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患者,女,22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个月。无发热、咽痛、咳嗽咯痰、关节肿痛、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亦无病毒性心肌炎史。心电图为Ⅲ°房室传导阻滞,门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心肺未见异常,化验检查抗链“0”、血沉、心肌五酶正常,胸透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间歇性Ⅰ°(P-R间期360ms)Ⅱ°(ⅠⅡ型)房室传导阻滞,Holter检查窦性心律、间歇性Ⅰ°Ⅱ°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右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小儿伤寒并心肌炎9例,全部心电图(EGG)显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较罕见,文章讨论了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其心肌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激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窦房)传导阻滞的疗效分析王惠政(宁波市第一医院315010)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房室传导阻滞地塞米松我们对1987年~199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Ⅲ°(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1例和2∶1窦房传导...  相似文献   

4.
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刘侠1吴良金2(1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徐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徐州221009)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心电描记术Ⅰ°或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随体位改变而心电图上间歇出现,有时临床上易作为心肌炎等病处理,而使病人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致ST段损伤型抬高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以及其心电图变化特点,旨在提高ST段损伤型抬高伴房室传导阻滞的此类心肌炎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重症心肌炎且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伴房室阻滞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改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史,并伴胸痛、乏力气短等症状。心电图显示有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ST段损伤型抬高,与急性心梗ST段对应性改变不同,本病的ST段变化更广泛,无对应性变化。结论心肌炎致ST段损伤型抬高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变化与急性心梗有相似之处极易误诊,故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时准确鉴别诊断本病,提高疾病诊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61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11)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48h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暴发性心肌炎组ST段抬高、T波倒置的导联数量明显大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Ⅱ导联QRS波振幅明显低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室性心动过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P均0.05)。暴发性心肌炎组PR间期、QRS间期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延长,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P均0.05)。结论: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PR间期延长、QRS间期增宽、QRS波低电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早期心电图表现明显多于非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这些心电图表现对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73岁,因反复发热伴纳差半月余入院。既往于2007年在外院确诊为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并植入双腔起搏器(具体型号不详),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有轻度头晕,恶心呕吐,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相似文献   

8.
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至于其分型的问题则认识不够,有时还可能与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混淆。本文通过56例Ⅰ°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的测量与分析,以求对Ⅰ°房室传导阻滞三种类型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了Ⅰ°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56例。男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6岁,工人,饮酒史15年,主因气短、胸闷、心悸伴发热6天(T达39.2℃)以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急症入院。ECG示普通导联T波倒置,Ⅲ°AV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交替出现,心室率为36次/分,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3岁。因咳嗽、发热、心悸一周,心电图示Ⅱ度Ⅰ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有时呈交界区逸搏心律,拟诊急性心肌炎入院。入院后,置入临时起搏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转为窦律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体检:心界无扩大,心尖部Ⅱ~Ⅲ/6双期杂音,P_2呈固定性分裂。X  相似文献   

11.
对收治入CCU病房的2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中,并发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的59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①房室传导阻滞均属可逆性,并与心肌梗塞面积大小有关;②梗塞早期与晚期发生的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但早期发生者多系Ⅲ°,持续时间短暂,而晚期发生者以Ⅱ°为多,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1岁,因自觉心搏缓慢伴不整半年而就诊。无心脏病史,无游走性关节疼痛史,近期无感冒腹泻。体检和各种化验以及心脏超声、X光胸片均正常。本文附图皆为Ⅱ导联,卧位时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条)和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B条),能下传的P—R皆延长,约为0.24~0.28s,心房率约57~60次/min。坐位时,心房率增至60~65次/min,Ⅱ°房室阻滞消  相似文献   

13.
特殊类型的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胡伟国包玉倩陈万春患者,男,37岁。20年前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曾出现过1°及2°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当时未予激素及其他特殊治疗,病情改善,稳定至今。本次因疲劳后出现胸闷2周就诊。体验:血压正常,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心界无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心肌的损害。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586例,其中符合心肌炎诊断者35例(6%),年龄5~14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5例合并心肌炎患儿中,心电图检查:室早15例,ST-T改变7例,房室传导阻滞Ⅱ°2例、Ⅲ°1例;心脏彩超:左心扩大9例,左室射血分数<50%5例,余正常;心肌酶谱(CK、CK-MB)水平均升高;MP-IgM均阳性。经大环内酯类抗支原体等综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时心肌酶均恢复正常,心电图除有Ⅰ°房室传导阴滞外余均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1年,仅5例偶发室早,2例有Ⅰ°房室传导阻滞。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对心肌形成损害,但预后好,无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硫酸镁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体会戎顺水,林国伟(上海市杨埔区中心医院内科上海200090)病例患者,男性,76岁,劳累时心绞痛已3年,1989年2月起多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房室传导阻滞(AVB),CRBBBST-T有动态改变,偶发室早,心室...  相似文献   

16.
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Ⅱ°Ⅰ型在临床心电图上是常见,但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双重性文氏现象确为少见。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性,54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于94年5月20日描记该文心电图。 ①图A示,P—R间期有规律的逐渐延长:O.28→0.30→0.30s直至P_4后QRS脱落;R—R间期进行性缩短,并以长间歇结束一个文氏周期,各文氏周期重复出现,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wenckebach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心肌炎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炎的成人患者共108例,一组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共21例,一组为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共87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等。结果 急性心肌炎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平均年龄相对较大(35.0±11.3 比26.1±9.0,P=0.000)。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生阿斯综合症发作[11例(52.4%)比6例(6.9%),P=0.000]比率明显增多。共有19例(90.5%)病人恢复窦性心律,平均恢复时间为4.6±3.9d,有2例(9.5%)安装了永久起搏器。两组病人死亡无明显差异,其中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心肌炎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年龄相对较大,起病急,病情重,常伴有晕厥和阿斯综合症发作,常需植入临时起博器等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逸搏心律伴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1例边玉芬(浙江诸暨市人民医院诸暨311800)关键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例患者女性,26岁,患心肌炎1年,以往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体检:血压14.70/9.33kPa,神...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治疗心脏传导障碍的理想药物不多,我科自1981年始应用烟酰胺治疗本症31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摘要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7~72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达25年。病例选择:病毒性心肌炎9例(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缓3例)。冠心病8例(其中房颤合并高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0月以来,作者收治了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起病的急性心肌炎4例,其临床表现均符合急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20岁。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ST段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