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对189例BPPV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进行治疗,并于1周后复查,随访3个月.结果: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4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BPPV患者1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例.手法复位1周后总治愈率为87.8%(166/189),其中后半规管BPPV为89.8%(141/157),水平半规管BPPV为79.2%(19/24),上半规管BPPV为66.7% (2/3),混合性半规管BPPV为80% (4/5).观察随访3个月后总治愈率为95.8%(181/189).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012年我科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和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后或上半规管BPPV的患者采用Epley手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混合半规管结石症BPPV采用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疗法。结果:手法复位一次痊愈54例;复位两次治愈3例,复位三次治愈1例,有效率在98.3%,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BPPV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不需要特别的仪器并且在几分钟内即完成治疗,安全可靠,医疗费用低,可在短时间内起到非常显著疗效,特别适合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波  罗彬  刘晓薇  沈芳  李萍  孙敬武 《安徽医学》2012,33(11):1498-1500
目的评估BB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48例BB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进行随访观察1年。结果 148名患者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PSC-BPPV)患者102例,双侧PSC-BPPV 13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19例;单侧前半规管BPPV(ASC-BPPV)7例,双侧ASC-BPPV 3例;混合型BP-PV 4例。手法复位后,1年治愈率为94.59%,PSC-BPPV为93.91%,HSC-BPPV为94.74%,ASC-BPPV为100.0%,混合型BP-PV治愈4例,复发率为4.05%。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方法简单,见效快,复发率低,可作为BPPV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手法复位治疗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门诊78例诊断为BPPV的高龄患者(年龄≥80岁),其中58例患者采取了个体化手法复位,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法或联合乳突震荡法.20例拒绝手法复位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作为复位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9个月后比较两组BPPV复发率.结果 治疗1周后,复位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P< 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9个月后内,复位组出现BPPV复发10例(17.2%),对照组有19例(95.0%)其BPPV持续存在或复发.在复位组,经1次复位治愈者其BPPV复发率(9/29,15.5%)明显高于经2次复位治愈者(1/23,4.3%)或≥3次复位治愈者(0/6,0%)(x2=7.796,P< 0.05).结论 有些高龄BPPV患者虽不适宜常规复位手法,但可采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其效果优于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多次手法复位可明显降低BPPV复发率.手法复位方法简单,花费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郭艳霞 《广州医药》2014,45(2):57-59
目的 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使用手法复位后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科室门诊就诊的BPPV患者,根据受累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并分别于复位后1周及3月随访,记录疗效评估结果.结果 后半规管BPPV在复位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100%;水平半规管BPPV在复位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为91.7%和100%;上半规管BPPV在复位后1周及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87.5%;混合型BPPV在复位精辟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66.7%.结论 BPPV的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安全可靠,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莲芬 《吉林医学》2012,33(23):5092-509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法复位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老年后半规管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施行手法复位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影响。结果:86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经过手法复位痊愈58例,改善20例,有效率90.7%。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患者对手法复位的依从性,对巩固疗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 test诊断88例老年BPPV患者。后半规管BPPV 80例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 8例采用Lempert翻滚法复位。结果:Epley法复位者76例有效,有效率95.0%;Lempert翻滚法复位者7例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老年BPPV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35例突发性聋合并BPPV的患者均行Dix-hallpike、Roll-test变位试验确诊,并行手法复位治疗,对继发性BPPV发病时间、受累半规管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突发性聋发病至继发BPPV的间隔时间在1周内10例,1周~2周内15例,2周~1个月内6例,1~3个月内4例;35例继发性BPPV均与突发性聋为同侧患耳,后半规管BPPV 27例,水平半规管BPPV 6例,同时累及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2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结论:突发性聋伴发BPPV较常见,尤以突聋伴眩晕患者中居多,多发生在听力下降后2周内,主要为后半规管BPPV;耳石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7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的效果。方法通过变位试验(Dix-Hallpike试验及Roll试验)判定受累半规管,垂直半规管受累者采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受累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手法复位,并于治疗后半小时再行变位试验,如试验阳性再次行手法复位,直至变位试验阴性或三次手法复位后变位试验仍阳性,随访3个月。结果手法复位当天痊愈67例,观察随访3个月痊愈68例,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短时重复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确切、安全、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09年5月间治疗66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半规管耳石假说,对所有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法治疗,并评定疗效。