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叶天士提出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动血耗血,直须凉血散血”(以下简称“叶法”),长期以来,对温病卫气营血四期的治疗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患者的病情仍得不到控制,说明叶法存在着不足,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l叶法含义分析“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是叶氏治疗卫分、气分证之大法。其意为温邪在卫表,用辛凉轻透之品微取其汗,宣肺透邪外出;邪入气分,表证已解,里热炽盛,用辛寒清气之品,透邪外达。在《温病学》五版教材里,将风温、湿温、暑温…  相似文献   

2.
银翘散主治上焦温病初起但热而不恶寒之证,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来讲,病在卫分,此时用银翘散疏风解表,使邪从上焦肺卫而出,防止温邪传变入里。通过对银翘散的加减方、变方的分析,若病邪已经入里,而表邪未解,一方面要辨明邪之所在,在气者清气,入血者清血,一方面以银翘散加减透表达邪。吴鞠通在应用银翘散时遵循了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指导思想,时时不忘给邪以出路,防止病邪深入传变,体现出了"治未病"中"既病防变"的治病思维;从三焦辨证来讲,对于人体的上焦而言,逐邪外出属于既病防变,对中焦而言,"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3.
“到气才可清气”是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对温病气分阶段提出的总的治疗原则。现将笔者对“到气才可清气”的认识简述于下: 一、“到气才可清气”的指导思想综观《外感温热篇》叶氏对温病的治疗,处处体现了“透邪达表”的精神,如温邪初入营,“犹可透营转气”;邪在气分流连,可“冀其战汗透邪”;邪留三焦,“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邪入膜原,应“急急透解”;邪虽入里,“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等等。可以看出,叶氏  相似文献   

4.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5.
《温病条辨》中将芳香方药运用于卫分证中可透邪外出;运用于气分证中可化湿理气,祛湿清热;运用于营分证中可化湿清热,透热转气;运用于血分证中可透血分热毒外达;运用于温病后期,可使邪退气宁血止.吴鞠通《温病务辨》以“芳香”冠名的方剂有20首,对芳香药的配伍应用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从卫气营血4个方面探讨"宣透郁热"法在温病辨证治疗中的运用:"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仍需宣畅气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的各个病理阶段皆然,需疏散郁结以达到气机的调畅,用药上重视风药的应用。郁热需治以宣达,风药不独解表,更因其辛温行散之力宣阳疏透、调畅气机,给邪以出路,能发郁热。清热养阴是温病的治疗大法,但针对温病"阳热怫郁"的特点,宣透郁热、透邪外出的应用亦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引邪入内”析童刘章(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永康321300)1“引邪入内”说温病的治疗,多宗叶天士之“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倘有违此原则,比如邪未入营血而用清营凉血药,恐有“引邪入里之弊”。此说...  相似文献   

8.
温病中的透法是一种祛邪的方法,是温病的重要治疗原则。“透”是具有透解外邪,透发邪热的作用。外感温热病邪之初期,正气旺盛,邪正相争,只需一种外力帮助即可透散外邪,防止杜绝入里之机,以截断病情的发展,这里透法之目的一也;如果外感温热病邪已经入里,仍借机体正气不衰,发挥其祛邪之本能,使入里之邪返出而解,这是透法之目的二也。关于透法之应用,著名的温病学家叶天士在他的代表著作《外感温热论》中做了正确的阐述,嗣后,近代医家又做了补充说明。透法在温病的治疗上应用的范围甚广,涉及到卫、气、营、血,下面仅就透法谈一谈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林囡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0):769-770
临床温病辨治应从卫、气、营、血四个层次考察病机。病邪既有由表传里,亦有由里达表的可逆性。病邪在表之卫分用汗法;邪之气分始能用清,亦即清气透表外达;若邪虽有入营时,还可以由气宣透;只有邪热入血,才能用凉血清血。1 温病初起,以宣为先温病初起,邪在卫气,证见形寒或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此时证与伤寒太阳证无异。叶天士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可用辛温解表,佐以宣肺化痰等品。如紫苏、豆豉、藿香、佩兰、香薷之类,宣肺则有杏仁、桔梗、前胡、紫菀、牛蒡之属。例:张某,男,35岁,春节感寒,发热恶寒3d,…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系清代名医,温热大师。其所创的卫气营血论治体系“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高度概括了温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大法。本文仅就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用药上具有“透”“散”的特点浅析如下。 1 温邪在表,汗以散邪温邪在表,侵犯肺卫,叶氏多以“汗之”为手段,以达到解表散邪的目的。所用药物均属辛凉、微苦、味薄之类,如连翘、薄荷、牛蒡子辛凉质轻,合以香豉增其解表散邪之力,佐  相似文献   

