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与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采用血栓抽吸系统(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发生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2周,48例)和亚急性期组(2~4周,32例)。两组均行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健肢周径差、溶栓药量、溶栓疗程、住院时间、即刻静脉通畅率、症状体征、出血发生率、支架植入率及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健肢大腿周径差、患健肢小腿周径差、住院时间、出血发生率和支架植入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健肢大腿周径差和患健肢小腿周径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尿激酶用量和溶栓疗程均少于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组即刻静脉通畅评分及Villalta评分明显低于亚急性组,即刻静脉通畅率高于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经导管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其中单一实行溶栓抗凝治疗的为参照组,在溶栓抗凝的基础上实行导管溶栓介入治疗的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肢周径.结果:使用导管溶栓介入治疗联合抗凝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患肢周径差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深静脉溶栓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介入溶栓治疗联合抗凝治疗的有效应用,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患肢周径差,有着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超声介入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2例,均采用超声介入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为半年,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腘静脉穿刺(1.72±0.03)次,手术时间(27.29±5.91)min,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治疗后,患侧和健侧膝上15cm周径差(3.46±1.05)cm、患侧和健侧小腿最粗周径差(1.68±0.65)cm,分别小于治疗前的(7.22±2.13)cm、(4.12±1.23)cm,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采用超声介入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顺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顺行静脉溶栓治疗2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患肢周径膝上缩小(5.0±1.39)cm,膝下缩小(4.2±1.24)c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顺行静脉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院曾应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报告如下: 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24~59岁。病变在左下肢者5例,右下肢者2例。其中一例双侧患病。发病原因为产后卧床2例,妊娠后1例,患肢感染2例,骨折后卧床1例。临床诊断依据:1.以髌骨上下缘10厘米处的大腿和小腿周径与健侧相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纤溶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 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纤溶酶300U静脉点滴1次/d持续14d,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1次/d持续14d,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对控制TIA发作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纤溶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计数与凝血酶原时间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但纤维蛋白原含量方面,治疗组含量减少(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局部溶栓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治疗的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溶栓治疗为应用超声引导下局部溶栓介入治疗与常规溶栓治疗将其分入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局部溶栓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后患、健侧膝上15cm处和小腿最粗处周径改善情况以及肢体消肿率、溶栓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肢体消肿率、溶栓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均<0.05);两组溶栓前患、健侧膝上15cm处和小腿最粗处周径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溶栓后患、健侧膝上15cm处和小腿最粗处周径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患、健侧膝上15cm处和小腿最粗处周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痊愈2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6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溶栓介入治...  相似文献   

9.
2000年3月以来,我科共收治脑血管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0例,我们对其进行了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1.5岁。缺血性脑血管病23例,出血型脑血管病17例;小腿深静脉血栓9例,髂股静脉血栓4例,全下肢混合血栓27例,均为瘫痪侧。血液流变学检查示血液成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33例。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肢深静脉无血流音或明显减弱,体外血栓长度及干重均异常。本组40例,经抬高患肢、硫酸镁热敷、频谱仪热射、抗炎、肝素、尿激酶等溶栓治疗后,治愈15例(37.5%),好转2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下肢诛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眶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12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放成功,12例患者溶栓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通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8.58±15.02)%;健、患侧肢体大、小腿平均周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11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通畅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1.89±13.56)%。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75-976
目的分析利湿逐瘀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指南规范的预防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湿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14 d,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小于术后1 d,且实验组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湿逐瘀汤可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 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作业治疗结合健侧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截肢患者幻肢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大腿截肢后伴幻肢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健侧TENS组)。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传统作业治疗;患侧TENS组患者在传统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患侧TENS治疗;健侧TENS组患者在传统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TENS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和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定指数(PR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PRI总分较治疗前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TENS组患者治疗后PRI总分明显低于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SD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SDS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TENS组患者治疗后SDS总分明显低于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治疗结合健侧TENS治疗能有效地缓解大腿截肢患者的幻肢痛,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同期本院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随机将108例患者分为导管溶栓组(患者接受导管溶栓治疗)和系统溶栓组(患者接受系统溶栓治疗),每组各54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溶栓率、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2)导管溶栓组治疗后消肿率、溶栓率均明显高于系统溶栓组(P0.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明显低于系统溶栓组(P0.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导管消融组提高更明显(P0.005)。结论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发现导管溶栓治疗效果较系统溶栓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肢踝上10厘米处扎止血带静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4例,普通组62例。对照组采用患肢踝上10厘米处扎止血带静注尿激酶,普通组采用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0万u静脉滴注。结果经过2周治疗,对照组及普通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66.13%,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患肢踝上10厘米处扎止血带静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已在我科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医院接收的12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抗凝治疗,试验组给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膝上20 cm处与膝下20 cm处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膝上20 cm处与膝下20 cm处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导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减小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提高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肿瘤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LEDVT)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和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妇科肿瘤患者,根据入院日期单双数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治疗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术后LEDVT的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周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以及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周内观察组的LEDVT发生率(4. 76%)明显低于对照组(14.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降低术后LEDVT发生率,促进疾病恢复,用药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妇科肿瘤围手术期防治LEDVT的预防性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50例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25例患者采取常规术后处理,中医综合疗法组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25例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比较效果。结果:中医综合疗法组患肢肿胀持续的天数、患者自觉疼痛持续天数、活动障碍持续天数短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患肢和健侧肢体同一部位周径差值、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患肢肿胀,可加速术后恢复,减少延迟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糖尿病性合并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98例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则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用法均1次/日,连用2周,其余治疗相同。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血液纤维蛋白原(Fb)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b)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纤溶酶对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Fb)含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两组均采取气压治疗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凝血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护理后,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高于对照组;D-2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气压治疗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凝血指标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