结果:在Dir-Hallpike检者中,所有患者均诱发出眼震,即均为客观性BPPV,非主观性BPPV,66例患者中后半规BPPV有49例,上半规和后半规同时受累的11例,上半规管受累的1例,水平半规管受累的6例,治疗有效率90.9%,平均治愈次数2.19,随访期间4例复发。结论:耳石复位法是治疗后半规管、上半规管、水平半规管BPPV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可做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2例HS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种试验方法检查后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18例,采用Lempert的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诱发水平背地性眼震14例,3例在变位试验过程中直接转换为向地性眼震并行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11例采用Gufoni疗法转换眼震方向,转换成功8例并行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32例HSC—BPPV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为75.0%(24/32),3个月总有效率为84.4%(27/32)。经半年随访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2.5%。结论HSC—BPPV的诊断和治疗需首先明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耳石位于半规管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发病机制类型,进而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段劲峰  王欣 《四川医学》2011,32(10):1541-1543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焦虑原因及其抗焦虑治疗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8~2010年间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对照组,抗焦虑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药物及手法复位)+氟哌塞顿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两组患者在初诊时,治疗第3天,第10天分别进行眩晕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抗焦虑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往往伴随有焦虑情绪或者焦虑症状,针对性进行抗焦虑治疗有益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主要通过我科2010年6月以来开展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positional vertigo,BPPV)以来,对BPPV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采用Epley复位法、Lempert复位法对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BPPV患者经Epley复位法、Lempert复位法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8%。结论:BPPV在所有由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中最为常见,手法复位治疗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副损伤小,患者费用负担轻,值得临床医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BPPV的43例患者,判定半规管病变侧别和类型后,应用管石复位法治疗.结果最后一次治疗后1周进行疗效评估,43例BPPV的患者,治愈32例(74.4%),有效9例(20.9%),总有效率95.3%.结论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的效果。方法应用Epley管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及Barbecue翻滚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予以治疗。结果32例中经耳石复位法治愈27例(84.4%),有效3例(9.4%),复位失败2例(6.3%),后经前庭功能训练治愈。结论耳石复位法是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前庭功能训练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耳石复位治疗的75例BPPV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确定责任半规管,然后行耳石复位。后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的Epley复位法,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经首次耳石复位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病人53例(70.6%),10例经过2次治疗、7例经过3次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BPPV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据此选择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耳石复位治疗安全可靠,应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Li P  Zeng XL  Li YQ  Zhang GH  Ye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921-19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梅尼埃病(MD)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入院的梅尼埃病伴BPPV患者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46~69岁.通过临床表现并结合甘油试验及耳蜗电图诊断为梅尼埃病,经Dix-Hallpike试验或Roll teat翻滚试验诊断为BPPV.所有病例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发病(93.3%)高于男性(6.7%);(2)BPPV均继发于梅尼埃病后发作,其中后半规管管石症13例(同侧9例,对侧2例,双侧2例),水平半规管2例(1例为同侧嵴帽结石,1例为同侧管石);(3)本组患者经3~4次体位治疗后治愈者10例(66.7%),经>5次治疗治愈者4例(26.7%),1例治疗后膜迷路积水情况及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最终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改善膜迷路积水后,BPPV获得治愈.结论 (1)BPPV可继发于梅尼埃病发病,膜迷路积水导致耳石脱落是BPPV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2)其中大部分类型为同侧后半规管BPPV,发病人群中以女性发病为主,可能存在性别倾向;(3)耳石复位是治疗继发梅尼埃病的BPPV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较单纯BPPV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需反复多次复位治疗,这可能与膜迷路反复积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5 月-2014 年3 月眉山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479 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统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包括复发率、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479 例,其中101 例(21.09%)复发,复发时间:1~6 个月41 例(40.59%),6~12 个 月48 例(47.52%),12 个月以上11 例(10.89%);复发次数:1 次54 例(53.47%),2 次39 例(38.61%),3 次及以上 8 例(7.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受累半规管、病程、复位次数、发作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 d、复位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病程、复位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临床护理,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库(Pubmed),纳入关于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国际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结论 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