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应用头孢菌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种类和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整理,并通过患者具体情况和查找资料等方法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占57%,女性患者43例,占43%,年龄<18岁患者8例,18-50岁患者53例,>50岁患者39例,患者通过静脉给药72例,肌肉注射18例,口服给药10例,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共有46例,消化系统反应17例,神经系统反应11例,循环系统反应10例,血液系统反应6例,10例患者表现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反应,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需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合理用药,用药期间需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7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7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二重感染11例,占15.7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5例,占21.4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l7例,占24.29%;肾功能损害患者6例,占8.57%;过敏反应患者13例,占18.57%;其他8例,占11.43%。结论虽然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应重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用药指导,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将24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120例/组.一组患者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第一代相比更高(P<0.05),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比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的出现还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翠芳 《现代养生》2014,(24):44-44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使用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时为患者使用的药物类别、给药方式,同时分析了不良反应类型及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不良反应原因包括用药24h内饮酒、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及饮食习惯因素等。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采用相应的对策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应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应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60例,总结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总结分析发现,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应用后出现二重感染8例(13.3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3例(21.67%)、肾功能损害7例(11.67%)、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7例(28.33),过敏反应10例(16.67%)、其他5例(8.33%),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多,临床应重视并积极预防,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治疗时应用头孢菌素类联合多种西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回顾分析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因,给予对症处理方案。结果(1)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分类情况:110例患者中第1代头孢菌素类20例,占18.18%;第2代头孢菌素类21例,占19.09%;第3代头孢菌素类64例,占58.18%,其他5例,占4.55%;(2)不良反应发生率,消化系统为20.91%,血液系统4.55%,神经系统2.73%,循环系统15.45%,呼吸系统19.09%,过敏反应37.27%,其中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高;(3)调整用药后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联合多种西药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与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调整用药后单纯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治疗期间会发生多项不良反应,以自身适应证为基点合理用药能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孙晓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3,(36):105-105,107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头孢菌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生的临床特点.结果 头孢呱酮导致不良反应43例,占35.8%;头孢噻肟产生不良反应35例,占29.2%;头孢曲松导致不良反应16例,占13.3%,头孢他啶导致不良反应10例,占8.3%.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种类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泌尿系统反应.患者年龄、性别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直接关联.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药物使用中,在注重药物疗效的同时,充分考虑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77例因使用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展开研讨,对所有患者运用药物前以及运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与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对比所有患者使用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后不良反应产生的情况,在使用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前的不良反应率均低于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率,差距显著(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分析所有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所有患者中有11例为不合理的治疗方案,占总例数的14.29%,主要包括了2例重复用药、3例联用不当、2例用量不当以及4例用法不当.结论:在临床中,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是比较高手,为此,医院必须给予相应的关注,将预防工作做到位,这能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有效率提升上来,从而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出现,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成洁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71-5272
目的分析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2月期间收集的各个科室出现的50例由于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报告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资料记录回访患者,了解相关情况并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变态反应的有24例,占48.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18.0%,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占14.0%,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各占8.0%,其它占4.0%。其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最多,占54.0%。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在疾病的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同样对于其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上应密切监测和关注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患者不良反应的特点,合理应用头孢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不良反应及原因.结果: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口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高;患者应用第2代、第3代头孢菌素后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第1代.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时,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如果发生疑似不良反应发生,要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并总结临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110例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以及头孢菌素种类和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较大及比较小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比较大,第三代头孢菌素发生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变态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在临床用药中医生应该熟悉掌握临床禁忌及适应症,根据患者的情况控制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职业技术学院收集的108例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病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汇总所有患者因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主要病发部位.结果:通过观察汇总得出108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57例,达全部的52.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发生不良反应的过敏部位有皮肤(如荨麻疹)、神经系统(如血管神经水肿)、消化系统(如恶心呕吐等)、皮肤附件等相关部位,所涉及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人体敏感度最高的为头孢哌酮,占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中的22.37%.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影响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附件等部位,以头孢哌酮所占比例最高,所以相关人员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分析药物的药理特性,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适时根据具体情况给药,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过敏反应,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内收治的100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给出合理有效的应对以及改进措施。结果:患者临床治疗使用头孢菌素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24例,占总人数的24%;诱发各种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概括总结为用药途径不正确、用药不合理等,经过相应的改进之后都得到康复。结论:针对头孢菌素药物的临床使用,医护人员要能够针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有效的防控预案,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等状况选择合理的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等,从而预见性地避免其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肖建锋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82-5283
目的探讨临床头孢类菌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为加强临床头孢类菌素等抗菌类药物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间因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历或处方资料。结果 1468例样本有152例为头孢菌素药物不合理使用所在,占全部样本的10.3%。在不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表现形式上,抑菌药与杀菌药配伍使用占13%,无感染指征使用头孢菌素占37%;挑选对原菌不敏感的头孢菌素药物21%;给药剂量不合理13%;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9%;药物毒性增加5%;对毒副作用不了解2%。结论重点加强对医师和药剂师等关于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增加使用抗菌药物后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监测,以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进行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31例作用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总结不良反应表现和引发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根据因素分析得出,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情绪、过敏史、过敏体质、饮酒、饮食不规律、年龄等有关,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次为消化道反应、泌尿系统反应等。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为了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需要重视医务人员药学知识水平的提升,强化医务人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意识,确定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适应症和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义乌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106例头孢菌素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头孢菌素药物种类和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年龄偏大或偏小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较多,主要发生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表现以全身性变态反应最多,主要原因为患者个体差异、年龄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用药期间饮酒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使用头孢菌素时应严格掌握其药理特性,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合理用药,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及临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96例患者的抗菌药物种类、给药方式、累及系统或器官及表现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本研究96例不良反应患者中,β-内酰胺类用药62例(64.6%),喹诺酮类用药34例(35.4%);给药方式:静脉滴注50例(52.1%),皮下注射23例(24.0%),肌肉注射15例(15.6%),口服用药8例(8.3%);不良反应类型:神经系统反应11例(11.5%),消化系统反应19例(19.8%),皮肤及其附件的过敏反应22例(22.9%),心血管不良反应31例(32.3%)。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采取预防对策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医药水平也逐渐迈向更高的阶梯.使用抗生素也愈加泛滥,抗生素在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的同时,也陡增了诸多的不良反应.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使用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合理用药经验.对使用抗生素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一一整理,并总结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结果: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十分复杂且多元化,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患者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种类有:毒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等.结论:据所整理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可以让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为临床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该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和分别占48例(40.0%)和37例(30.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1.7%大于口服给药的28.3%;不良反应共累及人体9个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45例(37.5%),其次为胃肠道系统34例(28.3%)和神经系统20例(16.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要密切观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脑卒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8年7月-2009年6月出院的699例脑卒中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用药目的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62%,预防性用药占20.25%,联合用药占19.42%,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涉及10大类26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210例次(56.45%),其次青霉素类53例次(14.25%);不同类型脑卒中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预防用药率及联合用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