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养生》2016,(18)
目的:讨论分析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医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患者148例,148例患者均医院确诊都为第一次发病。根据1:1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参考组,两组均有74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7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分析以上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74例患者整体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率为90.54%,高于参考组74例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率为72.97%,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锦娣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106-107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早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及个体化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我们对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08~201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并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分别行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经综合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提倡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所在科室2014-2016年收治的4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急性脑血栓患者则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研究组60例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对两种护理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MBI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MBI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使患者的MBI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急性脑血栓患者,选取60例,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运动功能、生活功能评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介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卫生》2017,(14)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患者在疾病早期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其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2组,2组均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P0.05;2组急性脑血栓患者干预后的运动功能均较干预前提高,其中实验组急性脑血栓患者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其疾病症状的缓解,提高其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9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预后,神经功能损伤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急性脑血... 相似文献
11.
冯玉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2):198-200
目的 探究在急性脑血栓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为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高唐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诊治的8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掷骰子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致残率及失语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失语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脑血栓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失语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致残率、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取急性脑血栓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与相应的药物治疗及神经内经护理常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本院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摸球分组,对照组40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行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在语言与肢体功能评分、致残率和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并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总结早期康复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31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将3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均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在肢体偏瘫、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降低致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胡铁英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8)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对9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及分析.结果 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行常规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87.76%>73.4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脑血栓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观察,从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将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9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2组,我们运用常规的方式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邓彩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5):125-127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100例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五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无缝隙组和康复组,每组50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列入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无缝隙护理的患者列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76例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开展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8)、研究组(n=38)。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施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护理质量以及对其肢体功能、认知度、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致残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各指标(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环境、护理安全)、Fugl-Meyer肢体功能量表、认知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各指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可降低其致残率,并改善患者神经、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生活能力、认知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则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行为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护理后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