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学校环境的学生超重肥胖综合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12所中小学9 933名学生,随机分为6所干预校和6所对照校,对干预校采取学校环境政策干预、健康教育、体育活动指导结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校超重率在原有基础上(12.9%)上升了0.2%,肥胖率(7.4%)未变化;对照校超重率、肥胖率分别在原有基础上(11.5%、7.7%)上升了0.5%、0.1%。干预前两组学校正常体重的学生在干预后BMI、腰围、臀围均升高(P<0.05),干预校超重肥胖的学生在干预后BMI、腰围均下降(P<0.05),对照校超重肥胖的学生在干预后臀围升高、腰围降低(P<0.05);干预校学生在干预后肥胖相关饮食问题正确率上升,不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下降(P<0.05)。结论 基于学校环境的学生超重肥胖综合干预能控制肥胖相关指标的增长速度,改善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描述《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新标准下儿童肥胖率变化趋势,为开展干预及预防工作提供线索。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9月选取前期群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对照组学生929人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研究对象从小学一年级(7岁)至初中一年级(13岁)肥胖、超重、超重或肥胖检出率及体重指数Z分值(BMI-Z)变化趋势。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范围6.91~13.58岁。“新”标准下,小学一年级(7岁时)肥胖率、超重或肥胖率均处于高峰,男生肥胖率已高达28.52%,女生为15.59%。总体上,随年龄增长,男、女生肥胖率、超重或肥胖率呈降低趋势;男生肥胖率、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从28.52%、48.83%降低为15.55%和39.68%;女生肥胖率、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从15.59%、33.81%降低为8.56%和21.66%。 男、女生BMI-Z分值均呈现先增高后稍下降的趋势(小学五年级为峰值点)。结论 “新标准”下,小学生肥胖形势严峻,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是肥胖发生的高峰期,这增加了儿童肥胖预防工作的紧迫性。小学作为儿童肥胖干预的重要关口应进一步加强其肥胖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抽取4所小学,其中3所作为干预校实施干预措施,1所学校不进行干预作为对照.在每所学校2~4年级中,每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的小学生做效果评价.对1 067名学生(干预组833人,对照组234人)实施为期1年的干预.干预前、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长、教师进行肥胖相关知信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 [结果]干预组小学生的肥胖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干预前、后干预组的肥胖率分别是11.5%和9.4%.干预组小学生血红蛋白平均值上升了1.25g/l.干预组小学生、家长及教师的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的增长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得分增长率分别为:小学生8.2%、9.7%、10.0%;家长4.6%、2.6%、5.7%;教师8.6%、6.9%、11.0%. [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及身体活动干预对控制小学生肥胖可起到一定作用,但需长期坚持并评价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调查实施干预措施后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儿童356名(均为小学生),调查分析其超重、肥胖原因,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56名)和观察组(200名)。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统计分析1年后两组儿童的超重、肥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前,两组儿童肥胖、超重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儿童超重率(5.5%)和肥胖率(3.5%)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超重率(11.5%)和肥胖率(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传因素、出生体重、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及运动时间等都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值得各地区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探讨个体水平和社区食品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理市小学生4 354名.采用体格测量、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利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大理市小学生超重率为8.5%,其中男生为10.4%,女生为8.5%;肥胖率为7.7%,其中男生为9.3%,女生为6.1%.社区食品密度、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条件、看电视时间、运动次数、是否喜食零食以及父母亲是否超重和肥胖等因素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相关.结论 个人、家庭、社会应该加强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及其危害的认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特别是改善社区食品环境,以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率.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城市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市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探讨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萍乡市小学生8 058名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小学生肥胖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个城市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0%和4.2%,其中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5%和4.8%,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2%和3.6%,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肥胖的危险因素有男性、爱吃肥肉、常挑食、喜欢喝雪碧等饮料,保护因素有喜欢吃蔬菜水果和女性。结论江西省城市小学生肥胖率较高,以南昌市最高,应引起重视,并尽早予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通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探讨影响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南通市区及所辖市县1~6年级7所小学15972名小学生身高、体重资料,并对肥胖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南通市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8.40%,肥胖检出率为4.77%,其中城镇肥胖率为5.76%(男7.75%,女3.32%),乡村肥胖率为3.42%(男4.31%,女2.35%),城镇小学生肥胖率高于乡村小学生(P﹤0.001)。无论城市或乡村小学生男生肥胖率均高于女生(P﹤0.01)。南通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有:父亲超重肥胖,母亲超重肥胖,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出生体重﹥4kg,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常吃甜饮料。保护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是大学或以上文化,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结论]南通市小学生肥胖发生与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提示在小学阶段采取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及饮食调整等综合措施方面进行干预,为成年后的生命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汪娜  洪忻  王志勇  戚圣香  徐斐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14-1617
