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萌  李敏  郑军 《北京中医药》2024,(2):194-196
风药之性与小儿脏气清灵之体同气相应,针对小儿肺系疾病不同病种发病特点,巧妙运用风药以疏风解表宣肺、消风涤痰宣窍、益气固表祛风,在感冒、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小儿常见肺系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盛丽先临证运用风药治疗儿科肺系病、脾系病、肾系病的经验。指出风药之性与小儿生理特点相应,强调抓住小儿不同病种发病特点选用风药进行个性化治疗,准确运用风药以祛风胜湿、升发脾阳、疏肝理气、疏风理血,在感冒、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泄泻、厌食、过敏性紫癜等儿科常见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文波  徐炎  吴佳琦  孙丽平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75-1578
风邪是小儿肺系疾病的主要病因,本文总结了王烈教授从"外风"论治小儿肺系疾病所提出的解表散风、化痰除风、活血祛风、解毒消风四法,及应用以上四法治疗小儿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喘嗽等疾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小儿因肺常不足,外感因素致病较为多见。外感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风性善行数变,小儿肺常不足,最易为风邪所伤,从而发生肺系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弱,最易被外邪所伤而产生各种肺系疾病。六淫外邪,不论是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受,均易先犯于肺,引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因此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现将近年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概况总结如下。1急性扁桃体炎王凤琴等~([1])采用中药外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92例,治疗组中不用任何抗生素,单纯用中药外贴(冰片5 g,全蝎10 g,研末后用菜油拌匀,制成五分钱硬币大小之药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或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  相似文献   

6.
黄甡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为其主要体质特点.因小儿脏气清灵,不耐大寒大热之品,故临床小儿用药应以轻、灵为要.风药禀少阳升发之气,其性轻清灵动,与小儿同气相感,正合其特禀体质.黄甡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将风药广泛运用于小儿肺、脾、肝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概括其具体作用为宣肺护卫...  相似文献   

7.
六安煎是临床治疗风寒咳嗽或非风初感、痰滞气逆咳嗽的常用古方。小儿肺常不足、脾常虚,易生痰生湿,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痰易化热,临证需病证结合,故化裁古方六安煎为加味六安煎,用于治疗咳嗽病、肺炎喘嗽病、哮喘等多种小儿肺系疾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司振阳  张骠 《北京中医药》2009,28(2):98-98,125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肺常不足,固表御邪功能尚弱,加之冷暖不知自调,故易为外邪所犯,导致感冒、咳嗽等肺系疾病,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9.
介绍小儿外感及肺系、脾胃系疾病治疗中常用对药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及临床运用体会。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临床每多常用寒凉之品,少用温热之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由于受传统儿科理论的指导,每因肺系疾病的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西医则运用抗生素激素,中医常用辛凉、苦寒等清热解毒之药,每多耗伤肺气(阳)而出现肺(气)阳虚寒证,笔者常用温热之药,治疗肺气(阳)损伤之证,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风法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以拓展治疗肺系疾病的思路。方法从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入手,结合当代名医经验、仲景论述和笔者的临床体会,揭示治风法在肺系疾病中的广泛应用。结果治风法不仅适用于以外感为主因所致的肺系疾病,而且或主或次的散见于治疗肺系疾病的始终;木反侮金,滋阴、潜阳、熄风等防治内风的方法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结论肺系疾病虽各有主证,但外风易侵,内风易侮;及时治风,轻证则还肺以"清虚",重证则能截断病势,扭转病机,使疾病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2.
肺疾即肺脏发生异常改变,为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病证.<内经>曰:"肺为娇脏,易为病邪所伤."故小儿肺系疾病最为常见.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肺疾又常易化热,因而小儿肺系疾病中热证又为首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善用清法治疗小儿肺系热证,其中将小儿肺疾分为热、咳、喘、哮、痰五证,各证有寒热、虚实的证型,其中以热型最为多见,所以将又分为热感、热咳、热喘、热哮、热痰,以清法论治,临证应手,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3.
肺常不足是小儿易患肺系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又是小儿肺系疾病易见瘀血证的主要原因,且瘀血与痰浊同为肺系疾病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已被临床所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御邪、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侵,且寒、热等六淫邪气常与风邪兼夹从口鼻、皮毛等入侵.小儿肺为娇脏、为华盖,故邪气首先犯肺,导致肺系疾病发生;而又因小儿脏气清灵,故而易趋康复.小儿感冒后咳嗽经积极治疗后感冒的症状均可消失,仅留下咳嗽、少痰或无痰,伴咽痒等症状.中医可从“风痰”论治,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以驱除风邪,消除气道痉挛,使肺的宣降运动得以恢复,与之有母子关系的脾脏的运化功能正常,从而使得风祛痰消咳止.  相似文献   

15.
小儿咳喘是儿科肺系疾病常见证候,病程缠绵,极易反复发作。本人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小儿咳喘,在宣肺、化痰、降气、平喘法基础药之上,常规加入虫类药,缓解期注意固表、调理脾胃等,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阐述杜克宽名老中医诊治小儿肺系疾病学术理念与临证经验,以启示后学。杜老认为,小儿肺系疾病应把握"肺脏清虚娇嫩,肺气以畅达为要"的生理特征;抓住小儿"肺气易壅易损、热易蕴肺、痰关于肺"的病理特点;小儿肺系疾病治法谨记序贯原则,始终贯穿阴阳平和理念,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17.
汪受传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受传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擅长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其从风嗽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效验颇佳,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8.
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导师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应用角药的经验。探讨蜜麻黄、炒苦杏仁、蜜桑白皮;薄荷、淡豆豉、芦根;麸炒枳壳、桔梗、陈皮;浙贝母、瓜蒌、炒紫苏子;柴胡、黄芩、葛根;百部、蜜紫菀、前胡6组角药在儿科肺系疾病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加之小儿寒冷不知自调,故小儿极易感触外邪而引发肺系疾病。献报道国内目前小儿肺系疾病仍然居儿童发病率之首。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调理机体内部脏腑功能,调动机体正气抗御外邪以及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小儿流涎,为水湿作祟,医家多从脾肾论治,然涎为水湿,与五脏相关。以风药胜五脏湿邪,盖以风药温燥升脾,清降和胃;轻取肺邪,从汗而解;少火助心,轻散余火;风行肾水,辛以润之;疏肝达气,调畅上下。本文从小儿流涎为五脏水湿,结合小儿'五脏特性',试论风药入五脏,祛五脏水湿而止涎的基本原理,为治疗小儿流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