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全科服务团队是由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社区护士等组成的医疗队伍,面向社区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是具有探索意义的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为了解嘉定区全科服务团队服务功能发展趋势,提高嘉定区全科服务团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能力发挥全科服务团队社区守门人作用。方法通过对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4年全科服务团队工作进行回顾,了解目前开展的情况。结果全科服务团队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呈发展趋势,全科服务团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开展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也呈现发展趋势。结论政策建议:全科服务团队的管理体制必须不断创新,全科服务团队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科服务团队的服务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全科服务团队的工作需要得到居委、社区居民的支持,全科服务团队的发展方向是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团队长角色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宁  郑平  方军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25-1826
全科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已日显突出.要提高全科团队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全科团队长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作用.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和全科团队管理的发展需要,本文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团队长角色的再认识做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区全科医疗服务运作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全科医疗服务的实践,为农村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提供可借鉴的动作方式。方法 在金华市多湖社区以合同制服务、三位一体动作和团队合作等方式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结果 二年多的实践表明具有本地特色、灵活多样的全科医疗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的防病、治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并提出了开展全科医疗服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论 合同制服务、三位一体运作方式和团队合作方式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为城市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背景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表明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但这一模式能否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目的 探讨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患者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10月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单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模式(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两社区各随机抽取签约居民500人。采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PPE-15)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者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体评价。分析与总体评价强相关的具体患者体验指标,提取两组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公因子。结果 两组签约居民的年龄、性别、参保类型、健康自评状况、有无慢性病均无差异(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在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2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01),而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两组签约居民在情感支持、尊重患者的偏好、生理舒适3个维度的得分无差异(P>0.05)。4个维度(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情感支持、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的患者体验与签约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强相关。15个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可归为交流沟通、情感支持、服务连续、信息传递、尊重患者权利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69%。结论 医联体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加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家人与朋友共同参与,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但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全科服务团队能有效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地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状况,对地方社区全科服务团队内部环境(优势、劣势)和外部条件(机遇、挑战)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提出符合地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全科服务团队的建设策略,以期为地方社区全科服务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社区居民5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社区家庭医生组(单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两组居民性别、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的签约意愿高于社区家庭医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就医可接受距离、就医行程时间短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担心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用药不规范、转诊不方便发生率高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两组居民担心服务态度不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提高其签约意愿,可有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分层就医、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在2004年<上海市市民社区健康促进行动计划>中提出"实行社区全科团队式服务",至今已组建1190个全科服务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团队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功能的延伸,是实施和执行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卫生医疗服务的最基层机构,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护士组成,能提供"六位一体"的,改变传统坐堂式工作,进入社区家庭、贴近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1].团队评价指标作为一种重要的过程控制手段,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改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的现况进行调查,为提升全科团队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全科协作组成员随机对所在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团队发放调查问卷,共调查了12个区县、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36个全科团队的团队长.结果 社区全科团队长大多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中心城区与郊县的社区全科团队长在学历与职称上存在较大差距.全科团队长基本接受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或在岗培训.全科团队长有较大的培训需求.目前全科团队长最大的困惑是全科医生待遇、居民的理解支持程度、团队人员素质等.结论 全科团队长人力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全科团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方支持.  相似文献   

9.
