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蜱媒疾病提供充足,有效的试验材料,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人工饲养繁殖蜱类的技术和方法,将布旗法在新疆博乐林区采集到的超冬后未吸血的全沟硬蜱((xodes persulcatus)成虫带回实验室,以家兔,小白鼠和灰仓鼠为该蜱的供血动物,将受精后的饱血雌性蜱分别放进50个试管中(φ20mm),每管一只,编号,将装有饱血雌性蜱的试管放进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75%-85%的温箱内,观察产卵情况以及由卵→幼虫→若虫→成虫等各期发育蜕变过程,全沟硬蜱生活史各期经历的平均时间为:成蜱吸血期平均为7(6-9)d,孕卵期为6(4-7)d,产卵期为27(25-43)d,卵孵化期为28(26-31)d,幼虫吸血期为2(1-2)d,幼虫蜕变期为32(20-43)d,若虫吸血期为4(3-5)d,若虫蜕变期为107(50-164)d,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全沟硬蜱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约需213d,提示该蜱在一年内即可完成整个生活周期,远短于自然条件下该蜱3-4年的生活史;另外,用灰仓鼠和小白鼠作为成蜱的供血动物获得成功,这使实验室大鼠生产该蜱作为蜱媒疾病的研究材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全沟硬蜱在新疆的分布及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心  叶瑞玉 《地方病通报》1993,8(4):105-108
本文概述了全沟硬蜱的地理分布及与疾病关系。详述了该蜱在新疆天山山脉,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山的分布状况。业已证实天山山脉有该蜱分布的18个县中有10个县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有4个县存在莱姆病疫源地。后两个山地该蜱的数量及危害程度尚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我国全沟硬蜱分布的影响,预测我国全沟硬蜱未来适生区.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提取我国已知全沟硬蜱分布点信息.采用刀切法评价年均温、月均温范围、等温性、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季节性、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海拔、坡度、坡向和植被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吉林省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蜱的种类和分布。方法 2014年5—7月在延边地区龙井市、珲春市、延吉市3个市的6个调查位点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类样本,显微镜下依据经典蜱类形态学种属鉴定蜱的种类。结果共采集的蜱280只,隶属2属2种,其中长角血蜱占94.64%(265/280)、全沟硬蜱占5.36%(15/280)。龙井市采集的86只蜱中,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的比例分别为83.72%(72/86)和16.28%(14/86);珲春市采集的187只蜱中,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的比例分别为99.47%(186/187)和0.53%(1/187);延吉市采集的7只蜱全部是长角血蜱。结论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主要以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为主,长角血蜱是优势蜱。  相似文献   

5.
1989年5月在内蒙呼盟莫尔道嘎林区采集到游离的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和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从一组全沟硬蜱(20只)中分离出一株螺旋体,经形态及免疫学初步鉴定,为伯氏疏螺旋体。从而,在病原学上提示,内蒙可能也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1987年5月,在新疆玛纳斯县芦草沟采集19只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用金黄地鼠接种和纯培养的方法分离出1株形态、免疫学特征与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s burg-dorferi)相同的疏螺旋体,表明当地存在着莱姆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蜱是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的寄生生物,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引起宿主患病。我国蜱种多样,分布广泛,多种蜱具有医学重要性。现就我国常见蜱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传播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4种硬蜱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蝉分布广,种类繁多,可以传播多种人兽共患病,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蜱的分类与疾病的关系也为许多科学家所重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技术手段也逐渐引入了节肢动物的分类中。1990年,Williams等首先使用单一的10碱基任意DNA序列作为引物扩增DNA,以观察各物种间基因的多态性。他们证实,这种基因的多态性可用于基因的连锁分析,所得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1]。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PAPD)技术由于其简捷、灵敏、对材料要求不高、成本低等优点,从它一问世,就备受人们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硬蜱叮刺宿主后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控制下,中华硬蜱重复叮咬家兔后吸血量明显减少,初次叮咬后吸血增重233.78±44.71mg,第二和第三次叮咬分别下降至67.03±25.18mg和80.23±29.96mg(P<0.001)。被咬后的家兔血清经ELISA测定其体内蜱抗体(OD值0.48)较对照组家兔(OD值0.08)显著高(P<0.01)。免疫后家兔其~3H-TdR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皮肤试验与对照组家兔有显著差异,表明家兔对中华硬蜱叮咬所产生的获得住免疫力,包括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
采用LSAB免疫酶组化染色技术 ,对中华硬蜱特异性抗原定位进行分析 ;用中华硬蜱反复叮咬后的动物血清 ,经LSAB法抗原片染色 ;结果显示 :中华硬蜱唾液腺和中肠上皮呈阳性反应 ,而在蜱的肌肉组织、卵巢组织、血腔等器官组织均显阴性反应 ,提示中华硬蜱唾液腺和中肠上皮为特异性抗原所在部位 ,为中华硬蜱进一步抗原纯化、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Using a technique based on specific enzyme sorption by chitin (beta-1-4-N-acetylglucosamine), lysozyme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15,000 has been isolated from homogenates of the Ix. persulcatus ticks. Micrococci and staphylococci proved to be most sensitive to lysozyme from the Ix. persulcatus ticks, while E. coli and Salmonella were less sensitiv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lysozyme from Ix. persulcatus was 2-4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egg lysozyme. Lysozyme from the Ix. persulcatus ticks is resistant to heating in acid medium and loses some of its activity in alkaline medium. The loss of the activity in the both media is somewhat lower than that of egg lysozyme in analogou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新疆莱姆病的地理分布及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1991-1995年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15个县市调查,从5个县市的全沟硬蜱体检出26株莱姆病螺旋体,血清学检查证实了11个县市人群存在莱姆病感染,感染率为9.5%,全沟硬蜱为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病原体主要蛋白电泳图谱明显不同于北美菌株,调查表明莱姆病在新疆北疆山地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