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研究进展,分析维生素D与PCOS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进一步认识及治疗PCOS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治疗肾虚型PCO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大量文献,根据PCOS的病理、临床表现,从中西医角度就目前维生素D在PCOS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国内外研究表明,在PCOS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月经紊乱、低妊娠率或不育、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密切相关。维生素D与肾虚型PCOS可能存在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可能在PCOS的发病及临床症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补充维生素D对PCOS有治疗作用,补肾中药可改善肾虚型PCOS临床症状,但仍需更有力证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Meta分析。方法:在万方或者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中医药治疗PCO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CCT)文献,检索出80篇文献,最终有50篇采用RevMan5软件开展Meta分析,分析发表现性偏倚用漏斗图。结果:纯中药与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PCOS,在总有效率、妊娠率及周期排卵率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或者单纯西药联合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文献发表性偏倚依然会存在。结论:现有文献可显示中医药治疗PCOS的价值与优势,但确切疗效仍无法定论,依然需要大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缪晨韵  章勤  方骁杰 《新中医》2016,48(9):10-11
以"血不利则为水"阐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病机并指导临床治疗。通过梳理中医文献中"血水同治"理论的源流,分析PCOS的病因病机、总结治疗经验。"血不利则为水"阐明了水与血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PCOS的病机为瘀血阻络致痰水内生,痰瘀交互为病。PCOS可血水同治,行经期活血化瘀、经前期温阳益气利水、经后期健脾养血利水。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其分型以肥胖型最为多见,对育龄期女性的生育功能影响巨大,严重者可导致不孕症。目前临床西医治疗以使用激素类药物为主,不良反应多。中医治疗临床多采用温肾健脾、化痰祛湿类方药,疗效较显著,对身体影响较小,具有显著优势。本文通过对临床使用化痰祛湿方药治疗PCOS合并不孕症的文献进行梳理研究,从病因病机、治疗进展研究两方面进行探讨,拟待为中医药干预PCOS合并不孕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索2012—2023年研究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关系及针灸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针灸治疗PCOS的可行性。结果发现PCOS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肠道菌群失调能引起PCOS患者体内低度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体内糖脂代谢平衡和雄激素水平。针灸治疗PCOS可能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功能,通过“菌-肠-脑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王贵霞  潘文  王晓萍 《新中医》2013,(2):123-12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和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以闭经、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PCOS发病率为5%~10%[1]。检索近10年中医治疗PCOS的文献,97%的文献认为补肾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2],说明运用补肾法治疗本病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多起因、临床表现多态的女性代谢疾病,是青春期和育龄妇女(17~46岁)月经紊乱、无排卵性不孕的常见原因,55%~75%的PCOS不孕与排卵障碍有关[1].PCOS虽是良性的,却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有关PCOS的研究文献,对其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手工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的临床观察文献资料,在严格质量评价基础上,合并各篇文献报道中排卵及妊娠为阳性结果,反之为阴性结果,对各篇研究结果进行检验,与原文献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可以合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分析纳入的6篇文献中,有3篇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Meta分析根据现有的文献,尚不宜肯定中西结合促PCOS排卵的有效性.1篇文献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提高妊娠率.结论:目前的研究文献显示中西医结合对PCOS性不孕可能有一定的促排卵作用,就分析结果来说提示能提高妊娠率,但由于文献存在的方法学问题,直接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欲得出公认的结论,还有待进行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从而得出客观、可信的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2010~201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用Jadad评分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治疗后总有效率、妊娠率、排卵率、周期排卵率及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利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对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tata 12.0对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症总有效率的偏倚进行了检测。结果:经筛选,共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计1213例PCOS不孕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的偏倚性,且总有效率、妊娠率、排卵率、周期排卵率均高于西医治疗组,而服药后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症疗效较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的妇科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PCOS临床表现多样,以稀发排卵或无卵、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病理特征,可导致无排卵性不孕和排卵障碍性不孕,引起闭经、糖尿病、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危及机体远期健康。中医学并无此病名,依其临床表现,可归属"闭经""不孕症"和"癥瘕"等范畴。相比西医,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见解,认为肝、肾、脾三脏功能的紊乱共同影响此病的发生和发展,且肾虚证为本病的主要证型。