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9):77-7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颅内血肿复查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颅内血肿患者首次行常规剂量CT扫描,复查颅脑CT时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120 k V,400 m As)和B组(低剂量:100 k V,250 m As),将低剂量检查的图像与首次检查图像进行比较,分析低剂量组复查图像是否满足诊断要求,同时,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低剂量组CT图像噪声略增加,但是图像质量能满足患者复查的诊断要求,能够准确反映患者颅内血肿的演变过程,正确指导临床治疗;然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却明显减低。结论对于颅内血肿复查患者,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能满足其临床诊断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小儿泌尿系结石CT扫描辐射剂量的研究,来探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遴选80例小儿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图像、标识和辐射剂量记录,20例设为高剂量组,120 k V、350 m As,其余为低剂量Ⅰ组20例100 k V、350 m As,Ⅱ组20例100 k V、300 m As,Ⅲ组100 k V、250 m As。按自定的标准盲法由诊断医生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分为优,良,差,其中优,良为满足诊断。结果高剂量组图像均为优,满足诊断100%。低剂量Ⅰ组Ⅱ组满足诊断率也在100%,与高剂量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满足诊断率为55%,其构成比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100 k V、350 m As,100 k V、300 m As、100 k V、250 m As的CTDIvol分13.75、11.78、9.85 m Gy,是高剂量组CTDIvol的60.20%、51.58%、43.13%。结论只需要高辐射剂量一半左右(51.58%)的小儿泌尿系结石CT低剂量扫描就可满足诊断,在墨玉地区值得推广这种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胸部急诊外伤患者行不同剂量螺旋CT扫描,在符合临床要求的同时,探讨最佳低剂量的扫描方法。方法对筛选的96例病人采用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分别为220 m A、150 m A和70 m A不同剂量进行扫描,分别由4名CT诊断医师盲法分析图像质量。结果急诊胸部螺旋CT扫描一般可以采用次低剂量(管电流为70 m A以上)。结论急诊胸部外伤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符合环保和最优化原则,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低剂量CT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常规剂量650 mA扫描,B组采用低剂量450 mA扫描。比较并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结果 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43和3.52±0.63,噪声分别为29.62±4.24和27.32±5.21,两种剂量下图像质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DLP、E分别是常规剂量的49.53%、49.53%、49.55%。结论 应用降低mA大小30%的冠脉CT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不差,可以大大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降低公众人群的辐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临床疑有埋伏牙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分别运用120、100、80 k V管电压进行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均相同,比较各组间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的差别。结果 80 k V组和100 k V组的CTDIvol分别为120 k V组的33%和59%,且三组图像质量均合格,均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对儿童埋伏牙进行CT扫描时,采用管电压80 k V既能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眶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方法 随机抽取来我科做眼眶CT检查的患者100例,均分为2组,分别用常规剂量(A组)120 kV、260 mAs,低剂量(B组)120 kV、200 mAs扫描,扫描的图像以眼眶赤道中心层面为测量层,测量眼玻璃体的CT值,以每组CT值的标准差(SD)评价噪声水平;所有的图像经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盲法阅片,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管电压扫描,随着管电流的减少辐射剂量也减少,B组辐射剂量是A组的70.99%,辐射剂量比A组减少约29.01%;图像噪声随管电流的减少而增加,B组噪声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影响诊断;图像质量随管电流的减少而下降,但A、B两组图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120 kV、200mAs眼眶CT扫描图像符合诊断要求,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参数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低剂量多层cT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建立合适的低剂量扫描条件,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受检者接受的放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将360例鼻咽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剂量组(120kV,250mAs)、低剂量1组(120kV,100mAs)、低剂量2组(90kV,100mAs),分析此三组鼻咽部cT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鼻咽部低剂量多层cT检查的图像质量能够达到诊断要求,能够清晰显示鼻咽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旁间隙及卵圆孔等结构。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如下:常规剂量组为38.1mGy,低剂量1组为15.2mGy,低剂量2组为7.1mGy。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剂量2组的CT检查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剂量多排螺旋CT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民医院就诊,临床上有咳嗽、咯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1~3月,X线胸片发现有结核病灶的4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30~78岁,平均(54.0±1.0)岁。使用Brilliance 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机(美国菲利浦公司)对每位肺结核患者连续进行较高剂量多层面CT检查和低剂量多层面CT检查,电压均为120 k V,电流分别为200和30~50 m As。对不同剂量的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高剂量(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00 m As)与低剂量(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30~50 m As)CT扫描图像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均能满足诊断要求。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平均值分别为11.8 m Gy和2.9 m Gy。低剂量组累积辐射剂量[(63.5±23.2)m Gy·cm]低于高剂量组[(249.0±20.7)m 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减少对患者的照射剂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低剂量扫描可延长球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耳部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防护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耳部低剂量CT扫描,合理选择剂量,探讨耳部低剂量扫描的辐射防护及诊断价值。方法 60例受检者分为三组,分别为10 mA,50 mA和100 mA组,每组20人,进行低剂量扫描。其他参数不变,改用200mA对三组受检者进行常规剂量扫描,作为标准对照组。比较单层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I)和图像质量的不同。结果 三组不同毫安组单层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为2.15 mGy,10.77 mGy,21.54 mGy,常规剂量(200 mA)组为43.08 mGy。10mA组图像质量与其它组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差别不显著。结论 耳部低剂量CT扫描能够降低病人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心脏扫描在不同辐射剂量情况下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心脏扫描患者扫描图像资料100份,按照图像扫描时所用不同辐射剂量分为高剂量组(2.00±0.76)m Sv、中等剂量组(1.50±0.35)m Sv和低剂量组(0.75±0.13)m Sv,比较3组的图像质量差异,并对不同剂量心脏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做线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低剂量组相比于其他两种辐射剂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相比,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2不同剂量条件下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图像质量与CT设置的准直、层厚及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结论:64层螺旋CT的心脏扫描中相同参数条件下,辐射剂量高低对图像质量有影响,而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可通过优化扫描条件获得,如优化重建方法和扩大显示视野等即可满足高质量影像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16层螺旋CT在不同年龄段儿童胸部检查中的作用,评估低剂量螺旋CT肺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300名因怀疑儿童肺炎及儿童异物的患儿行胸部CT扫描,根据儿童的年龄或者体重分成5组,每组各60名。