(73.91%)患者出现再生电位。结论:以设定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使受损周围神经恢复其完整性,同时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相似文献   

12.
马尾神经综合征涉及一系列病理过程,包括神经细胞坏死凋亡、组织水肿和神经纤维华勒变性,从而导致相应的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临床手术治疗往往只能解除马尾神经的压迫,减少继发性损伤,为马尾神经的功能恢复提供有限的空间环境,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基础研究将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神经科学的发展改变了既往神经损伤后轴突不可再生的观点,为神经损伤的修复拓宽了新局面,细胞移植技术、分子技术的引入为高效修复马尾神经损伤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神经损伤修复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7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坐骨神经钳夹、横断、缺损损伤动物模型免疫抑制治疗组以及各自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损伤免疫抑制治疗组大鼠术后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足迹分析、电生理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状况.结果:神经损伤后免疫抑制治疗组神经功能指数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和组织形态观察显示免疫抑制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免疫抑制治疗使神经损伤局部免疫球蛋白沉积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治疗可减轻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改善了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微环境,促进了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损伤后,最确切的方法就是显微吻合缝接,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可是,事实上,无论显微吻接技术多么精细,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仍不尽人意。以往人们曾经将神经运动功能完全归结为显微吻接技术问题,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神经元、轴突与效应器三者是一个整体,轴突损伤后,作为一个整体,胞体会发生凋亡,显微吻接技术再高明,神经也不能完全恢复。因此,神经损伤后.研究神经元死亡性质和死亡机制,探讨如何减少或阻止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无疑对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临床严重程度不一,但对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作为首选的外科治疗在许多情况下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功能恢复。因此,如何更好地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在神经修复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伴随着复杂的再生过程,包括沃勒变性、轴突出芽以及髓鞘再生。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Cs)是外周神经系统的支持细胞,在神经损伤的生理反应和再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体SCs的局限性包括获取困难、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侵袭性以及供体并发症、有限的扩增能力以及来源有限等限制其临床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人们把目光投向干细胞,实验发现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细胞,有望改善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干细胞可以分化为SCs样细胞,增强神经营养作用以及促进髓鞘形成,而不存在自体SCs的缺点,为改进现有治疗提供了途径。目前,很多学者研究各种类型的干细胞用于周围神经再生,根据干细胞来源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皮肤来源前体细胞以及肌源性干细胞等。本文就近年来上述干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4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行穴位注射治疗,取穴足三里、下巨虚穴,1次/d,共治疗3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予感觉功能评定(MS)、运动功能评定(SS)及肌电图(EMG)检查,比较受损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及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EMG变化。结果经治疗,33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至S3M3以上,有效率82.50%。神经电生理研究显示,治疗后31例患者出现再生电位,占77.50%;治疗后失神经电位少于治疗前失神经电位,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后MCV平均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使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有显著提高。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为腓总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修复及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了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心脏活动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支配,在损伤后出现去神经化、神经出芽及过度再生,即心脏神经重构现象,在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许多心脏疾病伴随心脏神经重构,这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之一.该文就心脏神经重构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创伤并发症,促进损伤后的再生、恢复其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较多.至今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神经损伤功能恢复的作用.近10多年来.我们将可直接行神经吻合术的急性周围神经断裂伤348例,随机分成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和维生素B1对照组进行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神经鞘脂类是重要的细胞活性调节剂,尤其是神经酰胺被认为是多细胞有机体内重要的脂类细胞信号之一,它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及增殖,调控细胞的凋亡(包括自噬),参与应激、免疫、炎症等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神经酰胺诱导神经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及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神经酰胺及其产物在神经元中的生理功能及意义,有助于对神经损伤后再生及神经生发机制更进一步的研究,为治疗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冷冻大鼠坐骨神经探讨用于低温冷冻神经的变性,功能丧失与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实验参数,用于指导冷冻外科的临床治疗。方法阶梯温度冷冻犬鼠坐骨神经,采用病理观察、步态分析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测量等方法,对冷冻致神经损伤、再生和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作出评定。结果应用-60℃至-100℃冷冻神经可完全阻断神经传导且保持基底膜完整,能保证冷冻神经的完全再生,而低于-100℃的温度将摧毁神经再生的“脚支架”,在-60℃至-100℃温度范围内,采用较高温度冷冻神经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较快。结论-60℃至-100℃温度范围可保证神经冷冻效果及神经冷冻后的完全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