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鳞癌CT征象及CT检查诊断价值。方法对细胞学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的周围型肺鳞癌10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共11个病灶,瘤体最大径平均5.1cm,最小径平均4.5cm。11个病灶中肿块9例;边缘清楚8例;深分叶3例,多浅分叶2例;坏死8例,3例见形态不规则、皆可见附壁结节的厚壁空洞;毛刺3例,棘状突起2例;胸膜凹陷征3例;瘤内小透亮区1例;瘤体内点状钙化1例;支气管铸形征2例;1例如多结节堆积融合,而且边缘光整。结论与肺腺癌的HRCT表现比较,周围型肺鳞癌瘤体较大、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瘤体边界多数清楚,并边缘易出现多浅分叶,瘤体内多有坏死及空洞。支气管铸形征有特异性,可作为鳞癌特殊的生长方式。双原发性肺癌的增加,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误诊为肺结核球的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周围型肺腺癌及肺结核球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16例胸部CT初诊为肺结核球,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临近结构等征象,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16例周围型肺腺癌的CT表现:双肺各叶段均可能出现;病灶大小、形态均无明显特征。结论周围型肺腺癌与肺结核球胸部CT表现相似,CT能明确孤立性肺结节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邻近结构,确诊仍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结节状、不规则状、分叶状肿块,周围有细小毛刺、血管集束征、毛玻璃征和胸膜凹陷征产生,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小空洞及钙化。CT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都有表现。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螺旋CT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室近2年来诊断的31例周围型小肺癌(SPLC)患者进行回顾,并统计分析。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分叶征(x2=6.331,P=0.012)、细支气管气相(x2=4.048,P=0.044)、血管集束征(x2=4.865,P=0.027)、短毛刺征(x2=16.452,P=0.000)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膜凹陷征(x2=0.706,P=0.401)、棘突征(x2=1.038,P=0.308)、空泡征(x2=0.540,P=0.463)显示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部高分辨CT(HRCT)对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全面回顾分析具有完整胸部HRCT资料并经病理学证实的 1 1 5例周围型肺癌 (鳞癌 5 2例、腺癌 6 3例 )的影像学表现 ,以进一步认识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的CT征象。结果  (1 )周围型肺鳞癌的平均直径 (4.6± 1 .9)cm大于周围型肺腺癌 (3.2± 1 .5 )cm ,其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0 0 )。(2 )深分叶征、灶状坏死及病灶广基与胸膜相连征在周围型肺鳞癌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腺癌 (分别为P =0 .0 0 0 ,P =0 .0 0 0 ,P =0 .0 0 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分叶征、灶状坏死与鳞癌成正相关 ,均是鳞癌的危险因素 (B =2 .1 6 7,OR =8.732及B =2 .0 80 ,OR =8.0 0 3)。 (3)胸膜凹陷征在周围型肺腺癌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鳞癌 ,其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0 5 )。 (4)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毛刺征、棘突征在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中的差别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大于 0 .0 5 )。结论 HRCT观察肺癌征象更为细致可靠 ,在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其中深分叶征、灶状坏死及病灶广基与胸膜相连征三者两两组合或三者同时组合后对周围型肺鳞癌与腺癌鉴别诊断的特异性为 89%~ 1 0 0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对24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直径小于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并薄层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并与横断位相比较。结果24例周围型小肺癌的MPR和VR技术在显示肿瘤的基本形态,边缘特征(分叶,血管集束等)叶间裂及膈胸膜的牵拉征,与横断位图像有优势。结论16层螺旋CT的机器性能及处理技术为肺内早期肺癌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HRCT)对直径小于2cm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06年8月~2008年6月诊断为肺癌,并经病理证实的29例病灶直径不到2cm的周围型肺鳞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4例,女5例。年龄在45~87岁之间(平均60.6岁)。其中位于右肺上叶的12例,右肺中叶的2例,右肺下叶的4例,左肺上叶的8例,左肺下叶的3例。在这些病例中有15例为中分化,14例为重度分化。结果HRCT病灶无1例钙化(0%),空洞形成1例(3.4%),空气支气管征5例(17.2%),毛玻璃高密度影1例(3.4%),毛刺8例(27.6%),分叶8例(27.6%),边界不规则19例(65.5%),胸膜凹陷14例(48.3%),周围肺气肿19例(65.5%)见图1—3,卫星灶1例(3.4%)。结论高分辨螺旋CT(HRCT)能够清晰显示直径小于2cm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在周围型鳞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6-210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0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肿瘤医院经CT、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型肺癌中,挑选出30例直径≤3cm的小肺癌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下CT表现:小结节征、深分叶、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小泡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和磨玻璃密度病变共存,对周围型小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及强化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应作为发现和诊断小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穿刺或癌检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目赢性分析。