查阅文献表明,中医临床上多采用补肾法治疗PCOS,且用药灵活多样、标本兼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补肾药用于男科疾病"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补肾法在PCOS中的应用。鉴于此,本文从肾虚与生殖的关系,PCOS的病因病机,PCOS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几方面对补肾法治疗PCOS的机理和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补肾法更好地用于PCOS及其他妇科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育龄期女性中多见[1]。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大力发展,中医治疗PCOS的疗效得到论证,其中百灵调肝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PCOS不孕症临床疗效明显。为了进一步探究百灵调肝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PCOS不孕症的效果,以期为PCOS不孕症提供可靠的临床治疗方案,笔者对90例肝郁气滞型PCOS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此领域目前研究的概况与进展,厘清该病种发展轨迹,进行热点和研究趋势的预判,为研究界的学者更深入研究此病种提供新思路。方法就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与研究团队共现、研究机构共现、文献被引量情况、高频关键词共现、研究热点演变与发展六个方面制成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与描述性分析。结果有效文献2541篇,研究呈波动增长;作者之间有较为固定的研究团队,但缺乏跨机构、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被引量高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中医药领域;利用互信息算法将关键词标记形成13个聚类,研究重难点在于PCOS的分型治疗;根据PCOS主题热点研究时间线,近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医药治疗PCOS与研究方法及工具的创新性研究。结论基于可视化结果,建议加强机构间合作,促进作者间交流与合作,同时,应当深入中医药治疗PCOS领域上的相关研究,注重延伸化研究、整体性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索研究工具、研究方法、治疗效率的创新性突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病理、治疗、机理研究及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较全面地归纳了中医对PCOS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治疗PCOS有优势,但仍有不足之处。单纯中医治疗本病疗程长、疗效缓慢,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则显示其独有的优势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析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西医发病机制,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方面的文献研究,从调控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纠正代谢紊乱,纠正生殖激素紊乱,改善卵巢形态,助孕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5个方面来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痰湿型PCOS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肥胖型PCO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期刊)以来至2017年3月公开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肥胖型PCOS的文献,运用固定或随机模型对各个因素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443例肥胖型PCO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肥胖型PCOS的总体有效率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合并=1.40,其95%CI为[1.26,1.56],Z=6.18,P0.05;痊愈率:I~2=0%50%,P=0.98。RR合并=1.97,其95%CI为[1.38,2.83],Z=3.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或针灸联合其他疗法对肥胖型PCOS有确切疗效,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低、数量少,还需要更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对本实验结果作支撑。  相似文献   

17.
阐述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发胰岛素抵抗(IR)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探讨该治法对肥胖型PCOS伴IR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妇科临床运用该治法治疗肥胖型PCOS提供研究思路。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及现代信号通路文献分析脾肾亏虚、痰湿内蕴是本病伴IR的关键病机,并论证从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PCOS伴发IR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提出运用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该病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研究策略是以PI-3K/Akt信号通路与TNF-α信号通路的交互对话为靶点,探讨该治法对本病伴发IR的调控作用及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都患有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而胰岛素抵抗又与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治疗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命质量有着很大帮助。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治疗PCOS的效果日益凸显,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针刺治疗PCOS合并IR的效果以及机制仍在探索中。因此,现总结了近年来针刺治疗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以为临床治疗PCOS合并IR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影响女性多个生理系统,以高雄激素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对检出的最新的中西医治疗PCOS文献进行总结,概括PCOS治疗的主流与新趋势,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特点,分析PCOS的证候、涉及脏腑、病理因素、治疗方法及分布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PCOS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所涉及的证型、脏腑、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并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次描述。结果:按照频次进行排序,PCOS中最常见的10个证型依次为:肾虚血瘀、肾虚痰湿、肾虚肝郁、脾肾两虚、痰湿血瘀、气血亏虚、肾精亏虚、肾阳虚、肝郁血瘀、肾阴虚;PCOS涉及的脏腑有肾、肝、脾;PCOS涉及的病理因素按频次排序依次为:瘀、痰、湿、热;按频次排序,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前5位依次为:补肾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祛湿法和调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