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最常见的成人运动神经元疾病,以进行性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为主要特征。ALS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无力和萎缩、延髓性麻痹及锥体束征,多数患者于发病后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ALS按起病方式可分为散发性ALS(sporadic ALS,sALS)和家族性ALS(familialALS,fALS),二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及临床特征。约5%~10%的ALS患者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变性病,病情呈进行性进展,平均生存期仅3~5年.ALS可分为散发性ALS(sporadic ALS,sALS,约占90%)和家族性ALS(familial ALS,fALS,约占10%).约有20%的fALS和1%的sALS与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相关,但关于SOD1究竟如何选择性地引起运动神经元过早凋亡,目前尚未明确[1].2009年有研究者发现肉瘤融合基因(fused in sarcoma,FUS)或脂肪肉瘤易位基因(translocation in liposarcoma,TLS)可引起fALS[2-4],对ALS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沈定国[5]曾对反式激活反应-DNA 结合蛋白-43蛋白以及FUS基因突变在AL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过阐述,本文现进一步,就FUS基因的特征在不同人种中的分布,及其对ALS临床表现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由于大脑皮质、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导致肌肉无力、萎缩,言语、吞咽、呼吸功能障碍的神经变性疾病.尽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的进展速度存在相当程度的个体差异,但无一例外呈进行性加重,60%以上患者在起病3年内死亡,约有10%生存期可达8年以上[1].有5%~10%的ALS患者是家族性ALS(familial ALS,fALS),而另外90% ~95%的患者无家族史,为散发性ALS(sporadic ALS,sALS)[1].大约20%的fALS和1%的sALS与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相关[2],但大部分ALS患者的遗传病因不明,ALS的发病机制也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第2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在ALS的遗传学、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与此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拟就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大脑皮质、脑干、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选择性丢失为特征,目前发病机制不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1]。大量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变性是一种非神经细胞自主性过程,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元的死亡~[2]。最近,少突胶质细胞在AL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少  相似文献   

5.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以脑和脊髓中选择性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根据其发病和遗传特点分为家族型肌萎缩侧索硬化(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fALS)和散发型肌萎缩侧索硬化(sporadic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sALS)。从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上不能区分fALS和sALS,说明散发型和家族型可能具有相同的或共同的发病机制。目前的证据提示ALS运动神经元的丢失是由于一些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6.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以选择性的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在AL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释放营养因子和清除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支持和保护运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其形态功能改变,以及它与运动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发生紊乱,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加速了ALS的疾病进展。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与ALS的发病机制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Bis,AL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致命性疾病,其年发病率约为(0.86~2.40)/10万[1],患者多于发病后3~5年内死亡.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被认为是AL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前除利鲁唑(rilugole)外,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或药物,因此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延缓疾病进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数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于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ALS可分为散发性ALS(sporadicALS,SALS,约占90%)和家族性ALS(familialALS,FALS,约占10%).尽管ALS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生成因子可能参与其中.Lambrechts等[1]发现北欧ALS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的两个单体型与SALS的易患性之间存在相关性.2004年,Greenway等[2]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下游效应物——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编码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1701与ALS的疾病易患性相关.随后,Greenway等[3]又在fALS和sALS患者中检测出ANG基因的突变,ANG成为第2个与ALS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ANG基因也被确认为ALS致病相关基因(ALS9)[4].我们就ANG基因与ALS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病,脑、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变性是其特征.患病率为4~6/10万[1];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6岁[2].  相似文献   

10.
星形胶质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以选择性的运动神经元变性丢失、进行性瘫痪为特点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有关发病机制学说众多,具体机制不明。近年来一个关注的焦点认为并不是单纯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发病而是运动神经元和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异常参与发病及病情恶化,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在AL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我们就有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以选择性运动神经元变性丢失、进行性瘫痪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相关发病机制学说众多,目前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认为,运动神经元与其周围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异常参与了ALS发病及病情进展,且小胶质细胞激活参与炎症反应在AL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此文就ALS发病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作用以及可能作用机制做一综述,通过对小胶质细胞的调控可能为ALS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又称Charcot 病或Lou Gehrig病,是一种致命性的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该病以成人为主,有家族性倾向,起病隐袭,逐渐进展,平均生存期为3~5年,最终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AL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基因突变、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重金属中毒、线粒体功能异常等有关.大约10%的该病患者为家族性,近年研究发现,该病与8种主要基因相关,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另外有ALS2 (即Alsin)、ALS3~6、FTDP(即tau)以及FTD基因.  相似文献   

13.
Nrf2-ARE通路与肌萎缩侧索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以选择性上、下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无有效治疗方法。ALS大部分为散发性,5~10%为家族性,两者临床表现相似。SOD1是首个发现与ALS相关的突变基因,约占家族性ALS的10~20%,其他引起ALS的突变基因包括FUS(fusedinsarcoma)/TLS(translocatedinliposareoma)、  相似文献   

14.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致死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延髓部、四肢、躯干、胸部及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该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多因肺部感染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发病率约1.5/10万,患病率(4~6)/10万.发病年龄平均55岁,发病起平均存活3.5年,5年后有20%患者存活~([1]).  相似文献   

15.
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为一种累及皮质、皮质脊髓束、脑干、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变性病,临床表现为四肢及躯干肌肉萎缩,导致运动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呼吸肌麻痹,患者多于3~5年内死亡.据统计其发病率为(1.5~2.5)/10万,5%~10%为家族性ALS(fALS),其余90%以上为散发ALS(sALS).  相似文献   

16.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在介导神经元损伤和疾病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围绕二者的关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以选择性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且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脑脊液(CSF)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改变,进行CSF中ALS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为ALS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线索.本文就近年来对ALS患者CSF中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作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侵犯皮层、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不明,大量证据提示ALS运动神经元的选择性丢失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于多种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所致,包括氧化应激、谷氨酸兴奋毒性、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细胞骨架异常以及蛋白质异常聚积等。目  相似文献   

19.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生存期3~5年,至今无法治愈.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失调在介导神经元损伤和疾病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组也参与其中.与健康个体比较,免疫细胞群在ALS中差异性扩增和活化.随着病情恶化,在ALS患者及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常见的成人运动神经元疾病。迄今为止,AL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蛋白的错误折叠和清除障碍参与了包括ALS在内的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自噬-溶酶体途径(ALP)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机体修复或消除异常蛋白质的两种最主要的途径,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都参与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凋亡,贯穿于细胞生长发育和病理生理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受损都会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文主要对自噬和UPS在ALS发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