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加强沈阳市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沈阳市近10年的孕产妇评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沈阳市孕产妇死亡评审实行三级评审制度,评审标准科学严格,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构成占绝大多数,为67.5%.结论 沈阳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及下降潜力.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1991~200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沈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经验教训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沈阳市近 10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市 10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从 1991年的 2 5 .43/ 10万 ,下降到 2 0 0 0年 18.75 / 10万。 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前 6位依次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妊高征、心脏病、肝病、异位妊娠。通过专家评审结果发现 :该市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问题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医务人员知识技能相关 ,而农村死亡的孕产妇则与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知识水平及经济状况有关。沈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全国先进地区水平 ,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 ,必须加强宣传 ,提高农村孕妇自我保健水平。加强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三基技能 ,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罗湖区1996-2002年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深圳市罗湖区1996—2002年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7年孕产妇死亡32例,平均死亡率为70.50/10万,其中常住人口死亡率最低为37.96/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最高为125.58/10万。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7例,创造务件可避免死亡12例,不可避免死亡13例。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2/3以上;常住和暂住人口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相关。尤其与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相关;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因素中知识水平、经济状况和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评价死亡评审的质量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寻找更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至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和死亡评审资料、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67.24/10万下降到2011年的13.18/10万,12年平均死亡率26.98/10万(61/226076)。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X^2=37.443,P=0.000)。对孕产妇死亡率前后6年分组比较,后6年明显低于前6年(X^2=6.344,P=0.012),其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后6年较前6年下降明显(X^2=6.149,P=0.013)。61例孕产妇死亡评审结论,可避免死亡5.56%,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55.74%,不可避免死亡37.70%;直接产科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占50.82%,间接产科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占49.18%。结论完善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实施“降消”项目和免费产前检查产后访视项目、加强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使福田区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证明措施可行有效,但需不断探索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瑛  怡学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06-3107
[目的]研究并分析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的分析方法,对青海省2001~2005年10个监测点孕产妇的个案表、调查报告及评审结果进行系统管理与分析。[结果]2001~2005年5年间,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从119.6/10万下降到80.7/10万;孕产妇死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其他产科原因、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在总死亡中占较大比例(50.8%);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以家中和途中为主;评审结果中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93.6%。[结论]2001~2005年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在稳步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继续加强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转诊,提高住院分娩率仍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总结沈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沈阳市近4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孕产妇死亡变化与可避免孕产妇死亡、不可避免孕产妇死亡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15年13年间河南省25个孕产妇死亡监测点上报的862例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03-2015年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可避免孕产妇死亡数呈下降趋势,不可避免孕产妇死亡数基本持平。结论河南省2003-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随可避免孕产妇死亡数下降而下降,不可避免孕产妇死亡数变化不大。但是随着孕产妇死亡率和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大幅度下降,不可避免死亡在孕产妇死亡中所占比例逐步上升,降低不可避免死亡成为目前河南省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市(一区八县)根据全国及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玉溪市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进行孕产妇死亡的监测工作。2005年全市出乍活产22122人,孕产妇死亡9人,死亡率40.68/10万,较2004年同期的48.26/10万下降7.58/10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和产科直接因素。玉溪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根据全国、全省孕产妇死亡评审要求进行评审,死亡的孕产妇属可避免死亡7例,占77.78%;属不可避免死亡2例,占22.22%。现将200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3-2018年晋中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总结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6年来晋中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死亡率、主要死因、评审结论和措施建议。结果 6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21. 10/10万,高于省级、国家死亡率,可避免死亡占比较高,为73. 17%。结论孕产妇死亡中可避免死亡率持续偏高,产科管理需要向多学科、更广泛的范围延伸,加强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畅通危重孕产妇急救渠道,关注高龄、弱势群体妊娠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乔英  安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96-4898
