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Semont手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42例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资料。根据Semont手法 ,对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法治疗 ,并于治疗结束后 7天复查和评价疗效。结果 :3 3例于治疗后 1周内消失 ,6例改善 ,3例无效 ,总有效率 92 .9%。结论 :Semont手法是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覃继新  班春隆 《右江医学》2006,34(5):543-54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PV的年发病率为64/10万[1],在内科、神经内科和急诊室常见,占所有眩晕症的40%~50%,占周围性眩晕的60%。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椭圆囊囊斑上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其中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发病率最高[2]。大多数学者都同意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3]。Steenerson[4]指出若不采取治疗,3个月后只有25%的患者症状缓解。我院使用耳石复位法(CRP)治疗31例PC-BPPV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2…  相似文献   

3.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103例BPPV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接受耳石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一般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1例,改善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治愈22例,改善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诊断223例BPPV患者,后、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和Semont法复位,外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Barbecue翻滚法复位。结果后半规管BPPV 152例(68.16%),外半规管BPPV 60例(26.91%),前半规管BPPV 1例(0.45%),混合型10例(4.48%)。经一次复位成功的175例(78.48%),需多次复位成功的33例(17.79%),复位后复发的11例(4.93%),复位后耳石移位的3例(1.35%),多次复位不成功的1例(0.45%),总有效率99.5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2例HS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种试验方法检查后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18例,采用Lempert的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诱发水平背地性眼震14例,3例在变位试验过程中直接转换为向地性眼震并行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11例采用Gufoni疗法转换眼震方向,转换成功8例并行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32例HSC—BPPV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为75.0%(24/32),3个月总有效率为84.4%(27/32)。经半年随访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2.5%。结论HSC—BPPV的诊断和治疗需首先明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耳石位于半规管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发病机制类型,进而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郭艳霞 《广州医药》2014,45(2):57-59
目的 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使用手法复位后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科室门诊就诊的BPPV患者,根据受累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并分别于复位后1周及3月随访,记录疗效评估结果.结果 后半规管BPPV在复位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100%;水平半规管BPPV在复位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为91.7%和100%;上半规管BPPV在复位后1周及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87.5%;混合型BPPV在复位精辟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66.7%.结论 BPPV的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安全可靠,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疗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体位诱发试验判断BPPV的临床类型,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92例BPPV患者中,男36例,女56例,平均年龄(46.5±12.3)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 5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30例,单侧前半规管BPPV 2例,混合型BPPV 3例,尚有少数主观性BPPV。手法复位1周及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5.9%和95.6%。结论:BPPV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须与其他眩晕性疾病相鉴别,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曾雄文 《中外医疗》2009,28(29):62-62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间治疗的68例,应用Epley、semont、Barbecue3种复位手法对68例病人进行治疗。结果68例病人,首次治愈55人(80.8%),在5~12个月的随访中,有效率达100%。结论耳石复位治疗BPPV,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Epley 首创的耳石复位法(PRM)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PPV)。2 周后复查,结果显示,眩晕消失14 例,无体位性眩晕,但有头昏2 例,眩晕症状改善2 例,无效1 例。近期治愈率为73.7% (14/19),总有效率为94.7% (18/19),提示PRM 是一种快捷,无损伤治疗后半规管性BPPV 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效果不佳者再行Semont手法复位。结果:经1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首次治疗成功率为76.1%。眩晕无明显改善的3例患者进一步行Semont手法复位,眩晕缓解。两种手法复位总治疗有效成功率为95.7%。另2例患者症状始终无明显缓解,无效率为4.3%,可能为非耳石因素引起的眩晕。随访1年,4例复发,复发率9.1%,复发者再行手法复位治疗仍有效。结论:改良Epley手法复位及Semont手法复位,对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肯定,短期复发率低,可为治疗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自发眼震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收治的特发性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自发眼震在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结果 在140例BPPV病例中,有29例伴有自发眼震,其总的发生率为20.7%,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多半规管BPPV 3组病例的自发眼震发生率分别为11.6%、28.