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草备要》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备要》为清·康熙年间休宁医药学家汪昂编著。汪氏因感于《本草纲目》备而不要,《明医指掌》中的药性歌又要而不备,故以“诸家本草中由博返约取适用者”删繁就简辑成。书凡8卷,载药478味,附图400余幅。据我们统计,该书478味药中,有360余味为84年版高校教材《中药学》所收载,占总数的75.5%,绝大多数仍为现今常用药。该教材  相似文献   

2.
王世民 《山西中医》2006,22(1):41-42
《本草备要》为明末清初汪昂所著,因其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较为实用,流传甚广,版本颇多。近年来出版的《历代中药文献精华》谓“谊书令以《增订本草备要》流传最广”,新校刊印行的《汪昂医学全书》的编校者亦认为增订本是出自汪昂之手。经考证,认为二者是两种刊本,《本草备要》是母本,为汪昂辑著,刊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而《增订本草备要》为子本,具体增补者及刊刻时间等均有待进一步考稽。  相似文献   

3.
高玉茹 《天津中医药》2018,35(7):510-511
《本草备要》是清代新安医家汪昂所著,通过简洁清楚的叙述及特有的编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简明扼要的药物内容,萃取历代本草精华,精选常用药479味,筛滤切实有效的功能主治,配合药效对比、常用配伍、临床用药案例,并穿插相关典故,在阅读的趣味中学习药物的临床应用。该书撷取《本草纲目》、《本草经疏》两书中要义,并补两书中未述者,故名为《本草备要》。汪昂见识独到,博引广征,影响深远。就此书特色及内容,从几个方面论述《本草备要》的特点,例如编撰特点、旁征博引、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特别药物的特别意义浅述心得,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本草备要>为明末清初新安医家汪昂代表著作之一,被认为是"清代流行最广的普及性本草学著作".其文献学价值有:1.博采众长,贯穿笺释.汪氏爰采诸家之长,以辑要的方式对本草学详加笺释,使初学者和不业医者也能畅读其书.2.尊古不泥,体裁新颖.继承李时珍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在述药之际言及医理,使医药一体,便于理解.3.着眼普及,用实相资.其书编排得当,印刷精良,便于携带,故至今风行不衰,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本草备要》对中医药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备要》为清代新安医家汪昂代表著作之一 ,对祖国医药学发展具有突出贡献。1 由博返约 删繁就简《本草备要》与 2 0 0 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及《本草纲目》比较 ,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 载药规模适度《本草备要》载正品 4 78种 (另有版本  相似文献   

7.
《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著,原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成书时间约在1097—1100之间。该书收集了上自《神农本草经》,下至北宋以前的医药名著;旁及经史子集、志传笔记、佛书道藏等文献和当时医家与民间的验方效  相似文献   

