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在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干热地区,婆罗门杂种母牛年死亡率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土壤以及载畜量、断奶和补饲等管理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北昆士兰,屠宰牛中有35%是母牛,模拟群体模型表明,在繁殖牛群中每年平均约有10%的母牛死亡。为增加肉牛效益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繁殖母牛死亡率。 由于运输成本增高,补饲的费用十分昂贵。母牛从牛群中分开用低廉补充料进行生存补饲,则有可能降低成本。Frisch(1973b)  相似文献   

2.
除了加强饲料基地建设和提高生产性能外,加强牛群的繁殖,充分利用母牛及品质高的良种公牛的生物学有利因素,是保证进一步增加畜产品生产的主要条件。每年从每头母牛获得一头犊牛是牛群繁殖的基本任务。 为了牛群的正常繁殖及补充生产性能高的母牛,对母犊的培育要这样考虑:每年在输送到牛群的每百头母牛中处女牛不少于25—30头。在越冬开始前,对老龄或不适于繁  相似文献   

3.
牛群集约化繁殖体系规定采用综合措施,母牛和妊娠后期处女牛分娩准备,产后早期繁殖机能激发,长期乏情母牛发情和排卵的诱发和同期化,产科疾病系统防制及繁殖器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母牛分娩和再孕准备措施首先是考虑母牛生理状况分别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例如,含能量稍低、所需氨基酸、维生素、钙、磷和一系列微量元素比例合适而量足的饲  相似文献   

4.
肉牛场的纯收入取决于所出生犊牛的断奶头数和每头犊牛的断奶重。青年母牛发育适当和良好管理将增加牛群的犊牛断奶头数和断奶重,因此,管理完善和发育良好的青年母牛群的纯收入将增加。相反,青年母牛发育差和管理不当将会降低繁殖性能。如果牛场主考虑七项基本生产原则,就能提高生产者的牛群总效益。 原则1 若青年母牛产犊早可提高牛群受胎率。 Wiltbank等(1985)证明,对于初产青年母牛,若产犊时间早,其在产后第二个配种季节内的受胎率高于产犊晚的青年母牛  相似文献   

5.
供体牛重复超数排卵及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移植技术最主要的优点就是极大地增加了优秀母畜的后代数,而要充分发挥供体母牛的繁殖潜力,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超数排卵,而且要对供体母牛重复多次地处理,尽可能多地生产胚胎。人们对供体牛的超排提出了设想,但是实际上应用的报道不多,新疆家畜生物工程实验中心的供体牛群自1988年下半年以来,以生产胚胎为主,每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热带肉牛研究所位于昆士兰州的罗克汉普顿市,其附设的试验牧場—贝尔蒙特种畜場有牛2,060头,其中繁殖母牛为1,145头。这些牛群的品种构成情况是:南非瘤牛杂种AX(南非瘤牛50%,海福特25%,短角牛25%);婆罗门杂种BX(婆罗门50%,海福特25%,短角牛25%);海福特—短角  相似文献   

7.
作者介绍了黑白花母牛与荷斯坦公牛在具有不同饲养水平和牛群生产力水平的农场的杂交结果。杂交效果在许多方面决定于荷斯坦公牛的遗传质量。黑白花品种母牛对杂种后代的生产力影响不大。用高产牛群杂交最有效。分析了杂种乳牛的适应能力及物质代谢障碍的问题。 许多国家包括苏联都强化利用荷斯坦牛来获得高产乳牛。良种场和世界高产记录乳牛所达到的产量指标都证明它的遗传潜力很大。无论是产奶量还是乳脂产量的最新最高记录都是荷斯坦品种牛创造的。纯种繁殖和改良其它品种都广泛利用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8.
奶牛业发展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牛群繁殖率,牛群繁殖对牛奶产量和遗传育种有直接影响。目前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问题仍然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特别是由于高密度饲养和工厂化生产方法的运用。母牛繁殖力变异主要受环境因素制约,既取决于生活条件,又取决于经济组织和专门畜牧兽医综合措施的组织。 研究者证明,母牛繁殖力的遗传力和重复力低,为0~0.27。有些作者认为,由于遗传力低,在选育中运用遗传原理不大可行。然而多数研究者仍然认为,母牛繁殖力可通过广泛利用经女儿繁殖力评定的公牛来  相似文献   

9.
提高奶牛业的育种效果需要大大增加良种公牛的数量和最大限度地获得它们的后代。苏联良种公牛的培育和鉴定体系,通常包括系谱、生长发育方面的选择。6—12月龄以上的小公牛运到育种企业后,对其繁殖力要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将完全不适于繁殖的公牛(10—15%)淘汰,其它的公牛用来采精。在留下来的公牛中,繁殖力低的公牛总是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状况不但不能有效地利用公牛和采集大量的精液,还可降低母牛的繁殖,加大畜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专家们在印度安得拉邦乡村对小户贫民的20,439头空怀摩拉水牛进行了观察。诊断资料表明,在这些繁殖机能失调的水牛中,约2.5%属于生殖道有缺陷,73.77%属于机能性失调问题,23.73%属一般性传染病。牛群中最常见的是生殖道的幼稚型、静止卵巢及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可占空怀母牛的79.13%。各种疾病的平均发病率为(%):静止卵巢56.36、子宫内膜炎20.68、安静排卵5.3、不排卵发情4.35、无发情征候3.48、持久黄体3.37、生殖器幼稚型2.09、输卵管伞部囊肿粘连0.75、子宫颈炎0.3、卵巢和生殖道发育不全0.24、卵巢大囊肿0.15、输卵管积水0.03。静止卵巢的发生率是有季节性的,小母牛和经产母牛在不同季节均有明显差异。经观察,畜群之间、年龄之间,在不同的繁殖机能失调中均没有明显差异。据估计,有2.93%的水牛属繁殖机能失调,而失去繁殖力,异性孪生不育的有四个病例。文中还叙述了水牛异性孪生不育和卵巢囊肿变性的临床特征,以及讨论了导致水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肉用母牛群的繁殖率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即容易降低,又难以恢复。多数肉用牛群都有许多非生产牛,如空怀母牛、后备母牛、公牛和许多所生犊牛中断奶体重轻的母牛(表1)。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加拿大的养牛业特点是专业化明显,饲养头数较稳定。近十五年来美国牛头数仅增加了1.8%,但奶牛和肉牛头数比例变化很大,目前美国约有肉用母牛3700万头,占两者总数的77%以上(表1)。  相似文献   