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7,P=0.028).结论 自发眼震不仅可存在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也见于其他BPPV亚型患者,水平半规管BPPV及累及有水平半规管的多半规管BPPV患者的自发眼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半规管BPPV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的效果。方法应用Epley管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及Barbecue翻滚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予以治疗。结果32例中经耳石复位法治愈27例(84.4%),有效3例(9.4%),复位失败2例(6.3%),后经前庭功能训练治愈。结论耳石复位法是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前庭功能训练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施天明  王奕琪  黄月虹  邵燕琪  耿昱 《浙江医学》2017,39(18):1557-1559,1563
目的比较Gufoni法与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登记研究方法纳入100例连续就诊于眩晕门诊的向地性眼震型HSC-BPPV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Gufoni法与barbecue法进行手法复位,每种方法循环复位2次,复位结束30min后采用平卧侧头试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复位后即刻疗效。结果经过最多2次循环治疗,Gufoni法复位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于barbecue法的68.0%(P<0.05)。Gufoni复位患者中,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单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arbecue复位患者中,年龄<60岁组单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均高于≥60岁组(均P<0.05)。在<60岁患者中,Gufoni法与barbecue法单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0岁患者中,Gufoni法单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均明显高于barbecue法(均P<0.05)。2种方法复位后BPPV类型转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HSC-BPPV短期疗效优于barbecue法,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及复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SRM-Ⅳ模拟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28例(68.3%),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19例,不伴有扭转成分9例;SRM-Ⅳ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35例(84.6%),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30例,不伴有扭转成分5例。在所有41例患者中有38例能通过两种诱发试验对受累侧别做出判断,其中因诱发眼震伴有扭转成分而判断侧别30例,单侧诱发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且不伴有扭转成分3例,双侧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5例,且不伴有扭转成分,但因眩晕及眼震的强度有明显差别而判断出侧别,患者对受累侧别不能判断3例。在能判断出侧别的38例患者中有左侧上半规管受累25例,右侧上半规管受累13例。对41例采用SRM-Ⅳ上半规管BPPV复位法进行治疗,通过一次治疗痊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上半规管BPPV临床上被越来越重视,应用SRM-ⅣBPPV诊疗系统对上半规管BPPV进行诊治效果好,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的可能病因,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56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发生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PV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以后半规管BPPV为主.约1/3的患者存在耳科疾病史,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约50%的患者存在负性的心理状态,多吸烟、饮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头外伤、耳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吸烟及焦虑是BPPV患病的危险因素(P< 0.05或P<0.01).结论 BPPV以≥50岁的女性患者居多,以后半规管BPPV为主,约1/3的患者有耳科疾病史,半数患者存在负性的心理状态,头外伤、耳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吸烟及焦虑可能是BPPV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半规管高频功能情况.方法 确诊为单侧半规管BPPV患者360例,包括后半规管管石症120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120例,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12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120例,4组受试者均完成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以vHIT出现补偿性眼跳为异常指标,分析4组受试者vHIT试验结果.结果 BPPV患者vHIT异常率(17.8%)与正常对照组(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74,P=0.001).但3组BPPV患者vHIT异常率分别为16.7%、20.0%和16.6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周的患者其vHIT异常率(47.7%)明显高于病程<3周者(8.1%),病程>3周各组患者其vHIT异常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6.991,P=0.008).结论 BPPV患者vHIT异常率增加,但vHIT异常率不受所累及半规管及亚型的明显的影响,而受到BPPV病程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段劲峰  王欣 《四川医学》2011,32(10):1541-1543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焦虑原因及其抗焦虑治疗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8~2010年间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对照组,抗焦虑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药物及手法复位)+氟哌塞顿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两组患者在初诊时,治疗第3天,第10天分别进行眩晕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抗焦虑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往往伴随有焦虑情绪或者焦虑症状,针对性进行抗焦虑治疗有益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石复位疗法的疗效。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与头位改变有关的眩晕发作,伴眼震,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行耳石复位疗法后,106例(88.3%)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耳石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