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加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0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用Matta的放射学标准判断影像学结果。随访1~6年,平均3.6年。结果术后X线片标准判断骨折复位:解剖位132例(移位0~1mm),满意复位13例(移位2~3mm),不满意复位5例(移位超过3mm)。随访临床效果优良率为81.3%,随访影像学优良率为84%。结论重建钢板加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解剖复位及可靠内固定骨折是关键,重建髋关节稳定性,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0年1月~2006年6月,对30例伤后5~10天有移位的髋臼后壁骨折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30例,时间8个月~5年,平均2年5个月.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估,30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根据改良的Postel-D'Aubigne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14例(46.7%),良10例(33.3%),一般4例(13.3%),差2例(6.7%),优良率80.0%.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及时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CT检查有助于准确地判断骨折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计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手术治疗的3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6±1.3)h,术中平均失血量为(584±178)mL,随访1~2年后,采用X线片检查患者骨折移位程度,对复位满意(移位≤3 mm)的有31例,不满意复位(>3 mm)的有5例。参照Matta评分标准:优20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30/36)。有4例患者发生骨性关节炎,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得以控制。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再脱位现象。结论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重点在于术前实施精确的影像学诊断,手术中进行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李宝林 《海南医学》2012,23(5):48-50
目的探讨三叉型扩展型入路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患者采用三叉扩展型入路,应用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行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复位治疗按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6例。术后随诊14~36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改良Merled Aubigne评分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20例,良3例,一般2例,差1例。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采用三叉扩展型入路骨盆重建钛板治疗髋臼横断骨折伴后壁骨折,可使髋臼骨折达到最大限度复位及坚强固定,并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可赜  张寿 《海南医学》2010,21(20):63-6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31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采用K-L入路。复位后应用髋臼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10-58个月)。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6例,良好复位12例,差3例;优良率90.3%。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叉型扩展型人路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患者采用三叉扩展型入路,应用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行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骨折复位治疗按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6例.术后随诊14~36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改良Merled Aubigne评分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20例,良3例,一般2例,差1例.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 采用三叉扩展型入路骨盆重建钛板治疗髋臼横断骨折伴后壁骨折,可使髋臼骨折达到最大限度复位及坚强固定,并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3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2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6%;关节功能Merled’Aubigné评分:优22例,良5例,尚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8%。本组患者未发生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位质量和功能康复可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效果。方法总结15例髋臼后壁骨折行外后侧入路,复位后选用弧形钢板,加压螺钉,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7例,良5例,差3例。结论髋臼后壁骨折联合应用三个方向X片和CT扫描早期确诊,尽早予以解剖复位,牢固固定,骨折愈合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苟林  李康宁  刘清毅 《西部医学》2006,18(6):723-724
目的观察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螺钉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30例。结果随访1~5年,采用M atta的X线复位标准、改良d'A ub igne和Poste l髋关节评分标准。解剖复位23例,满意复位7例;临床疗效:优18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取决于伤后即刻股骨头复位、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术中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8 ~2010年共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7例,年龄17 ~62岁,平均41岁.术后复位质量及手术和X线随访疗效均按Matta标准评定.异位骨化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估.结果 本组47例至少获得24个月随访,解剖复位者29例,满意复位者13例,不满意复位5例.根据评定标准,手术疗效优25例,良11例,可6例,差5例;其中7例异位骨化.BrookerⅠ级4例,Ⅱ级3例;4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无感染、股骨头坏死或下肢深静脉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者采用X线摄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等检查能获得早期诊断,早期切开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48例。固定方法有:重建钢板螺钉固定,拉力螺钉同定。结果:本组48例中41例解剖复位,5例复位欠佳,2例复位不良;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39例,可2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4例,可1例,复位不良组关节功能表现差2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分析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自2010年5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后踝骨折行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延迟愈合,余下56例全部为Ⅰ期愈合。术后患者愈合时间为3个月~0.5年,平均愈合时间为(4.6±0.4)个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6.4±5.2)个月,在末次随访中依照AOFAS评分标准,24例患者评分为优;28例为良;5例为可,1例为差,该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9.7%。其中,有11例患者行走或是在负重时存在踝关节疼痛现象,给予服用止痛药和增强康复训练治疗。