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莉莉  张喜春  王烈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387-4389
[目的]通过对2005年辽宁省乡镇卫生院运营效率评价与分析,为合理配置与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辽宁省665所乡镇卫生院运营效率,并利用第2阶段Tobit回归模型分析乡镇卫生院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总体有效的为50所,占全部卫生院的7.52%;纯技术有效的为82所,占全部卫生院的12.33%;规模有效的为58所,占全部卫生院的8.72%;474所乡镇卫生院处于规模收益递减(DRS)趋势,占规模非有效总体的71.28%;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床数与乡镇卫生院规模效率值成负相关(P﹤0.05),中高级技术人员比例与乡镇卫生院规模效率值成正相关(P﹤0.05)。[结论]辽宁省多数乡镇卫生院运营效率低,卫生人力素质是影响乡镇卫生院规模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参合居民就医流向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现场调查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住院补偿人次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门诊、住院支出变化。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人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费用迅速增长,且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和基金支出占总门诊人次和门诊基金支出的比例上升;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报销费用迅速增长,且占总住院人次和基金支出的比例上升。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参合农民门诊、住院补偿增速有所减缓。参合农民就医层次发生上移,门诊由村级向乡级医疗机构转移,住院由乡级向县级医疗机构转移。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5省47家乡镇卫生院的追踪调查,文章首先描述了样本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对乡镇卫生院的定位,并初步评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在资产与人员、药品和服务价格及医疗人次三个方面依旧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最近几年贫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的资产和医疗服务人次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其他地区.调查还发现,当前乡镇卫生院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又扮演着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倾斜性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收支状况也明显改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的变化,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禄丰县县级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3年的住院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此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生存、发展现状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进情况,从中认识到乡镇卫生院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矛盾与促进问题.并对矛盾与问题进行研究:从乡镇卫生院自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等层面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展望乡镇卫生院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前最.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乡镇卫生院运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运营状况的分析,探讨合作医疗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乡镇卫生院建设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肃省卫生Ⅺ项目试点县新农合住院患者分流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完善新农合引导合理分流的机制、引导农民进行理性就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收集甘肃省新农合经办机构试点县2007—2013年《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分析年报表》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和住院补偿资金占比逐年上升。2007—2013年的新农合住院人次,县级医院所占比例从46.21%上升至55.29%,县级以上医院所占比例从8.97%上升至27.59%,而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下降了10.47个百分点;住院补偿资金,县级医院所占比例波动在40%~50%范围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所占比例波动在32%~42%,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下降了11.52个百分点。结论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未起到引导住院患者合理分流的作用,新农合住院患者分流不合理现象严重,需进一步加强政策改革及监管,引导农村患者合理分流,使农村医疗服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让农民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湖北省东南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水平.方法 采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调查表,调查人员到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部,随机对617名参合农民现场调查,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参合农民认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很满意所占比例很低,县医院占36.7%,乡镇卫生院占20.8%;参合农民对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在医疗技术水平、就诊的方便度、医生的可信度、需要的药品满足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医生服务态度、收费水平的高低上和就诊等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湖北省东南部地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水平比例很低,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邹青春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740-1741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对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临床资料与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未实施护理管理工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后疾病知识知晓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加强乡村卫生院整体护理工作,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是确保乡镇卫生院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视野下的乡镇卫生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乡镇卫生院.当前乡镇卫生院大多惨淡经营,部分卫生院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成了救命稻草,仅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顾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从而对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危害.该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角度出发,提出乡镇卫生院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做好双向转诊等.  相似文献   

11.
新型合作医疗实施后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某省三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县3所县医院和7所乡镇卫生院的研究,比较在新农合实施前后服务能力和效率的变化情况,探讨新农合对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效率的影响。结果:新农合实施后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总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即门诊和住院服务总量增加,每职工(或医生)年负担门诊和住院人次提高。乡镇卫生院次均费用有所提高,但服务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建议:新农合工作要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逐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建设。同时,农村卫生机构要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积极支持新农合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对山东省潍坊市、泰安市和滨州市69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透过乡镇卫生院院长的视角,分析新农合对卫生院及农村卫生等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的办法。方法运用自主设计的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对受访的69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调查,并通过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农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讨论与建议在肯定实施新农合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卫生院存在的问题,职工收入与卫生院的发展脱节,医务人员医疗水平较低,并就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农合背景下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设计访谈提纲.分别采用关键人物访谈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结果新农合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工作量明显增加,而卫生人力资源没有相应增加,相对不足.尽管设备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卫生人员素质总体不高,而且缺乏外出进修机会,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也严重制约着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结论新农合的开展给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设置农村医学课程,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卫生院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状况,查找基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黑龙江省132个合作医疗统筹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分析。结果基金使用率偏低、住院补偿基金流向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明显高于乡镇医疗机构.门诊家庭账户基金流向以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机构为主。结论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并以二次补偿作为必要的调节手段,提高基金使91率;转变门诊家庭账户模式,实施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其卫生服务能力,确保基金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农合住院补偿方案对居民住院机构选择的影响,为完善住院补偿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6024位农村居民进行了户调查;通过文献法,了解调查地区住院补偿方案设计现状。结果:调查居民住院机构以乡镇级和县级医疗机构为主;影响居民选择住院机构的因素包括:年龄、不同级别住院医疗机构补偿比差距、对新农合补偿方案的了解程度、人均纯收入。结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的不同、对新农合补偿方案的了解程度影响着居民的住院机构选择。因此,应逐步提高住院补偿水平,并对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较高补偿比,同时加强新农合补偿方案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南省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实施前后的人力资源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农村卫生机构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统一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2007年和2010年人力资源构成性别分布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中以35~45岁比例最高,项目实施后本科/大专学历人员比例有所提高(P0.05),卫生院无高级职称人员,项目实施前后职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村卫生室医生年龄平均为41.80岁,较基线调查的43.36岁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 6);83.33%的村医持有乡村医生资格证,16.67%持有全国认可的职业医师资格证。结论:项目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状况改变不明显,但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改善;要稳定现有单位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应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规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分析实行"住院低比例报销起付段"对住院率的影响,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3个样本县,对省、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和数据搜集。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与住院低比例报销起付段的结合,有效抑制了住院率的增长,合理调整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结构,适度规避了"门诊转住院"风险。结论:住院低比例报销起付段新举措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因地制宜和基金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是否真正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二手数据分析抽样调查了安徽省三县乡镇卫生院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服务量、医药费用及就医流向的变化。结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安徽省三县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住院医疗费用均明显下降,但门诊/住院人次数也有较大幅度下降,而同期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治疗的农村患者数量却增长明显。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的确降低了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的医药费用,但不恰当的人员激励机制会导致乡镇卫生院不愿意提供医疗服务,使医疗服务上移,可能不会降低农村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能否在省级医院即时报销一直是参合患者关心的问题。以云南省肿瘤医院为例,就实施新农合即时结报后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禄丰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其处方用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合理用药的对策,规范用药行为,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多变量方差分析方法。[结果]调查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处方中,包含3~6种药品的比例分别为76.41%和70.22%,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比例分别为21.5%和30.5%,使用激素的比例分别为17.1%和33.2%,使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的比例分别为62.35%和76.44%。同时发现,合作医疗实施后,乡村两级医疗费用上升现象比较严重。[结论]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技术培训、改革报酬支付机制等措施来改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