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腮腺主导管存留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的:评价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腮腺主导管保留的临术效果.方法:对66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病例,作解剖和保存面神经及腮腺主导管,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术.结果:(1)术后无肿瘤复发,(2)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3)术后涎瘘明显减少.结论:腮腺主导管及其深叶的保留与肿瘤复发无关,该术式适应腮腺浅叶及峡部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刘超  王青 《口腔医学》2010,30(12):755-756
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近期关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改良术式的报道众多,大都是以解剖面神经并行腮腺肿瘤和部分腺体切除术为基础,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神经的关系,再对术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旨在减少手术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手术切口、面神经分离、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的保留等方面对改良术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腮腺浅叶切除术中保留腮腺主导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面神经和腮腺主导管之间解剖关系。以利腮腺区的手术。方法 在行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时,解剖面神经和腮腺主志管,观察其相互关系。结果 在38例中,腮腺主导管位于面神经深面或同一平面者25例(65.8%),位于浅面者13例(34.2%)。结论 在手术中对位于面神经深面的腮腺主导管予以保留,没有切断或结扎,术后观察有以下优点:1.保留腮腺的部分功能。2.避免了因腺浅叶被切除及深叶腺体萎  相似文献   

4.
腮腺良性肿瘤3种切除手术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宗生 《口腔医学》2009,29(7):391-392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三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腮腺良性肿瘤,随机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三组病例均随诊1~12个月。结果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时间最短,改良式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时间相差不大;但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和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的病例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腮腺功能等方面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术后Frey综合症发生率最少,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复发率最少。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对肿瘤较大或边界不清应采用传统浅叶切除术;对肿瘤较小、边界清楚的尽量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或改良式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两种手术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腮腺肿瘤切除的改良式手术切口,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临床对比。方法改良的腮腺切除术采用耳屏前面部除皱切口及耳后延续入发髻内切口,在嚼肌筋膜(SMAS)下翻瓣,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先解剖面神经总干减少了周围支的损伤,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填塞局部减少了术后畸形。结果应用传统术式的36例患者,38.8%出现面神经功能损害,16.2%出现涎瘘,8.3%出现Frey综合征;应用改良术式的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涎瘘及面神经损伤,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Frey综合征,并且局部凹陷轻微,面容美观。结论改良式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ʽ�ĸ��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科手术是腮腺良性肿瘤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式选择是否得当既涉及到肿瘤的彻底治愈与否,又涉及腮腺功能和局部美观。腮腺良性肿瘤的传统术式是保存面神经,浅叶肿瘤行肿瘤加浅叶切除,深叶肿瘤行肿瘤加全  相似文献   

7.
腮腺摘除术寻找面神经主干标志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以来,对于腮腺浅叶和位于面神经表面的腮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一般采取解剖面神经的方法,将肿瘤连同腮腺浅叶一并切除。在上述手术中,常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和移动性,通常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来解剖面神经:即先找面神经主干,然后再循面神经主干向远端分离分支;或先找面神经分支,再循此而至主干。因此,在腮腺摘除术  相似文献   

8.
改良的腮腺切除术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除术。方法 该改良术式的要点为:①采用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避免了常规术式的耳前和颈部切口;②在SMAS筋膜下翻瓣,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③采有总干法解剖面神经,减少了面神经周围支损伤的机率;④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而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⑤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腮腺切除后的凹陷区,避免了常规术式后的面部畸形。结果 采用该术式对12例患者行腮腺切除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面部疤痕不明显,外形恢复良好,面神经损伤均完全恢复,且无1例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 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6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保留腺体导管的优点。方法:对67例不结扎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残余腮腺均有分泌功能,腮腺无炎症发生,肿瘤无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能保存残留腮腺组织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解剖面神经并行腮腺腺叶和肿瘤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标准术式。由于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且80%为良性肿瘤,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作浅层腺叶切除已能满足治疗的需要。是否要切除深叶,要根据术中所见及组织病理。征对浅叶切除术式,许多学者提出了改进方式,旨在减轻创伤  相似文献   