结论对后踝骨折患者予以良好的复位及稳固的内固定有助于踝关节的康复,有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邓信昌 《安徽医学》2012,33(5):532-53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中采用健侧可前后翻转的"漂浮"健侧卧位,对于不规则骨折,做前后路2个切口,由髂嵴开始,初步复位移位较多的大骨块,经髂腹股沟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前柱和前壁骨折,对于高位骨折使用2块短钢板固定髂嵴内侧缘,根据髂耻嵴形状,使用1块钢板预弯固定,低位骨折沿髂耻嵴使用1块钢板固定,K-L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后柱以及后壁骨折。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3.5±0.5)h,术中平均失血(1 135±230)ml,解剖复位达到67.9%,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6.4%,治疗后总优良率为89.3%,总共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腹股沟斜疝以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术中显露充分,其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内固定稳固,并发症影响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徒手牵引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徒手牵引复位下,采用髓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1、3、6个月和1年门诊随访,每次摄片观察骨折愈合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接受1~59个月随访。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30例,PFNA联合股骨颈加压空心螺纹钉1例,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内固定4例;闭合复位31例,切开复位4例。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6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术中继发股骨干内侧骨皮质劈裂1例,术后第2天继发腔隙性脑梗死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的30例患者均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发生,骨折均正常愈合。术后15个月因车祸致内固定远端骨折1例。结论: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徒手牵引复位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上位颈椎疾患的手术治疗(附 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上位颈椎疾患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1月至2002年6月,共手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20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新鲜齿突骨折5例,Hangman骨折2例,颈1/2脱位伴颅底凹陷4例,其中齿突发育畸形1例,先天性寰椎后弓缺如伴Klippel-Feil综合征1例,先天性寰枕融合伴Klippel-Feil综合征2例。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髓症评分5.0~17.0,平均13.2。【结果】手术用时80~180分,平均138.9分。术中出血量30~200mL,平均115mL。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06个月。术后JOA评分10.5~17.0,平均16.3。再次手术1例。【结论】手术要尽可能在复位状态下进行,后路寰枢内固定应复位90%以上,而前路齿突螺钉内固定则必须完全复位,正确的术后护理是保持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肘后劈开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其术后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11年6月兴国县人民医院采用肘后劈开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8例,按照AO/ASIF分类:C1 3例,C2 9例,C3 16例,所有患者经后路正中劈开三角肌入路,同时使用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8例患者中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4)个月,1例骨折端骨质吸收、内固定松动后行肘关节融合固定。3例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1例深部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开放冲洗未获得愈合,待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时进一步清创后愈合,未再渗液。4例尺神经牵拉损伤,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恢复。根Cassebaum法评分,优6例,良11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654%。结论肘后劈开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可以充分显露术野,有利于手术操作、使骨折更易于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稳定,为肘关节早期锻炼提供了条件,但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9例按照Letournel分型,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折5例,前壁并前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3例,后壁并后柱骨折3例,横行骨折2例,横行并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采用髂腹股沟切口12例,Kocher-Langenbeck切口14例,延长的髂股切口3例。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24例,螺钉内固定5例。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9例,不满意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 根 据髋臼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能使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庄云强  应瑛 《浙江医学》2014,(11):955-957
目的 探讨后路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07-2013-07,采用Quadrant辅助下棘旁从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6~ 58岁,平均38岁.损伤节段:T111例,T12 21例,L1 21例L27例.评价骨折椎体复位和内固定位置.结果 手术耗时30~50 min,平均40min.手术出血量40~100ml,平均60ml.未发生手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愈合.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患者腰背部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测量骨折椎前缘压缩百分比从术前(41.0±3 0)%恢复至术后(8 0±1 0)%(P<0.05);骨折椎后凸畸形Cobb角从术前(25.2±3 3).恢复至术后(6 2±1 3).(P<0.05).结论 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固定可靠,但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后凸畸形角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后凸畸形角度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患者疼痛和畸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8例累及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经后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男7例,女1例;年龄20~51岁,平均32岁;左侧2例、右侧6例,均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其中肱骨中下段骨折累及远端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远端骨折3例。肱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型:A2型4例,A3型1例,B1型1例,B2型1例,C1型1例。8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2 d,平均8 d。结果: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28周,平均16周。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败病例发生。肘关节活动度为120~140°,平均135°。根据Cassebaum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后路双钢板技术是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