每组受检者按照不同的扫描参数将其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5名患儿。每亚组扫描参数分别一个标准剂量组和三个低剂量组:120kV、150 mAs,120kV、50 mAs,120kV、30 mAs,120kV、15 mAs。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As的降低,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 < 0.05),以15mAs水平为最低。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在儿童胸部扫描,15mAs的更低剂量螺旋CT肺窗图像可满足 < 8岁或 < 40kg的患儿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鼻窦冠状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0例鼻窦冠状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位患者行常规剂量195 mAs扫描,B组8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6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60 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窦冠状位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又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在冠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进行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将其分为常规组(A组)和低剂量组(P组),每组60例。A组采用CTA/CFA扫描方法,P组采用前瞻性冠脉扫描方法,对A组和P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 Ivol)和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结果 A组和P组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P组的CTDIvol分别为(36.3±3.48)mGy/cm和(17.4±1.67)mGy/cm,ED分别为(9.87±0.96)mSv和(4.73±0.43)mSv,P组的CTD Ivol和ED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方法能明显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达到诊断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320排容积CT冠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在冠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进行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将其分为常规组(A组)和低剂量组(P组),每组60例。A组采用CTA/CFA扫描方法,P组采用前瞻性冠脉扫描方法,对A组和P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 Ivol)和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结果 A组和P组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P组的CTDIvol分别为(36.3±3.48)mGy/cm和(17.4±1.67)mGy/cm,ED分别为(9.87±0.96)mSv和(4.73±0.43)mSv,P组的CTD Ivol和ED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方法能明显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达到诊断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高危人群肺部病灶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因符合肺癌高危人群标准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受检者2142例为研究组,同期行胸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肺癌高危人群7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辐射情况、图像质量、病灶发现率和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单次扫描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为(53.9±15.0) m Gy/cm、平均辐射剂量为(0.85±0.31)m 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05.0±261.0) m Gy/cm、(14.49±3.50) m 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中部分偏肥胖者图像噪声略大,但获取影像信息及经过重建后处理可完全满足诊断要求,两组图像质量总优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病变检出率、肺结节检出率、肺癌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密度肺结节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的疑似恶性结节患者中毛刺征、血管聚集、支气管通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凹陷征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保证扫描图像质量,不影响肺内病灶和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在病灶形态检测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低剂量CT扫描在颅面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颅面部外伤患者分为4组,其中1组行常规剂量扫描,其余3组行不同低剂量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组(120kV,220mA)和低剂量组(120kV,160、80、60mA)共4组的图像质量及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160、80mA)CT扫描所得CT图像较好,60mA组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较低,比常规剂量组单次扫描权重剂量指数分别降低了33%、67%和73%;低剂量(160、80mA)与常规剂量组所得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60mA组与常规剂量组所得图像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可利用低剂量(80mA)对颅面部外伤进行扫描,所得的图像对疾病的诊治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岛津移动DR低剂量肺部普查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将300例胸部检查者随机分2组:常规参数检查组(120kV,5mAs);低剂量组(110kV,1.2mAs)。结果:所有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图像质量均为优,低剂量较常规剂量的X线量少.2组图像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摄片能提供与常规剂量相近的诊断信息,适当的调整参数既可以使受检者所受剂量降低,适用于大规模体检人群的普查,又可以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低剂量扫描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2-3月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60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25 kg/cm^2。将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采用70 kVp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进行CT扫描,常规剂量组采用120 kVp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进行CT扫描。扫描完成后均采用Karl 3D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对比2组图像质量及识别新冠肺炎特征性病灶情况,并分别计算2组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采用Mann-White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在识别新冠肺炎特征性病灶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1.28±0.11)mSv]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6.88±1.25)mSv],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在20~25 kg/cm^2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采用70 kVp管电压进行CT检查,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可较大幅度降低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胸部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50例,均为男18例,女32例。身高1.60~1.78 m,体重50~80 kg。常规A组采用管电流90 mAs,对照B组管电流70 mAs。管电压均为120 kV,两组胸部扫描的差异对比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扫描图像质量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进行盲审。结果两组对比单次扫描剂量CTDI分别为6.84 mGy、5.32 mGy,降幅为23.3%。常规组的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75.83±4.92)mAs、(2092±128.14)mAs和(5.77±0.42)mGy。低剂量组分别为(56.24±5.87)mAs、(1592±114.02)mAs和(4.29±0.69)mGy,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t=35.41,t=5.48,p<0.05)。常规组的图像噪声为(11.4±2.97)HU,低剂量组为(14.22±3.39)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技术可明显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孙维斌  康露 《医疗装备》2022,(7):28-29,36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在肺结节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医院行肺结节筛查的5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接受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检查完成肺结节筛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肺结节检出结果、图像质量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 两种方法的肺结节检出情况以及检出的最大结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