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行的防范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神经外科的护理风险.方法:分析在我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护理差错的原因,以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分析得出常见的护理差错的风险因素,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风险防范护理,有助于大大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对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神经外科治疗的43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3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对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在43例患者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为2例,是总研究人数的4.65%。导致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旦护理风险事件产生,那么其对于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开展都是极为不利的。结论:护理风险事件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极大的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急重症颅脑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86例急重症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讨论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讨论总结,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大大提高,风险事件明显减少。结论了解神经外科病人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特点,对提高神经外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患者护理过程存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结果采取有效措施;结果:52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危险事件共3例,发生率为5.77%。导致出现护理危险的因素很多,一旦出现则会对患者治疗造成影响。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必须加以重视,加强预防,提升治疗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两年间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临床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护理操作的熟练、护理水平的提高、护患纠纷的减少有赖于科学、全面的风险预防措施.结论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神经外科的临床护理中可能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只有提高防范意识,制定出恰当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最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965例神经外科手术中存在的21起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管理制度欠完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规范,护理操作欠严谨是引起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完善护理制度建设,加强专业训练,规范仪器的操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和患者安全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开展分析,并就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时间段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0例行急诊急救的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开展分析,并针对各项风险因素,制定针对的防范对策。结果:78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中,护理沟通问题30例,占比38.5%;护理文件问题19例,占比24.4%;制度落实问题14例,占比17.9%;风险意识问题10例,占比12.8%;法律意识问题5例,占比6.4%。结论:对急诊患者急救过程中伴有的一系列护理风险因素开展有效识别,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为患者提供有力安全保障,促进医院综合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凌岩  孙亮  王欣  李楠  于翠迪  刘晓影 《中国卫生产业》2013,(12):50+52-50,52
目的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深入分析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及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法将我院2011—2012年100例神经科患者进行临床实践,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护理风险探讨其安全管理对策。结果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达16%,院方不安全因素达4%。存在着巨大的护理风险。结论就这些风险进行探讨,把风险管理研究对策普及到全体医护人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加大检查力度,进而大大降低了神经外科的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有效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方法总结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完善并制订风险管理办法,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结果风险管理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及处理,可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观察其效果并分析具体的护理措施与方法。结果:本次实验研究的63例患者中死亡(包括自动出院)的患者有5例,其余患者均顺利适应呼吸机,且镇静镇痛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相关的不良后果。结论:在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治疗的过程中良好护理方法的运用,可以促进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促进了患者的更好康复,值得予以广泛地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预防措施,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方法:选取过去两年间我院收治的的外科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最后的调查情况,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危险性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风险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缺乏、职责未不清、护理技能水平较低以及引流管存在脱出、扭曲和堵塞等问题。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潜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不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医院护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晓梅 《现代养生》2014,(6):179-179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与人性化管理。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64例,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控制以及管理更加人性化,分析妇科治疗过程及生产过程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164例患者中160例对护理工作满意,约占97.56%,住院期间发生护理意外事件2例,约占1.22%。结论:根据妇产科临床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患者为护理工作中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护理风险,并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明显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腔镜肾癌术后护理流程管理中的品管圈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研究的方法,对我院在执行腔镜肾癌术的执行品管圈应用前后的各30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其中,未用品管圈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取品管圈应用患者30例为实验组,分析研究手术的结果,以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手术治疗后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实验组患者耐受性以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事故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结果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中,为保证肾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结合品管圈在护理流程中进行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玉平 《现代养生》2013,(18):57-57
对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的防范措施以及护理的风险进行具体的探讨,对护理所存在的风险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及阐述了患者具体的防范措施。与此同时,对护理中存在风险的常见事件的种类以及特点,使神经外科护理时能够拥有可靠的依据,有效提高护士在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的护理安全、患者医疗以及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心血管内科患者提供有效地安全地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资料.总结分析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再随机对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为没有接受安全防范护理的患者,对观察组实施安全防范护理,然后对这两组患者发生危险事件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总结出安全防范护理对策的实施效果.结果:在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发生风险的几率为35%,其中包括12例医护人员因素以及13例是患者的自身因素还有9例是由医院环境引发的.在100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有10%,其中有4例是由护理人员引发,3例是患者自身原因还有1例是由医院环境引发.对比发现两组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具有比较明显地差异,说明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具有明显地效果.结论:在老年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安全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帮医院树立良好形象,全面提高护理管理的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PICC原位置换导管术在神经外科中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本院确诊并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共40例,对其在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PICC置管治疗之后,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但对神经外科病人进行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经历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PICC原位置换导管术,操作起来较为便捷,使用方法简单,管道维护安全,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疾病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本人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00例患者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将样本患者一分为二,100人为实验组实施细节护理,100人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进行细节护理的患者评价和康复情况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根据统计学规律(p<0.05),前者神经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施行细节护理,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加速了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280例进行儿科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按照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风险防范组,各1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风险防范组的风险护理事件发生率(2.14%)低于参照组(15%),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方法:针对我院成立的品管圈小组,选取我院1000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0例和对照组500例,治疗组采取品管圈活动小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两组进行非计划拔管和患者的满意度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率,对比两组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品管圈活动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具有临床价值,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能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分为参照组以研究组,每组各3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询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氧分压水平、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碱剩余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治疗时实施询证护理,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