评估以学校为基础的肥胖综合干预方法的效果,为探索适合小学生肥胖的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南京城区选择8所小学四年级全部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学校为单位完全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所小学,干预组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实施为期1年的肥胖现场综合干预.对照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和体育课外,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基线调查1 182人(干预组638人,对照组544人),干预后随访共1 129人(干预组616,对照组513人).结果 1年后,干预组身高、腰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6.5%,27.4%,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0.9%,2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施干预活动1年后,干预组学生肥胖相关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除“多吃蔬菜和水果对健康有好处”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干预工作对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相关知识的知晓产生一定效果,但肥胖控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健康促进策略,采取学校一家庭一社区联动的模式对小学生肥胖状况进行干预,并评价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抽取上海市青浦区经济、教学条件相似的两所城区小学作为研究现场,一所为干预组,另一所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为该二校的3年级全体小学生,共466名。其中,干预组264名,对照组202名。采用调查表了解研究对象对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学校-家庭-社区综合干预的模式对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群体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加强运动等;对照组则不施加任何有组织的干预措施。[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1)小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水平普遍较低;(2)“爱吃甜食”、“每日看电视时间”、“父母亲肥胖”和“高出生体重”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3)两校间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血糖异常率均无明显差异,血脂相关指标中除了对照组学生三酰甘油平均值和异常率均高于干预组(P〈0.05)之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采取干预措施一年后:(1)干预组学生超重肥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略低于对照组学生,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学生相关血生化指标中除低密度脂蛋白平均值和异常率均明显下降外,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学生除了血胆固醇外,其余血脂指标均有明显上升;(3)学生对肥胖的KAP变化:干预组学生的肥胖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高于对照组(P〈0.01);小学生对预防肥胖态度也有了明显地改变,饮食、运动行为有一定改善。[结论]利用健康促进策略,采用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综合干预模式预防小学生肥胖是可行、有效的,应持续推进并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状,探讨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 [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龙岗区龙城、横岗、布吉3个街道4 758名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小学生肥胖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个街道小学生总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53%和7.22%;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的危险因素有男性、爱吃肥肉、常挑食、喜欢喝可乐等饮料,保护因素有喜欢吃蔬菜水果和女性. [结论]龙崩区小学生肥胖率较高,以龙城街道最高,应引起重视,家长及学校应着重培养其生活饮食及运动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区群体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对策,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8所小学7~11岁肥胖学生40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4所学校的肥胖学生278人为干预组,另4所学校的127名肥胖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校群体干预方法,对干预学校的学生进行2a的干预和追踪研究,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干预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关于肥胖和合理营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正确率比对照学校高,肥胖儿童的BMI有下降趋势。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学校群体干预方法,对肥胖儿童有一定预防和控制作用,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成都市中小学生肥胖和近视的发病率,探讨可持续性控制中小学生肥胖和近视的有效策略及方法。方法 2006-2010年连续5年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以政策促进、网络建设、项目推动、健康教育、日常督导等为主要框架的综合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城乡中小学生对其肥胖和近视的发病率进行比较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学生总体超重肥胖率为16.9%,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P=0.0000),尤其是城市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降低最为明显。干预后学生总体近视率为56.7%,较干预前略有降低,其中农村男、女的初中组和城市女生的初、高中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的综合干预措施对肥胖和近视的防治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学校健康促进对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3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为干预学校,2所公办学校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的全校学生进行2年的干预,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一定比例的4~6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学校学生经过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5),且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知识的得分与公办学校学生得分的差距有所缩小。