11.
微创技术在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收集临床病例38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应用改良耳屏切口作为入路,借助内镜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分离建腔,并解剖面神经相关分支,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将肿瘤及部分腺体切除。B组采用传统术式。通过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的问卷调查,面神经功能评价内镜及射频消融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区疼痛程度、面神经功能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引流量、术区麻木程度、面部美观满意度在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实施改良耳屏切口的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安全可行,并发症低于传统术式,瘢痕隐蔽,达到了微创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腮腺切除改良术式共治疗3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式改良内容包括除皱术手术切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术后负压引流。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者2例,发生涎瘘者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减弱者7例,术侧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感觉均暂时性减弱,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保留腮腺导管切除腮腺良性肿瘤6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保留腮腺导管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及腮腺大部分浅叶或部分腮腺的优缺点。方法:对1995-02—2009-02期间收治的62例保留腮腺导管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腮腺肿瘤及腮腺大部分浅叶或部分腮腺切除后,残余腮腺仍有分泌功能,8例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保留腮腺导管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及腮腺大部分浅叶或部分腮腺组织,术后残留腮腺有分泌功能,可作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随着诊断和手术方法的改进,特别是从采用腮腺摘除保留面神经的方法代替局部病灶切除以来,腮腺肿瘤(主要是多形性腺癌,或称混合瘤)的疗效已有显著提高,但由于腮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病理解剖特点及其与腮腺面神经的密切解剖关系,致术后复发及面神经瘫痪的可能性仍然是医者和病员十分担心的问题。腮腺摘除保留面神经手术可经由两种解剖途径完成,其一为由近中向远中的离心性(Centrifugal)解剖法,即先剖露面神经总干,而后追索面神经各枝,解剖至腺浅叶边缘。其二系由远中向近中作向心性(Centri-petal)解剖。传统的向心性解剖法是先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90例患者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组病例随访1年至6年,观察不同术式术后短期并发症。结果 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伤口平均长度、唾液积存及涎瘘、面部凹陷畸形、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两种术式均无明显复发。结论 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符合功能外科原则,并发症少,同时保留了残余腺体的分泌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改良式腮腺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式手术切除腮腺肿瘤的方法。方法:采用耳屏前隐蔽的面部除皱术切口及耳后延长入发际的内切口,在嚼肌筋膜下翻瓣;首先解剖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而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并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局部填塞以减少术后畸形。结果:应用改良术式的1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涎瘘及面神经损伤,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Frey’s综合征,并且局部凹陷轻微,面容美观。结论:改良式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腮腺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4—2006年甘肃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性切除+局部面神经解剖并且保留腮腺主导管的术式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2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经过3~5年的随访无一例复发,均达到治愈目的。术后并发症:出现面神经颧支暂时性瘫痪1例,颊支暂时性瘫痪2例,经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 ~ 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发生腮腺局部积液4例,经穿刺抽液换药,加压包扎后均得到痊愈,无一例涎瘘发生;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但范围较小;愈后检查患者,手术侧凹陷不明显,面部左右基本对称,腮腺检查分泌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或其他良性肿瘤合适的手术方式。与标准的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相比,能减少面神经损伤、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面部形态的对称性,避免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多形性腺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 ,占全部涎腺肿瘤的5 3.9% ,占涎腺良性肿瘤的 93% [1] 。以腮腺发生最多 ,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2 ] 。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 ,在未广泛实施解剖面神经之前 ,主要采取单纯肿瘤剜除术 ,因瘤细胞残存或包膜破裂后瘤细胞种植的缘故 ,术后复发率高达40 %以上[2 ] 。自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这一标准术式问世以来。复发率为 3% [1] ~ 12 .5 % [3] 。作者采用腮腺区域切除保留主导管治疗多形性腺瘤 3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在观察组 (腮腺…  相似文献   

19.
腮腺良性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针对腮腺不同部位的良性肿瘤,可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与面神经的关系及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设计及切除方式,如改良耳周切口、改良面部除皱切口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尽可能保护面神经、耳大神经及腮腺导管,以保留面神经及腺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此外,针对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面神经损伤、涎瘘、Frey综合征、术后面部凹陷、耳周感觉异常、复发等,应在术中积极预防,并在术后早期干预,在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6例患者均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结果:6例中2例术时神经保存完好,术后无面瘫,2例施行神经切除。结论:腮腺区肿瘤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应考虑此病。肿瘤起自面神经干式主要分支,手术须保留面神经主干而将肿瘤切除;在恶性肿瘤患者当肿瘤广泛切除后,应立即进行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