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科静脉穿刺中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儿科静脉穿刺的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80例患儿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以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以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静脉穿刺的患儿依据其具体性格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洗礼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几率,提升输液依从性,改善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孙明芳 《中国妇幼保健》2022,2(18):4222-4224
目的 探究将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需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疼痛感知、应激反应、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能降低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患儿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心理护理方法对小儿静脉输液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3月收治的62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输液患儿护理方式的研究;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式完成;观察组:选择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心理护理方式完成;最终就两组静脉输液患儿输液配合度、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输液配合度比较,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64.52%),观察组(96.77%)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70.97%)对比,观察组(96.77%)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心理护理方式对静脉输液患儿进行干预,对于其输液配合度的提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升、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患儿输液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儿154例,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n=84)与常规护理干预组(n=70)两组。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患儿配合度以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不同来判断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的配合度与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77.38%和85.7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48.57%与58.57%,且对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儿输液时的紧张情绪以及提高输液的成功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498例2018-06~2019-02),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n=249)与对照组(n=24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采取全方位护理。统计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红肿、疼痛)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7.99%(244/249)高于对照组93.17%(232/249)(P0.05)。结论:采取全方位护理对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干预,可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提高儿童输液室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我院儿童输液室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这段期间内开展了以"提高儿童输液室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儿童输液室护士对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总结,然后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了合理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在后续的工作中对整改方案进行了严格实施.选取在本次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收治的60例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在活动开展前一年间收治的60例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7%,对照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3.3%,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儿童输液室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学干预对儿科静脉输液操作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4月收住的患儿3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穿刺,观察组在静脉穿刺时给予心理学干预。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0.00%,观察组为9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83.43%,观察组9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干预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心理护理对输液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84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患儿输液过程中予以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配合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5.9%)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梅  杨永红 《现代保健》2010,(4):107-108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经数字随机方式将100例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50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输液,实验组患儿(50例)则在静脉输液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FLACC评分、Wang-Baker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依从性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疼痛反应显著降低,让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输液依从性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儿输液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实施效果,为提升小儿输液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输液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护理总满意率、药液残留量、疼痛评分、输液依从性、输液知识认知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常规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0,P<0.05)。观察组药液残留量少于常规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输液依从性评分及输液知识认知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输液护理中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明显,不仅可提升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家属知识认知度及临床护理总满意率,还可减少药液残留,降低患儿输液疼痛程度,对促进患儿疾病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值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对于提高小儿静脉穿刺中一次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在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儿科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出40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对比2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患儿对静脉穿刺疼痛感。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χ2=15.361,P<0.01);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9.5%,高于对照组家属的95.5%(χ2=6.546,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较为轻微,而对照组患儿疼痛程度较观察组更甚(Z=3.702,P<0.05)。结论 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患儿对静脉穿刺的疼痛感,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配合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方法.方法 选择儿科150例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50人.甲组采用负压穿刺单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乙组采用负压穿刺针芯退入导管内,将针芯与套管一并送入静脉,再退出针芯.丙组采用常规穿刺,单手送管法.结果 甲组穿刺成功率(96%)高于乙组(78%)和丙组(70%).结论 正确的穿刺和送管方法可以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遵医治疗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探讨提升临床静脉输液患儿照护质量的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门诊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静脉输液照护,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静脉输液照护基础上再予以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干预。对两组患儿穿刺过程中发生疼痛相关反应情况进行登记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儿门诊输液期间遵医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输液照护质量相关指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输液风险事件等并行组间比较。完成输液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家长对输液照护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时哭闹率、疼痛评分、哭闹时间、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门诊静脉输液遵医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而输液外渗率、输液空气栓塞率、管路折弯率、管路脱落率等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相似文献   

16.
《rrjk》2017,(14)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疗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以急诊方式就诊的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对于对照组中的60例儿科患者采用常规急诊输液护理措施,对于观察组中的60例儿科患者在采用常规急诊输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于两个小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且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高达93.33%,同样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输液疗法中应用心理护理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效率,同时还能使得输液穿刺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对于促进患儿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小儿静脉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尽量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使药物及时用于患儿体内,达到药到病除的良好效果,并强化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输液技术,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盐官镇卫生院和嘉兴市妇保院的1-10岁患儿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照患儿给予常规静脉输液等治疗和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对患儿和家属做好心理疏导,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灵活把握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并经静脉输液治疗后,参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33%,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把握好患儿静脉输液的技巧和方法,过硬的业务技术能力,给予患儿静脉输液后,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同时多操作并不断的强化基层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利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重复静脉穿刺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采用护患沟通技巧,不仅能降低重复静脉穿刺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输液治疗的10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率。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疼痛、皮下瘀血、药液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输液质量,保护输液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患儿的静脉输液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高唐县人民医院儿科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06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留置组,每组各53例,分别使用一次性静脉针和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留置组穿刺成功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组不良反应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留置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留置针可以有效应用于儿科静脉注射患儿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