13.
一、繁殖性能低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美国奶牛饲养者认为,要搞好繁殖是件最辣手的事。为使母牛在12—12.5个月产犊一次,这就要求母牛在产后90天内重又妊娠。但产犊间隔往往超过13个月,很多母牛在产后90天以上才第一次发情,而产后第一情期配种的受胎率为50%或以下。在高产群中,普遍存在发情和受胎率低的问题。 二、要研究繁殖性能低的问题 本试验牛中,没听说过有传染病,但许  相似文献   

14.
商品肉牛生产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经济地使每头母牛所生产的犊牛断奶重达到最大。影响每头母牛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受胎率,这包括第一情期的受胎率和整个配种季节内其余时间的受胎率。母牛的生产力与两个因素紧密相关,即犊牛断奶重和哺乳犊牛到断奶的母牛的百分比。表1清楚地表明了这两个因素对牛群中每头母牛所生产的犊牛千克数的影响。由于受胎率影响到哺乳犊牛到断奶的母牛的百分比,因此,低的受胎率能使整个牛群的生产力水平大幅降低。表1  牛群中每头母牛所产断奶犊牛的千克数与受胎率的关系哺乳犊牛到断奶的母牛百分比断…  相似文献   

15.
丹麦的奶牛     
丹麦全国91%的牛为奶用和奶肉兼用品种(丹麦红牛、黑白花牛、娟姗牛和红白花牛)。肉牛品种为数甚少,包括与奶牛的杂种在内,仅占9%左右。1983年6月统计,全国有牛285.2万头,其中,产奶牛100.2万头.分布在5.6万个农户农场中,牛群中一般有母牛30头以上(1970年不到20头),以单一品种居多。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阿克苏地区黄牛品种改良进度,推广优质品种冻精,探讨适用于农村规模化养牛场的有效、便于操作的母牛同期发情技术,提高母牛人工输精受胎率、缩短繁殖母牛产犊间隔、充分挖掘其繁殖潜力、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本试验以1.6岁以上、发育良好、无各类生殖道疾病以及无任何乳腺疾病的本地西门塔尔牛和杂交牛为试验对象,采用前列腺素(PG)、戈那瑞林(GnRH)、促黄体释放激素(A3)等激素药物进行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观察记录发情和怀孕效果。结果显示中上等膘情母牛同期发情率及受胎率都显著高于膘情差的母牛(P<0.05);对母牛不同年龄与同期发情效果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3~6岁之间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及受胎率都显著高于年龄小(头胎)的母牛。结论:要保证同期发情效果,选择3~6岁之间、膘情中上等以上的母牛最为适合,同期发情率可达到73.5%~76.4%,受胎率61.7%~64.7%。  相似文献   

17.
奶牛改良应从配种公牛和产犊的母牛两方面进行。近些年来,对于种公牛通过稳步进行后裔鉴定,制定正确的改良方案,同时广泛利用冷冻精液,使优秀种公牛的利用变得容易。对于母牛,虽说通过牛群鉴定可以容易地掌握其生产性能,但实行鉴定的比率仅有34%,尚不充分。 根据日本1984年度的鉴定成绩,黑白花奶牛305天的产奶量(日挤奶2次)已提高到6800千克以上,为了保持奶牛的高产,需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末,西德开始试用冷冻精液,1973年基本普及,有70%的母牛采用冻精进行人工授精;1981年受配母牛557.3万头,占繁殖母牛数的89.7%,第一情期一次输精的平均受胎率达67.4%。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经济上获得最理想的繁殖指标,需要对母牛的繁殖力进行督促和检查。过去,生殖力的监测是以简单的记录为根据,现在则有许多供记录和分析生殖力的计算机系统。生殖力监测也包括对奶牛繁殖状态的临床测定。目前有几种实验室分析法可进行这种临床测定。对商品奶牛群的生殖力监测,需要测出临床观察和实验室之间的相关值。 本报告第一部分是对一组商品奶牛群生殖力变异的研究;第二部分则是研究直肠检查和血液或乳液中孕酮浓度的测定情况,并以此作为监测母牛第一次配种前繁殖机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常繁殖力是家畜健康状况、体质结实性和整体机能协调性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各种家畜的生产力都与繁殖机能有关。从经济学观点看来,奶牛业的繁殖率既决定主要产品—牛奶,又决定辅助产品—犊牛。R.De hning认为,在西德每错漏配一次发情母牛至少损失100马克。据J.J.Wolohan的资料,在爱尔兰,母牛的产犊间隔超过365天时,牛奶损失4%,盈利减少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