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酮替芬应用于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2例小儿哮喘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差异进行分组,一组给予沙丁胺醇治疗,为普通组,一组联合酮替芬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48%(43例),高于普通组的78.26%(36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FVC为(1.36±0.26)L,FEV1为(71.12±5.32)%,各项数据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酮替芬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有助于恢复患儿肺功能,建议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硫酸镁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晓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413-1414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哮喘患儿作为治疗组, 用25%硫酸镁静脉点滴0. 1~0 .2ml/ (kg·次), 用药浓度为0 5% ~1 5%, 1~3次/d; 对照组25例用氨茶碱静点。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2%。结论: 硫酸镁静点治疗小儿哮喘显效快、疗效短、不良反应少, 对患儿安全、有效, 能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 使患儿喘息及伴随症状立即缓解, 肺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小儿哮喘患儿86例,确诊后检测其体内维生素D水平,有针对性的使用维生素D,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每日给予0.5~1粒进行治疗,统计患儿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情况。结果 86例哮喘患儿有79例存在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占91.9%。经维生素D治疗后3个月发病次数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住院次数也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未合并维生素D缺乏患儿发病次数及每年住院次数少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患儿(P0.05)。结论小儿哮喘患儿维生素D缺乏比率超过90%,且与性别及年龄无关,进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后,能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每年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使用普米克令舒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n=45)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6%明显比对照组的73.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使用普米克令舒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结合临床干预路径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及对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8年2月—2023年2月20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03例患儿采用临床干预路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甲泼尼龙药物进行配合治疗的10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疗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平均消失时间、满意度调查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率为94.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改善率79.61%;同时,观察组有效率为85.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9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0,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消失、喘息消失、哮鸣音消失及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3.37±1.27)d vs.(1.69±1.41)d,(4.63±1.57)d vs.(2.57±1.73)d,(5.52±2.24)d vs.(3.68±1.32)d,(7.82±1.94)d vs.(5.74±1.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为99.03%,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免疫系统异常3例、代谢和营养障碍1例、心脏异常4例、关节疼痛4例及眩晕1例,对照组患者免疫系统异常4例、代谢和营养障碍2例、心脏异常2例、关节疼痛2例及眩晕1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0.338,0.687,1.845,0.338,均P>0.05)。结论甲泼尼龙结合临床干预路径是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通过选取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后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相较研究组患者明显较差,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哮喘性疾病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儿的肺功能,提升患儿治疗预后质量,可以在当前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77-178
目的观察分析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FVC、PEF等水平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减轻患儿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雾化护理中全程护理干预的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小儿哮喘疾病患者,将所有小儿哮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小儿哮喘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小儿哮喘疾病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小儿哮喘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小儿哮喘疾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5.37±0.68)明显短于对照组小儿哮喘疾病患者症状改善时间(9.03±1.1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1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80.7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哮喘雾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且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减少,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离线式检测在管理学龄前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学龄前哮喘患儿80例和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比较5个不同时间点患儿的FeNO及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PEF%)和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EF50%)]水平,评估学龄前哮喘患儿的管理状况。结果治疗初期哮喘儿童肺功能及FeNO水平都存在较高异常率,规范治疗过程中,肺功能参数(FEV_1%、PEF%、MEF50%)水平均稳步提高,FeNO水平逐渐降低(P0.05),但治疗1年后哮喘患儿MEF50%仍显著低于健康儿童(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初期哮喘儿童FeNO水平和肺功能各项参数均存在负相关(P0.05),但缓解期哮喘患儿的PEF%与FeNO相关性较弱(P0.05);哮喘控制水平越高,肺功能各参数越高,FeNO水平越低。结论学龄前哮喘患儿初始肺功能及FeNO水平异常率均较高,在规范化治疗中,哮喘控制水平越高的患儿肺恢复越理想,FeNO水平逐渐下降,肺功能参数逐渐恢复正常,但应关注小气道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小儿哮喘患者8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15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依从性及肺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5d遵医治疗、康复锻炼、定期复查、饮食干预、按时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15d VC、FEV1、FVC和FEV1/FV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15d VC、FEV1、FVC和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用于小儿哮喘中能提高护理依从性,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慢性咳嗽和肺功能在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儿童中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出院通气肺功能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组(n=38)和肺功能异常组(n=84)。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比,统计患儿慢性咳嗽发生情况,计算慢性咳嗽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_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 expiratory flow,MMEF)指标差异。结果肺功能异常组慢性咳嗽发生率为36.90%(31/84),高于肺功能正常组慢性咳嗽发生率10.53%(4/38)。肺功能异常组FVC、FEV_1指标水平低于肺功能正常组,肺功能异常组MMEF指标水平高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慢性咳嗽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476,P=0.011)。结论肺功能异常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慢性咳嗽发生情况较肺功能正常患儿严重,肺功能异常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明显,且肺功能异常与患儿慢性咳嗽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7月间收治9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普通组49例与研究组49例,普通组患者接受疾病一般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病情恢复有效率,评估患儿肺功能表现。结果:普通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病情恢复有效率为83.67%,研究组患儿病情恢复有效率为95.92%,研究组患儿病情恢复有效率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患儿干预后FVC、FEV1、FEF5%-75%、PEF等指标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护士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病情恢复效果,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梅州市474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梅州市国营煤矿尘肺病患者肺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474例煤工尘肺病例进行调查和肺功能测定。结果474例煤工尘肺中,Ⅰ期308例(64.98%)、Ⅱ期165例(34.81%)、Ⅲ期1例(0.21%),年龄为31~81岁。接尘工龄5.5~49.6年,平均22.6年。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Ⅰ、Ⅱ、Ⅲ期尘肺病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分别为42.53%、78.79%、100%。结论梅州市煤工尘肺患者具有年龄大、病程长、肺功能损害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验研究优质护理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所有患儿采取一致的雾化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有效提升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6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FeNO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观察组患儿咳嗽胸闷、喘息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患者的FeNO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氧驱动雾化吸入可以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咳嗽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舒适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选取来我院就医的104例小儿哮喘患儿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n=52例)和对照组(n=52例),研究组患儿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的FVC、FEV1/FVC、PEF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的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结论:使用舒适护理对小儿哮喘患儿来说,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维生素D3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维生素D3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后2周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比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2周的治疗效果,对照组(68.00%)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喘息、肺部啰音、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维生素D3在治疗小儿哮喘中可以缩短患儿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促进患儿痊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氧驱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喘息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FEV1、PEF及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EV1、PEF及FVC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满意率为95.23%,对照组患儿治疗满意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喘憋以及咳嗽等症状,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本组120例患儿中115例(95.8%)获得了良好的哮喘维持控制与稳定。结论哮喘的诊断能够依据患者的症状及病史确定,对患者的肺功能、峰流速、气流受限情况与可逆性进行测定能够辅助诊断,临床治疗关键是对患者哮喘进行长期控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哮喘不同时期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INATO肺功能仪对2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在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测定(PFT)。对发作期中的46例进行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缓解期中的66例进行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共有182例肺功能异常,分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其中发作组90例,FVC、FEV1、MVV、PEF、V25和V50均明显降低;缓解组92例,MVV、PEF、V25和V50均降低。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46例,其FVC和FEV1均增加≥10%;FEFR均增加≥12%;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66例。其FEV1均下降20%-30%。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