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IA)和阿尔茨海默病(AD)协会组织了一个工作组,负责修订1984年版AD痴呆的诊断标准.旨在确保修订后的标准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既可供缺乏神经心理学测验、先进的影像技术和脑脊液检查措施的普通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供具备上述措施的科研、临床试验的专业研究者使用.新的标准广泛适用于各种原因的痴呆以及专门针对AD痴呆的标准,保留了1984年版标准中的“很可能的AD痴呆”的总体框架.在过去27年的经验基础上,工作组对临床诊断标准做了一些修改,保留了“可能的AD痴呆”的术语,但对其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重新定义.在科研用的“很可能的和可能的AD痴呆”的诊断标准中纳入了生物标志物证据.AD痴呆的核心临床标准仍将是临床实践中诊断的基础,但用生物标志物证据来提高AD痴呆诊断的病理生理学特异性也被人们寄予厚望.要实现AD痴呆的生物标志物诊断,还有许多工作摆在面前.  相似文献   

2.
背景:尽管早在1984年就制定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诊断标准,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未被补充到诊断标准中.因此,制定一个新的临床诊断标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方法:在2009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AD协会组织了一系列圆桌会议,目的是讨论用于AD临床和科研的诊断标准的修订路线.经讨论后决定组建3个独立的工作组,分别制定AD在3个不同疾病发展阶段的诊断标准,即痴呆阶段、有症状的痴呆前期、无症状的临床前期.结果:修订版AD诊断标准与1984年版诊断标准有两处显著的差别:加入了能提示潜在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的内容;制定了不同认知障碍阶段的诊断标准.其中,3个工作组一致认为,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规范和验证.另外,修订版中还明确区分了仅存在AD病理生理改变(语义性)和仅存在AD临床表现(概念性)两种诊断的差别,该内容在1984年版中没有体现.结论:修订版AD诊断标准中共产生了3个文件,其中,核心的关于AD的痴呆阶段诊断标准和可归于AD的MCI阶段标准推荐用于临床诊断,而临床前期诊断标准仅推荐用于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痴呆诊断的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一长期的AD“临床前”阶段是治疗干预的关键机会,但需进一步阐明AD的病理级联过程和临床症状出现之间的联系.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和AD协会召集了一个国际工作组对AD生物标志物、流行病学和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以确定能够预测由“正常”认知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及AD痴呆的最佳预测指标.根据目前已有的主要科学证据,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和用于操作的研究标准,以通过纵向临床研究来验证和改进这些模型.这些建议仅用于研究目的,目前不涉及临床应用.我们希望这些建议能提供一个共识,以推进临床前AD的研究,最终推动更早期治疗干预的进展,使得一些疾病减缓药物的疗效发挥最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阿尔茨海默病(AD)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AD在出现典型症状前20多年, 脑组织就可能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轻度认知障碍(MCI), 即AD源性MCI, 是最早有临床症状的阶段, 该阶段成为AD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最为重要的窗口。为满足临床实践需求, 进一步提高广大医疗工作者对AD源性MCI的认知,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专家经多次研讨, 制定了本《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以期为AD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精准治疗提供共识和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脑血管病(CVD)就被认为是认知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有关脑血管病后认知障碍的概念化却有着一段多变的历史。动脉变硬或脑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化的原因,是存在已久的观点,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了来自英格兰纽卡斯尔的神经病理学研究的质疑。这些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与超过一定程度的多发性脑梗死有关,而且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相似文献   

6.
丛集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 表现为在丛集期内频繁出现的剧烈单侧头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一侧眼眶或者额颞部, 且大多数患者伴发头痛侧自主神经症状, 如结膜充血、流泪、面部出汗、头面部水肿等。丛集性头痛具有较高的致残性, 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 减轻患者痛苦。近年来, 国际上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治有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丛集性头痛疾病的认识、管理与规范化诊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 经过反复讨论后制订本指南。指南的内容包括丛集性头痛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作为我国的第2版发作性睡病指南, 其内容相较于2015版指南在中国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量表评估与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 文中将就上述更新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