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寻求与安定注射液配伍推注的最佳稀释液.方法模拟临床操作,了解安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的配伍情况.结果安定与15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12.5、15 m1的5%葡萄糖注射液、10、12.5、15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可得澄清溶液.结论安定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头孢噻肟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分别进行配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于37℃时5h内可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安定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雨 《广东药学》2003,13(3):49-50
目的 寻求与安定注射液配伍推注的最佳稀释液。方法 模拟临床操作,了解安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的配伍情况。结果 安定与15m1的0.9%氯化钠注射液、12.5、15m1的5%葡萄糖注射液、10、12.5、15m1的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可得澄清溶液。结论 安定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考察注射用肌氨肽苷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考察注射用肌氨肽苷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溶液在0,0.5,1,2,4,8 h时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数及次黄嘌呤和多肽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不同配物溶液均为澄明液体,pH无明显变化,次黄嘌呤和多肽的含量均符合要求。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10 μm的不溶性微粒数最少,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规定,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个别时间点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不符合规定;各配伍溶液≥25 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结论:注射用肌氨肽苷最适配伍溶媒为10%葡萄糖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血塞通在两种溶媒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英  邹光伟 《医药导报》2011,30(11):1520-1521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塞通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室温(25 ℃)下将注射用血塞通400 mg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配伍后,放置0,1.0,2.0,3.0,4.0 h,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及吸光度变化。结果注射用血塞通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无明显变化,吸光度、不溶性微粒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室温(25 ℃)下注射用血塞通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6.
洛铂溶解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在上述2种注射液中24 h内的药物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洛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25、37和42℃,在4 h内均稳定;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25和37℃,在2 h内均稳定。此外还证实1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溶液配伍长时间后均可降解产生乳酸,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凯福隆目前已成为临床常用的头孢类抗生素.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于患者静注.为探讨其稳定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凯福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在不避光条件下观察4小时含量无明显变化,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炎琥宁在两种输液中稳定性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在室温下(25℃)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注射用炎琥宁0.2g与250m1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0.5,1.0,1.5,2.5h后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及吸光度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炎琥宁与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无明显变化,吸光度、不溶性微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注射用炎琥宁与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在1h内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上述注射液配伍放置8h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的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pH值以及栀子苷、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而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4h后pH值及绿原酸含量显著改变(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余注射液配伍应注意不溶性微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优化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调配工艺,考察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调配工艺,测定成品输液的pH、不溶性微粒及主要成分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变化,考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效果最佳。4种溶媒配制的成品输液在存放12 h内pH以及不溶性微粒较稳定。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在不同溶媒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均逐渐减少,0~2 h含量减少幅度最小,9~12 h含量减少幅度最大,其中10%葡萄糖注射液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均出现10%以上的降解。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最佳调配工艺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作为溶媒稀释10 ml药品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12 h内稳定,10%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建议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11.
陈青  周萍  唐志华 《海峡药学》2010,22(6):94-95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两种常用头孢类药物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体外稳定性与静滴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其最佳静滴时间。方法在不同的温度(8℃、25℃、37℃)和一定光照条件下(光照2500lx、避光)于0.5、1、1.5、2、3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种头孢类药物在输液中的含量,同时观察其性状、pH值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在8℃和25℃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照2500lx、避光)两种头孢类药物在100mL0.9%氯化钠和5%葡萄糖中3h内稳定性较好;而在37℃时,两种头孢类药物在2h开始其含量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头孢噻肟钠与0.9%氯化钠配伍于1h开始其含量即成递减趋势。结论在8℃和25℃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照2500lx、避光)两种头孢类药物与0.9%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伍在3h以内可以任意选择静滴时间,但最好即配即用;而在37℃时,两种常用头孢类药物应在2h内完成静滴;37℃光照条件下头孢噻肟钠与0.9%氯化钠配伍于1h之内完成静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 0 9%氯化钠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3种输液配伍时的不溶性微粒及其pH值变化。方法 不同剂量 ( 4、6、8和 10ml)的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 10 0ml上述输液配伍 ,混合液的不溶性微粒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 ,以及其 pH值利用pH/离子计仪测定。 结果 不同剂量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各输液混合其 4个通道 (≥ 2 5 μm、≥ 10 μm、≥ 5 μm、≥ 2 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显著性增多 (P <0 .0 1) ,且其pH也有明显变化。 结论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 3种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不符合中国药典及英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应引起重视。建议在临床应用时可在其一次性输液器加装有效的终端滤器  相似文献   

13.
王艳宁 《中国药房》2005,16(10):781-783
目的:考察曲克芦丁注射液与0.9 %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及测定配伍液于25℃条件下、24h内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另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配伍后有无新斑点产生。结果:曲克芦丁注射液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24h内,其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薄层色谱鉴别中也无新斑点产生。结论:曲克芦丁注射液可与0.9 %氯化钠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于25℃下、在24h内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7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 7种混合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呈下降趋势,与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钠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微粒数明显增多;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下降;与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外扫描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均明显异常。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注射液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苦参碱注射液与常用4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苦参碱注射液按临床常规剂量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放置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苦参碱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苦参碱注射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pH值、苦参碱浓度基本不变;苦参碱与0.9%氯化钠注射液在37℃条件下含量及pH值差异较大.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苦参碱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5种混合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呈下降趋势;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下降;与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外扫描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均明显异常。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郎轶咏  王强  孙晓璐 《中国药房》2014,(35):3320-3322
目的:通过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的配伍变化,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方法:将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定时考察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及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室温4 h内,配伍后混合液外观及pH均无明显改变;光照对溶液颜色无明显影响;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的不溶性微粒数目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与常用溶媒配伍后,只有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总黄酮质量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0%葡萄糖注射液为苦碟子注射液最佳溶媒。  相似文献   

18.
周惠卿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03-104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溶媒中的稳定性。方法血塞通注射液80mL等分成20等份,分别置于100mL的量瓶中,在1~10号量瓶中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设为A组,在11~20号量瓶中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设为B组。在0h、1h、2h和4h分别按顺序检测两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和吸光度。结果①在各时刻点处,两组均性状稳定。②A组各时刻点pH均大于B组,相对吸光度和不溶性微粒数量均小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③各组组内各时刻点pH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对吸光度和不溶性微粒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建议血塞通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并尽量在2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思平  徐少英 《中国药师》2006,9(12):1130-1131
目的:考察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 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 pH 的变化。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 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h 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在常温下配伍于8 h 内使用。  相似文献   

20.
夏益清 《北方药学》2014,(12):111-11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吩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分别测定0、0.5、1、2、3、4、5和6h各配伍溶液的pH值,观察配伍液外观,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配伍液中头孢噻酚钠的含量变化。结论:在实验条件下,两种输液与头孢噻酚钠配伍基本稳定,可以作为头孢噻酚钠的溶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