宋亚琴  朱月伟  章菱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923-1924
目的 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全科团队工作的现实意义.方法 我中心自2008年开始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比较网格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全科团队的工作量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结果 团队成员对网格化管理的认可度达到100%,有98%的团队成员认为网格化管理明显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也使其更加清楚本社区的基本情况.实行网格化管理后,全科团队的工作量明显上升;社区居民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网格化管理可以减少团队无效的重复工作,有效提高全科团队的工作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尹欢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205-206
目的:探讨全科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服务模式及在提高居民卫生保健常识、群众对责任医生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知晓率等工作成效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全科团队,统一布置工作任务,抽样调查群众对责任医生满意度及中心知晓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群众对责任医生满意度、对中心的知晓率和卫生保健常识普遍提高。结论:应用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可以使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获得较好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长宁区试行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本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对现阶段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目标和组织框架,规范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对工作效果进行了绩效评估.结果 显示,在现阶段开展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需要,符合上海医改要求,社区居民乐意接受;但还应在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设立家庭医生特殊岗位津贴,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养,争取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熊昌娥  陈晶  吴少玮  方鹏骞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76-2177,2180
通过对我国的社区卫生政策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我国城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①加强培养全科医生的高等教育;②建立人员准入标准;③建立长效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2)分配机制方面:①提高绩效工资在收入中的比例;②明确绩效工资的内涵;③提高分配机制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现阶段全科团队运行的效率。方法对静安区全科团队长进行有关全科团队投入产出和最大潜在产出的问卷调查。结果在目前成本下,团队产出和最大的潜在产出有较大的差距,团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够成为影响全科团队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团队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影响着全科团队效率的提升。结论现阶段全科团队的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有步骤、分阶段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是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部分。 方法 总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基地多年以来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师资培训中的经验。首先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医教协同”“三环式管理”“上下联动”的培训管理模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提升区域全科医生诊疗水平以及采用“导师负责制”培养全科医生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能力,达到“五证合一”。其次通过临床带教师资课程的系统培训,丰富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技能,包括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广州-伯明翰医联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传达“自我导向型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以理论授课与社区医院见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工作性质、实际运用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结果 建立了有特色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为华南地区构建了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带教师资队伍;引发医学本科生的兴趣,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全科医生。 结论 通过努力,我们将建设高质量的全科医学基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汉利  林爱华 《医学与社会》2012,25(5):68-70,85
目的: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时调整健康管理策略,为制定家庭医生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入户发放调查表和访谈形式,随机抽取已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900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90.4%,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医疗收费、服务内容、技术水平满意度分别为91.2%、94.1%、98.2%、86.4%和82.1%。不同户籍、学历水平、经济状况的居民对服务内容和技术水平满意度有明显差异。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较好,分别有57.5%和65.7%的居民认为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看病方便,服务能满足需要。但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率较低,仅9%居民生病首选家庭医生。结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上是满意的,但要进一步提高满意度,还必须加大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知晓率;配备充足的全科医师,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应推行社区首诊制度,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科团队新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机构设置思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上海市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改革试点实践经验,探讨在实行新模式改革后,如何紧紧围绕全科团队,构筑适应新模式改革的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和机构的设置,为进一步推广全科团队新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应对门诊重心下移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分析,简称为SWOT分析。本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在相关政策引导病人下沉社区后,全科团队服务模式所拥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并提出不同的选择策略,为全科团队服务制订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下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探讨二者工作内容的差异,为社区护士与全科医生的分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重庆市九大主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59名社区护士和105名全科医生进行调查,包括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等6大维度,共40项工作内容,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在这些工作内容中的差异。结果在社区医疗工作内容调查表的40项条目中,显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条目有7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的条目有11项;剩余的22项条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是一起协作、共同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结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在为居民提供服务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但是在诸如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内容中,医护分工尚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一种科学的医护分工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伦理本位的角度审视,以伦理关系为主线搭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从而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将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层次性的分化,再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将层次化的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予以搭建交融,以期使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效果更大化.  相似文献   

20.
徐虹霞  宋锐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093-1094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利用医疗资源情况,探索创新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在引导居民就医行为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中抽取1 08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42.3%的被调查者自我感觉身体较好或很好,9.8%认为自己身体较差或很差;33.3%的被调查者有卫生服务需求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就诊医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生服务水平、就诊的便利性及平均花费时间的多少。(2)2周内,266人(占24.9%)曾有就医经历,其中220人(占就诊总人数的82.7%)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结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度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盲目就医、利用医疗资源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六位一体"内涵建设,继续推行创新性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实行模块化综合管理,采取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方式,对其就医不当行为加以引导,适时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让社区健康照顾从"走近社区"到"走进居民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