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如何提高消化科病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相关措施.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消化科病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两组共150例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由18.37%提高到49.24%.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士经过培训和学习自发成立品管圈,通过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并分析现状、设定目标、提出对策并组织实现,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护士理论和操作水平的考核及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护士的考核成绩显著提高,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增强了护士沟通协作能力,加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分析神经内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提高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方法成立暖霞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调查留置针留置现状及影响因素,用SPSS 10.0统计出拔管比例,借助鱼骨图分析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统计活动前后留置时间,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 2012年7—12月比2012年1—6月留置针留置时间相应延长,平均留置时间由(34.21±0.31)h提高至(66.26±0.23)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推进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患者不良反应及穿刺痛苦减少,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在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0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可减少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秦思宜  庄红霞  王雪琪 《安徽医学》2015,36(11):1405-140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为活动主题,对所有实施品管圈前的104例及实施品管圈后109例患者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的原因及因素,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与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从88.5%降低到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主题活动,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共收集调查数据216人次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由实施前的(55.8±8.5)小时延长至(78.5±12)小时。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护士管理的参与性,提升了圈员的科研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留置针穿刺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儿科留置针穿刺项目,对留置针穿刺失败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提高了儿科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留置针穿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邓国翠 《甘肃医药》2014,(7):553-555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对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拟定对策,提出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效果确认。结果:运用品管圈对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进行管理控制,静脉留置针管路堵塞、导管脱出、折叠及异位、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对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维护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标准化,同时通过品管圈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了投诉,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静脉留置针中应用品管圈模式对降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间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75例,参照组75例,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留置针时间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中应用品管圈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35-139+16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1月15日~2019年3月15日运用戴明循环和品管圈10大基本步骤对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心胸肿瘤外科、普外科、血液风湿免疫科5个科室住院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以2周为时间节点观察干预后静脉炎发生率、活动目标达成率、进步率及圈员的综合能力改善状况。结果通过干预,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20.00%逐渐降至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目标达成率114.70%,进步率51.50%。圈员整体综合能力雷达图评分得到提高。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并无形中提升圈员的责任感、团队凝聚力、个人自信心、交流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QCC手法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留置针穿刺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儿科留置针穿刺项目,对留置针穿刺失败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提高了儿科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留置针穿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的小集团,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1]。QCC作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研究表明QCC在医院护理、药学等医疗中的应用[2-3],能  相似文献   

13.
赵云  邹恒娣 《铁道医学》2014,(5):558-560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的作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查找原因,设立目标,落实对策。结果:实施QCC活动6个月后,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较开展活动前显著降低(P〈0.05),圈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P〈0.01)。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圈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显著下降,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4.
赵焱  赵美杨  宋春玲  邵艳萍 《吉林医学》2014,(27):6151-615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明确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主要因素(导管堵塞和液体外渗)得到明显改善,使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由85.7%下降到2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31-133+136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的概率为本次研究宗旨,选择我院心内科2017年12月~2018年2月接诊的12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开展前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较开展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改善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还可提高临床质量,提升医务团队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合作精神,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应用留置针输液的2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和观察组131例,对照组执行常规留置针穿刺操作流程,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找出压痕发生原因进行改善,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情况及QCC实施前后小组成员成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婴幼儿患者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圈员整体素质较前也有显著地提高(P<0.05).结论 品管圈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发生率和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在品管圈改进前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调查,从原因分析中找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改进后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护士的成就感和团队凝聚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运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减少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方法 科室临床护理人员成立QCC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本科室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情况进行统计,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及要因分析,针对拔管主要原因设定目标值,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措施后进行效果评价.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临床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活动前,由原来的35%降低到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品管圈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提高留置针使用正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留置针使用正确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行QCC后,留置针使用正确率由活动前71.22%提高至94.86%(P<0.05),留置针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32.3%降低到13.7%(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正确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拔管,提高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满意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主题,对影响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开展QCC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留置针使用率和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均较开展QCC前提高(P〈0.01和P〈0.05)。结论:QCC有效地提高了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和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