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通过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来减少患者的医疗总费用。方法实施药品集中供应改革。结果实施药品集中供应改革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药费、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药费、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床日费用较改革前大幅度减少。结论药品集中供应是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疗费用构成的影响,为评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98所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的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一是门诊次均费用增长率为-2.48%,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为0.26%;二是药品费用有大幅下降,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下降5.68%,住院次均药费下降4.75%;三是工作量较2005年有所增加。结论:现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某中医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分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三甲中医院不同类别药品费用的影响,讨论药品费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政策前后的西药费、中成药费及中药饮片的次均费用及药占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政策实施后,次均门诊药品费及次均住院药品费分别下降3.98%、2.67%,均次门诊药费比、均次住院药费比均大幅下降6.20%和7.65%,次均中成药费、次均西药费比、次均中成药费比都明显降低(P<0.05),而次均中药饮片费比明显增加(P<0.05),但是住院中的次均西药费比(25.43%)远远高于次均中药饮片比(2.13%)。结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减轻了患者药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医药的竞争力,推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中药占比仍偏低,还需促进中西药相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分析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控费策略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大型公立医院医改后财务数据分析,对公立医院改革控费策略做出反思。方法:对辽宁省大型公立医院2009—201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结构变动度分析。结果:次均费用增幅与门诊或住院总费用的增幅存在"剪刀差"现象,且次均费用增速始终低于门诊、住院、医疗费用总量的增速,医疗费用结构在2017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有明显改善。结论:医疗总费用才是能全面反应区域或机构一定时间内医疗费用控制的唯一指标。优化医疗费用结构是控制公立医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必要条件。公立医院控费需要多手段、全方位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 政策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样本医院集采药品的完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落实政策前后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数据,对患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化进行统计,以使用集采药品的首日时间为断点,构建精确断点回归模型,比较不同费用类别的变化情况。结果:样本医院部分集采药品的使用情况还存在进步空间,使用集采药品后,除综合服务类费用及耗材类费用分别上升了1.01和3.07个百分点外,其余各类别费用均呈现下降趋势,住院患者人均医疗总费用和人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644.58元和300.19元。断点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集采政策显著降低了样本医院住院患者的医疗总费用、药品费用及西药费。此外,患者平均住院日得到有效缩短。结论:国家集采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需要制定更合理的采购量指标,同时综合调整控费措施,进一步优化医疗费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不同类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前后医保相关数据分析,了解改革后医保基金压力和居民个人就医负担变化,为稳妥推进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整群抽取医保资料,对比分析就医费用变化。结果:改革后参保城镇职工住院患者总费用和次均费用、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总费用和次均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均下降;门诊次均费用增长,药品次均费用下降、医疗服务项目增长。不同类型医保在不同类型医院费用变化不同。结论:改革初步实现了医保基金能够承受改革带来的压力、患者就医负担总体不增加的预期,但受医保实际报销比例下降的影响,患者实际就医负担增加,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实际报销费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还需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通过对1993年和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第一次及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测算5类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方法:直接医疗费用由出院人数、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医疗费用、门诊人次数和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求得。结果:2003年5类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209.42亿元,其中,住院医疗费用588.37亿元,门诊医疗费用为621.05亿元:5类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构成了国家医疗总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21.05%),其中,各病种(类)的费用负担在门诊和住院中表现不一,并且在城市主要以住院费用为主,在农村则以门诊费用为主;自1993年以来,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37%,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卫生总费用和医疗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其中,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和出院者平均住院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的门诊人次数和出院人次数的增长速度,提示我国医疗行业存在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2017年4月我国东部某市取消药品加成后脑卒中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与医疗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该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2014年-2018年全部脑卒中住院病例,通过stata MP14.0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78 20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改革后,脑卒中住院患者次均总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住院时长、30 d再入院率显著下降(P<0.01),次均医生服务费用、护士服务费用、检查费用显著上升(P<0.01)。结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对降低医疗总费用、调整费用结构、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明显改善。未来应更关注患者出院评估,实行按绩效付费的支付制度,整合各级医疗资源,与价格调控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改善脑卒中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之间的关系,提出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措施. [方法]以唐山市12所医疗机构的365名急性阑尾炎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为研究样本,采用线图、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之间的关系. [结果]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449.P<0.01). [结论]住院总费用与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关系密切;唐山市各级医院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相对较高;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医疗保险病人的医疗费用分析,为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全年医疗保险病人与公费、自费病人的门诊、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寻找影响医疗保险病人住院费用高低的主要因素。