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48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饮食调整、降糖治疗联合抗甲状腺治疗。结果 48例患者均有"三多一少"表现,甲状腺明显肿大;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体重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清TSH、FT3、FT4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诊断正确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住院患者的饮食护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36例糖尿病合并甲亢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糖尿病合并甲亢健康宣教的同时给予单独饮食指导,同时给予发放糖尿病合并甲亢的健康资料,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合并甲亢健康指导,接受教育6个月以后观察患者对糖尿病合并甲亢疾病的认识,门诊随访率,服药的依从性,主动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情况,正确饮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发放糖尿病合并甲亢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结果: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36例患者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均无低血糖反应、高渗性昏迷、甲亢危象发生,对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认识,门诊随访率,主动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的情况,服药的依从性,正确合理饮食等方面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改善.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制订科学的饮食护理计划,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注重饮食疗法,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病情,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结合临床诊断结果,Ⅰ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为A组;患Ⅱ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观察血糖、血脂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较为明显,而血脂呈下降趋势。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及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尤其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加强对血糖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实施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41例进行临床观察,按照电脑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实施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干预,针对治疗组21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实施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干预,对比两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使用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实施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十分明显,能在平稳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量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现象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短期内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26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将这26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常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各13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甲亢高代谢症、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良好(P<0.05);CSII组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比MSII组好(P<0.05);CSII组血糖控制时间、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比MSI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糖、减轻甲亢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糖尿病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法、发病因素及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糖尿病合并甲亢老年患者102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监测血糖、结合甲亢及糖尿病的体征、症状进行确诊,后实施抗甲亢、降糖及对症疗法,对该病的临床疗法、发病因素及临床效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睡前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激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等指标变化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糖尿病并甲亢的发病与甲状腺激素(TH)通过儿茶酚胺异常血糖调节、异常胰岛素分泌等因素密切相关,综合治疗、尽早明确诊断可提升临床效果,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糖尿病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法、发病因素及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糖尿病合并甲亢老年患者102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监测血糖、结合甲亢及糖尿病的体征、症状进行确诊,后实施抗甲亢、降糖及对症疗法,对该病的临床疗法、发病因素及临床效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睡前血糖、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患者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激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等指标变化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糖尿病并甲亢的发病与甲状腺激素(TH)通过儿茶酚胺异常血糖调节、异常胰岛素分泌等因素密切相关,综合治疗、尽早明确诊断可提升临床效果,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鞍山市中心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以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胰岛素治疗总剂量、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餐后高血糖、3例低血糖、2例甲亢高代谢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研究组患者仅出现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00%。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胰岛素治疗总剂量和血糖达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HbA1c,FBG,2hP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HbA1c,FBG,2hPBG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多次注射,其可快速改善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能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对患者预后有益,也有助于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余玲  吴毓敏 《现代保健》2012,(16):151-152
目的 了解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 对2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淡漠型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老年人多见,不具备典型甲亢的临床表现,血糖波动较大,二病综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甲功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医生应对特殊类型甲亢有足够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特别与糖尿病并存时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晓岚  刘文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08-430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方法 选择某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5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多在1~2月明显缓解,体重增加.血清Fr3、FT4、TSH呈正常恢复,餐后2h血糖控制在7.1~11.2 mmol/L,空腹血糖控制在5.2~7.1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在早期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合理应用降糖药物和抗甲状腺药物,能提高综合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回归性分析2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给予整体护理后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病人甲亢症状明显缓解,血糖控制稳定。结论为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整体护理以利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艾琼 《中国卫生产业》2014,(5):130-130,132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思路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诊断思维及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32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半年后,空腹血糖值由平均(11.36±2.42)mmol/L降为(7.74±1.36)mmol/L,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fr4)和促甲状腺素fisH)检查等化验值已达到正常水平,各类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未见复发及发病。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同属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两种疾病相互影响,病情相互加重,综合性的诊治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各项异常指标趋于正常,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海 《现代保健》2011,(21):174-175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情况对带状疱疹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带状疱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结论血糖的控制情况对于带状疱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影响,对带状疱疹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积极的控制血糖,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0月64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进行分组,将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n=32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纳入观察组(n=32例)。对照组接受降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血糖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但两组治疗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内科治疗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冬汤加减法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把8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疗效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7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二冬汤加减法能调节甲亢激素水平,控制血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诊治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5月天津市河北区宁园街社区内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93例,使用抽签法将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诊治组96例。诊治组患者予以社区诊治模式,包括建立血糖检测、健康档案、运动护理、调整饮食结构、健康教育、社区巡诊等,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诊疗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水平。结果诊治组患者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实施社区诊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血糖指标水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并每周测量一次血糖并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血糖均有所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及置泵、心理、饮食护理,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痰菌转阴情况。结果 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痰菌转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降糖效果良好,做好置泵、心理、饮食护理是保障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甲亢及糖尿病均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二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可并存或相继发病。分析26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常见,可先后发病,亦可同时出现。本研究糖尿病先发者10例,甲亢先发者8例,同时发病的8例。甲亢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相同之处,两者并存时病情加重,如不及时诊治,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甲亢危象。因此患者以某种疾病典型症状就诊时,应避免漏诊,甲亢并发糖尿病时应二者兼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6例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巯咪唑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巯咪唑、二甲双胍及胰岛素综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