目的:分析平凉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总结分析该地区2005~2010年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年报表、漏报调查、个案分析及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结果:平凉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滞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005~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56.08/10万,2010年最低为37.35/10万。77例死亡孕产妇中可避免死亡55例,占71.43%,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9例,占11.69%。结论:死亡率有很大下降空间。通过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严肃认真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实施综合措施,保证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西市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及死亡率下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定西市六县一区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上报孕产妇死亡个案调查表,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法,对2000~2008年死亡的231例孕产妇进行死因评审分析。结果:2000~2008年定西市孕产妇死亡呈下降趋势。死于直接产科原因占72.29%,间接产科原因占27.70%。231例死亡孕产妇首位死因是产科出血107例,占46.32%,其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1例,占13.42%,心脏病31例,占13.42%。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112例,占48.48%,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95例,占41.12%,不可避免死亡24,占10.39%。孕产妇死亡与本人文化程度、当地经济收入、地域分布、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产妇死亡率作为反映社会与国民健康水平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可找出影响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笔者对沈阳市2001~2004年死亡的30例孕产妇的评审结果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评审对象。2001~2004年在沈阳市有正式户口并于近1年在户口所在地居住的孕产妇;户口不在本市,但在本市居住1年以上的孕产妇;户口在本市,长期工作或居住在外地,但妊娠或分娩期又回到本市的孕产妇。1·2每年两次的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是在孕产妇死亡医院评审及各县区对本县区发生的孕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来宾市2004~200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索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分析方法,对来宾市2004~2006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三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是78.01/10万,58.32/10万,23.6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偏高。可避免的死亡11例,占26.63%;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死亡24例,占58.54%。结论:来宾市孕产妇死亡率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今后将加强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管理,强化住院分娩,加大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实行计划生育,对贫困孕产妇实施救助资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广元市2006年死亡孕产妇评审,找出主要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由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专家根据死亡资料按照十二格表评审法进行逐例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60%,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40%,无不可避免死亡。结论:规范母婴保健服务市场、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质量、建立健全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及住院分娩率、加强部门合作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薛映幸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34-1835
目的:通过对长兴县1993~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以长兴县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孕产妇死亡报告网,掌握1993~2004年长兴县全县孕产妇死亡情况。结果:1993~199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7·15/10万,1999~2004年为6·63/10万,后6年较前6年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年孕产妇死亡因直接产科原因呈下降趋势,14例孕产妇死亡中,可避免死亡占57·14%,创造条件可避免占35·71%,不可避免死亡占7·14%。结论:建立孕产妇死亡评审小组,加强宣教,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成立危重产妇抢救小组,建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莆田市1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掌握死亡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对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46.67/10万下降至2012年的9.39/10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3.7%)、妊娠合并心脏病(12.1%)和羊水栓塞(12.1%)。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55.4%,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6%。经评审分析,可避免死亡占67.5%。结论 莆田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建议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的动态变化及死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唐山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65例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死于直接产科原因占63.1%,间接产科原因占36.9%。死因前4位是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高征。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21.5%,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40.0%,不可避免死亡占38.5%。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重点应放在对农村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濮阳市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统一按要求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并逐级上报,每年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分析。结果:2000~2006年间濮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7年间发生的125例孕产妇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占45.6%,羊水栓塞占18.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2.8%,妊娠合并心脏病占12.0%,肺栓塞占3.2%;孕产妇死亡与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情况、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等因素有关;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占50.4%,创造条例可避免死亡占32.8%,不可避免死亡占16.8%。结论:濮阳市孕产妇死亡率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通过加强产科建设与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完善高危孕产妇逐级转诊制度,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和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普及产科适宜技术,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识别能力和抢救能力,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及对贫困孕产妇的资金救助等,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运城市2007~2011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孕产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运城市2007~2011年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5年间运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是我市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地域分布及产前保健情况等因素有关。59例死亡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42例,占71.19%;不可避免死亡17例,占28.81%。结论: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产科人员综合素质,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孕产妇死亡原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01~2005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三级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资料,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方法,对2001~2005年泸州市213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1~2005年5年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13例死亡孕产妇中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137例,占64.32%;内科合并症36例,占16.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占8.45%;产褥感染11例,占5.16%;羊水栓塞7例,占3.29%。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情况等因素有关。213例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160例,占75.1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6例,占21.60%,不可避免死亡7例,占3.69%。结论: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通过加强各级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贫困孕产妇实行资金救助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本辖区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