8.
<本草备要>为清代康熙年间徽州府休宁县人汪昂(1615~1694)所编,汪昂有感于以往本草"备而不要"的不足,由博返约,删繁就简而编成.该书问世300余年来一版再版,深受初学者欢迎.<本草备要>汲取了不少新知创见,在医理药论和本草出版方面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今选数则医论药话试加评析,以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9.
《滇南本草》重视药物使用方法,新鲜药物使用方法独具特色,药引种类多样,在服用时间与方法上也颇有讲究。该书收载了云南边疆各民族宝贵的用药经验,体现了民族医药特色,在我国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56-2059
文章主要研究《得配本草》一书治疗心病的用药配伍。通过对《得配本草》所记载的心病相关资料整理研究,将收集到的86组治疗心病的药物配伍按照病种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书中治疗心病不同病种的药物配伍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得配本草》中治疗心病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滇南本草》对咳嗽病的治疗记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始载药多,方药独到,药膳兼用,剂型多样,实用性强,疗效卓著,值得广大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草备要》是清代学者汪昂祖述《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疏》二书而成,所谓"备要",着重体现了扼要、精要的特点。在该书中,汪昂以"昂按"的形式表现了颇多个人独特的见解。其内容要而不繁,精炼雅致,医药兼备。本文将以"昂按"为基础,具体分析其论药特点,从而使《本草备要》这部药物学专著的临床价值为更多医者所认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圣济总录》中治疗瘿病遣方用药的规律,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阅读《圣济总录》,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将方药中药物的频数、频率,以及四气五味、归经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圣济总录》共收录瘿病方剂35首,"紫苏膏"属外用处方,机理较特殊,予剔除,剩34首,共用药73种;剂型统计结果显示,丸剂为主要剂型。结论:《圣济总录》治疗瘿病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从肝、脾论治为主,八法之中尤重清法与温法,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是治疗瘿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伟娟 《北京中医药》2017,36(4):339-340
杨世勇教授认为瘿病主脏在肝,病久涉及心、脾、肾,主要病机为痰凝气滞、血瘀壅结于颈前。素体阴虚之人,痰气郁结之后更易于化火而伤阴,心肝火旺则出现心悸、心烦不寐等心神不宁的症状。情志失调为瘿病主要病因,情志不调除与肝相关外,亦与心关系密切。治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为总则,辅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之法。重用开心散与通气散,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养心安神之功,并配伍单味药用于治疗瘿病,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部分药物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引据考证了《伤寒论》汤方中的人参应为党参,桂枝应为肉桂,枳实应为枳壳;柴胡入药部位应取其根,地上部份亦可入药,但不是《伤寒论》汤方所用;连翘与连轺,桑白皮与梓白皮,其来源与临床性效迥别,不可互为代用。建议在继承和研究《伤寒论》汤方和药物,以及“全国统编教材”再版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历史性和药物名称的翻释,以利后学者研读,得到较为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黄宫绣的《本草求真》全书共著录药物520种,源于食物基原的本草药物逾200种。本文就《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的功效主治、药效机理、修治宜忌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释黄氏本草药物的食疗和食养学术思想:食疗重修治,食养重宜忌。  相似文献   

17.
<正> 《本草害利》,为清人凌奂所著,该书集历代前贤之经验,写作方式亦别出心裁,独具风格。论药先陈其害,后言其利,次论修合炮制,开本草毒理学之先河,是部不可多得的本草学著作。笔者有感于今人闻功饰过,善言利而少言害,乃崇尚是书作者求实精神。故不揣才疏学浅,略陈管见。一、喻药如兵,将分猛次是书将药证按五脏六腑归类列队,犹如临阵布兵,而将士各就其位。譬如心部药队,将其分为补心猛将,下辖药物八味,皆为补心养血之常剂。又设补心次将,下辖药物七味,相比而盲,其性味均次于猛将类药。由上构成补心队列。与之旗鼓相当,又设泻心猛将,下辖药物六味,再设泻心次将,下辖药物二十味,构成泻心队列。这种比喻排列法,虽不尽完善,但从临床分析,却在情理之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瘿的病名记载,而且对于瘿病发病的地理位置、瘿病预防的思想,以及防治瘿病的药物都有非常丰富精彩的记述,对于研究上古及先秦时期瘿病的学术思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域药物是指古时的新疆及葱岭以西广大的中亚、西亚地区传到中原的药物。中医药古籍以及史书、杂记中对西域药物有许多记载,其中《海药本草》就载有多种西域药物。其书系唐五代时波斯裔四川人李珣所著,原书已佚。尚志钧先生以《政和本草》为底本,以《大观本草》为校本,并以《本草纲目》为旁校本,参考其他诸书辑录了《海药  相似文献   

20.
《本草原始》为明末李中立所著,虽原植物形态描述多引自《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前代本草,然药图绝大多数为李氏据实物写生而成,并加图注,可真实反映当时的用药情况.因此,考察该书的药物品种,对研究当时药物基原及药物品种的延续与变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今天澄清药物品种的混乱历史也提供了线索. 全书植物类药(包括草、木、谷、菜、果诸部)共316种,除谷部醋、饴糖、酒、神曲四种加工品外,均附有药图.今据药图、图注及原植物描述,选择草部7种、果部1种药物详加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