干预对学生健康行为的作用不明显,仅体育锻炼的得分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短期学校健康促进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知识水平效果明显,对改善健康行为效果不明显。建议出台全市统一的政策,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健康促进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炎症状态与肥胖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更好地控制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北京市海淀区2所小学选择484名学生进行身体指标和血液指标检测。结果该地区男女小学生CRP平均水平分别为1.34 mg/L和1.44 mg/L;男生肥胖组、TG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CRP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TC,TG,LDL-C,腰围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CRP水平在男生随腰围、血清HDL-C和LDL-C水平增加而增加,在女生则随年龄、舒张压、血清TG和HDL-C的增加而提高(P值均<0.05)。结论肥胖儿童炎症水平较正常儿童高,CRP水平随着血脂、腰围和舒张压水平的增加而升高,男女生炎症水平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快乐10 min"活动预防儿童肥胖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儿童肥胖的群体干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从北京市东城区选择10所小学,以二~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5所学校为干预组(1157人),5所学校为对照组(1060人)。干预组进行"快乐10min"活动,包括健康教育、增加运动、减少静坐时间等为期1年的群体干预,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期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的形态指标均因学生的发育而升高,但与肥胖评价有关的指标如体重、BMI、腰围、皮脂厚度的增加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男生肥胖增长速度比对照组低3.65;女生超重、肥胖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分别低35.80和2.09。干预组肥胖者中有80.2继续维持肥胖状态,19.8转变为非肥胖状态;对照组肥胖者中有82.1继续维持肥胖状态,17.9转变为非肥胖状态,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快乐10min"活动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显著。肥胖干预应全社会共同参与,从低龄儿童抓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善小学生肥胖相关指标并摸索科学的干预方法。方法在天津市选取3所小学,其中2所为干预校;1所为对照校。在干预校中开展为期1年的增加体力活动及营养干预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校学生饮食结构更加合理、体力活动时间明显增加,以及与肥胖相关的知识认知正确率有所提高;正常体重学生比例比自身干预前明显上升(干预前23.9%,干预后36.6%;P<0.05),而轻度(干预前43.9%,干预后39.0%)、重度肥胖(干预前17.9%,干预后12.5%)比例明显下降(P<0.05);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WH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明显低于对照校(P<0.05);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干预前2.72 mmol/L,干预后1.88 mmol/L)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干预前1.61 mmol/L,干预后1.66 mmol/L)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学校中采用增加体力活动及营养的行为干预方法改善小学生肥胖相关指标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家长对干预子女肥胖相关行为的意愿,并通过对家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为随后开展的学生肥胖相关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的徐汇区和长宁区的初中学校中各随机抽取2所,对其中的初中预备班和初一的所有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逻辑纠错后分析有效问卷,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和逐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90%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有77.2%的家长希望在未来的6个月中孩子能够改变这些与肥胖相关的行为。家长的知识得分,家长在调查前1周内是否陪伴孩子锻炼、是否给孩子买零食与改变孩子的行为意愿有关。家长的意愿与孩子的意愿不一致。[结论]对干中学生行为的干预不能仅仅局限于家庭的范围,而应该扩展到学校、社区和社会。增加家长的知识和促进家长采取积极的行动,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与肥胖相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四城市部分小学生肥胖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学校群体活动模式控制学生肥胖的效果,为有关干预模式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春、乌鲁木齐、西安和厦门四城市各选择1所学校作为干预学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为重点干预对象,选取同一城区条件基本相近的1所学校作为对照学校。将肥胖控制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结合起来,采取以群体干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播与运动/饮食行为干预相结合、学校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学生行为改变和学校健康环境改变相结合的综合策略开展肥胖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学校学生肥胖控制知晓率、正确膳食及运动行为形成率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学校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学校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从15.6%和14.1%下降到10.4%和14.2%;其中干预学校三、四年级男生肥胖率从21.5%下降到13.6%。结论学校群体活动控制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肥胖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城乡结合部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模式,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宁波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为对象,建立并实施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和环境改变综合干预对策,通过一年半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伤害发生及知信行等方面变化。结果:干预后中小学生伤害知识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被调查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经常在马路上打闹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从1.3%和1.9%下降至0.6%和0.8%);干预前后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技能培训和环境改变为辅的伤害干预方式在5所学校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为城市城乡结合部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