结果:医疗保险病人门诊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公费和自费病人,且医保病人各项费用中以药费所占比例最高;影响医保病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日和手术次数。结论:医院应在有效控制病人住院日的同时,控制药费的增长,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1年~2017年四川省公立医院次均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全省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年增长率、增长速度等指标对2011年~2017年四川省公立医院人均费用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使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指标变动对次均费用的影响情况.结果全省人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长,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水平,但增速不断放缓.年门诊总诊疗人次和年出院人数对次均医疗费用的影响最明显,影响最小的是人口因素.结论继续强化医疗费用控制意识,不断提升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多指标协调共同促进次均医疗费用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波市老年人住院直接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人医疗费用和医疗卫生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利用宁波市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相关数据,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宁波市老年人医疗费用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宁波市老年人次均住院直接医疗费用为6 000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为500元。影响宁波市老年人次均住院直接医疗费用的因素为城乡地域、就诊医疗机构的级别、人均年收入和医疗保障类型。结论宁波市老年人住院直接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采取相应措施,使老年人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农民就医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刺激和释放,使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过快.如何调整医、保、惠三方利益,将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潜江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在加强供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监管的同时,通过实行总额预算、按病种付费等综合改革,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自律管理,将住院例均费用增长控制在9%以内,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孕妇孕期保健的经济负担现状,探究不同地区和人群孕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方法对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在2017年7月25日至2018年11月26日招募的孕早期妇女,共9193例,进行一般情况和孕期保健经济负担的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产检直接医疗费用中位数为400元/次,误工费用中位数为360元/次。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kg/m 2的孕妇直接医疗费用最高(P=0.008);城镇高于农村(P<0.001);家庭成员越少直接医疗费用越高(P<0.001,P trend=0.003);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直接医疗费用也越高(P<0.001,P trend=0.003),而误工费越低(P=0.025,P trend=0.017);东部孕妇的直接医疗费用最高(P<0.001);北方孕妇的直接医疗费用(P=0.002)、误工费用均高于南方(P=0.013)。此外,孕早期保健直接医疗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随家庭年收入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我国孕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问题依然存在。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孕产保健服务、构建多元化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以保障孕产妇健康,促进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5.
从费用构成变化探讨以医养医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以医养医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及控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作用。方法采用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对出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查治疗费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2.28%,远高于药费的8.05%,已成为医疗费用的主要增长因素。结论以医养医并不能必然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只有改进政府卫生投资模式,推进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才能实现医疗费用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于社区居民自付医疗费用的影响,探讨签约对缓解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成效。方法:2019年7—9月在厦门、杭州、上海、北京分别选择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街道的居民,根据调研时最新的家庭医生签约率,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1 508人。医疗费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就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以及年医疗总费用(均为自付)为指标,采用两部模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签约家庭医生的社区居民相较于未签约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率(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利用率)显著提高,但是没有显著影响次均就诊费用和年医疗总费用;降低了住院服务利用率,并且次均住院费用减少了673元。结论:家庭医生可以促使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但是其作为医疗费用守门人的职责还需进一步加强。这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加强团队间的协作,完善与上级医疗机构或者专科医生的合作机制,突出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结构,为住院费用结构调整、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变动度和环比增长速度指标分析医院6年来住院费用构成变动的情况。结果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缓慢增长趋势,材料费、检查费、手术费是引起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上升的主要费用项目,三者的累积贡献率达到50.0%,护理费结构变动增幅较慢,贡献率仅为1.9%,药品费、诊疗费是引起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下降的主要费用项目,两者的累积贡献率达到47.9%。结论本文仅对住院费用结构中的费用支出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某时期的费用结构变动情况,可以综合表达费用在不同年度和不同项目的构成变化,反映出住院费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住院参保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增长情况,为医院有效控制个人负担费用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某三级医院医院信息系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2008-2012年的住院人次、次均发生费用、次均申请支付费用、次均自费金额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该医院医保住院病人次均个人负担费用分别为4 236.79、4 426.59、4 667.95、4 792.27、5 032.90元,均占各年次均发生费用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次均自费金额分别为1 256.31、1 381.05、1 562.82、1 771.03、1 960.08元。次均个人负担费用因现行地区医保支付标准、低效及无效住院日、部分药品费用较高、高新技术设备引进、患者自主控制费用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2008-2012年该医院医保住院病人次均发生费用逐年增长,主要由于次均个人负担费用的增长所导致;次均个人负担比例的增长,主要体现在自费比例的增长。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住院患者个人负担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