11.
传统卫气营血辨证将温病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个阶段,强调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治疗。本文通过阐述卫气同治理论,指出卫分证与气分证病机均属郁热在里,且温热之邪传变迅速,二者并无明确界限,因此温病初起常表现为卫气同病。治疗则不必拘泥于传统卫气营血序贯疗法而应用卫气同治理论,即在温病初起即采用辛散疏卫与清解气分合用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应用辛散之品宣发郁热,透邪外出;另一方面要重视气分,疏卫同时配伍清气之品,截断病程进展。卫气同治理论指导温病诊疗具有药效力专,避免失治、误治;截断病程进展,未病先防;在外感热病治疗中贡献突出等优势。该理论包括火郁发之、分消走泄、抑邪扶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从卫气营血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邪在卫分时应治以轻剂祛邪外出;发病时邪入营分,在清营育阴的同时,需佐以透热转气之品,将已入营分之热邪透转至卫、气分而解;重症者表现为阴竭气脱,治宜益气救阴、敛汗固脱;恢复期可见余邪不解,在养阴的同时应注意透解余热。病毒性心肌炎如按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的发热性疾患越来越多,如各类感染、传染及一些原因不明之发热,由此引起机体功能失调到器官损害乃至衰竭。如何运用中医药辨治,使邪挫热清,疗程缩短,疗效提高,一直是中医界治疗热病中思考和探索的内容。除传统的卫气营血阶段疗法及后来医家倡导之截断疗法被广泛应用外,笔者认为“清透法”因其所针对温热病病机而贯穿于温病的全过程中,尤当引起重视,本文就此略做探讨。 1 清透法之概念 “清”为八法之一,乃清热之意;“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历代医家治温病都很注意热邪之清与透,如叶天士之“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温病须辨卫气营血。透法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清代温病学家叶天氏认为温病邪在卫,“若无汗恶寒,卫偏胜,辛凉泄卫,透汗为要……,入于气分,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可冀其战汗透邪”,“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陷入营血,则...  相似文献   

15.
青蒿鳖甲汤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鳖甲汤源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温病后期阴虚发热的代表方,由青蒿、鳖甲、生地黄、知母、牡丹皮组成.鳖甲为蠕动之物,入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又能入络搜邪;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  相似文献   

16.
清气法,是温病治疗领域中的重要法则,它具清热、透邪、保津之功。吴鞠通《温病条辨》及其《医案》载用本法颇具独到,爰作初步探讨,祈抛砖引玉。透邪热,清气防逆传叶氏尝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指出温邪首侵上焦,若气痹郁闭,邪热烁金,不能顺传,可致逆传。抑或邪热传胃,热炽伤津,痹踞气分,渐次入营、动血(阳明多气多血),致肇变幻;或邪热伤阴,复又误汗、误下,亦可造成传变。为此,倘能及时清解邪热,透邪出表,庶免内传,故叶氏有“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之论。  相似文献   

17.
李斌  曲道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7-2628
透法于温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无论邪气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何阶段,均可辨证使用。本法通过运用轻清灵动、辛香宣透之品,以达到畅气机、调气血,予邪出路,祛邪外出的治疗目的。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和名医医案对透法在温病不同阶段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浅析透法之妙。  相似文献   

18.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这是叶天士确立的温病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可谓医人皆知。然而临证时每见暑温病很少用其汗法,吾辈皆以暑易伤气,最令表虚,虽卫分证不解,亦鲜用之。殊不知暑易挟其寒湿之邪,表证留恋时间较长,非汗法则邪实难去。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曲道炜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7-2628
透法于温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无论邪气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何阶段,均可辨证使用。本法通过运用轻清灵动、辛香宣透之品,以达到畅气机、调气血,予邪出路,祛邪外出的治疗目的。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和名医医案对透法在温病不同阶段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浅析透法之妙。  相似文献   

20.
浅论温病治疗中的顾护津液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君  张葆花 《河北中医》2003,25(5):361-361
温病过程中 ,无论病邪在卫、在气、入营、入血 ,或在上、中、下三焦的不同脏腑 ,最易伤津损阴 ,酿生他变。因此 ,温病伤津是温病最突出的病理特征。吴鞠通云 :“温热阳邪也 ,阳盛伤人之阴也。”[1 ]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与气血有着密切联系 ,气旺生津 ,气可摄津 ,亦可随液而脱 ,津合脉内则为血 ,血渗脉外则为津。《灵枢·邪客》曰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痈疽》曰 :“津液和调 ,变化而赤为血。”《灵枢·营卫生会》曰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故有津血同源之说。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