结果46例圆形或类圆形结节28例,不规则结若18例,有分叶43例,细短毛刺或毛刺30例,空泡征13例,胸膜凹陷18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邻近血管聚集52例。27例进行了增矗扫描,癌体均有强化,平均强化幅度38HU。结论CT特别是靶区HRCT扫描及靶区增强CT扫描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孤立型肺结节征象复杂多样,定性诊断常感困难,尤其是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更加困难。从而引起许多学者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对49例经手术或胸部穿刺证实的直径≤3cm的小肺癌及12例良性结节进行分析,并对小肺癌的征象进行病理对照,旨在评价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 18例病变中,有13例位于胸膜下,12例位于肺下叶;CT表现为类圆形结节16例、空气支气管征15例、血管集束征8例、宽基底与胸膜相连7例、晕征6例、胸膜反应5例、胸膜凹陷2例、毛刺征4例、分叶征2例。结论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征象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王秀锦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31-131,133
CT应用于临床后,早期肺癌及小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但其表现不一,笔者通过近两年经临床证实的20例小型周围型肺癌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表现的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列举导致碎石路征表现各类疾病,比较其薄层CT的表现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09医院放射科CT扫描数据库有关碎石路征报道的胸部薄层CT83例患者资料,对碎石路征表现的病例进行研究。结果:83例均表现为碎石路征的病例,包括感染35例(细菌感染6例,病毒性感染16例,真菌感染1例,混合感染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急性肺水肿3例;间质性肺疾病(UIP,NSIP)18例;腺癌3例;淋巴管癌病3例;淋巴瘤肺浸润2例;放射性肺炎5例;结节病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4例;肺泡出血4例;类脂性肺炎1例。结论:碎石路征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薄层CT征象,可见于感染性、肿瘤性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如果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则可提示某种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多发性小血管炎的少见胸部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6例临床确诊为肺多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胸部CT主要表现两肺血管束增粗、扭曲,以肺门为中心向外分布、伴有磨玻璃影2例,肺气肿表现、局部肺大泡2例。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侧胸膜轻度增厚2例。两肺弥漫性病变,类似间质性肺病,呈网格影、小囊状影,小叶间隔增厚,双肺下叶及胸膜下分布为主,伴(或无)多发斑片影及磨玻璃影,少许支气管扩张样改变,局部代偿性气肿4例。结论 肺多发性小血管炎肺损害的影像学主要表现间质性改变,分布以轴心间质和(或)周围间质均可,结合临床上有多器官受累表现,进行ANCA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枉38例(54.3%)、毛刺征45例4(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 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征38例(54.3%)、毛刺征45例(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 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 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征38例(54.3%)、毛刺征45例(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尹健初 《现代保健》2012,(14):83-83
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治疗的7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CT进行辅助诊断。结果:所有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11例(15.7锄为血管纠集征,13例(18.6%)为小空泡征,15例(21.4%)为毛刺征,13例(18.6%)为分叶征,12例(17.1%)为小结节征,6例(8.6%)为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应用CT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但其也有一定的误诊率,应对其进行细致地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对比低剂量与薄层扫描螺旋CT在检出肺结节中的检出率,为肺结节的诊断提供有效检验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0例肺结节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0例肺结节患者分别行低剂量与薄层扫描螺旋CT检查,采用双盲法对结节数目、大小及结节的细节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剂量的检测方法均检查出68枚结节,低剂量CT扫描检查对分叶征、毛刺症和胸膜凹陷征、钙化、空洞及支气管气像与薄层扫描螺旋CT扫描无明显差异,两种检出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低剂量与薄层扫描螺旋CT对肺结节的部位、形态、密度及边缘周围征象检查均有作用,两种剂量检查的细节征象无明显差异,适合肺结节的临床鉴别,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为肺结节的准确诊断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与多排螺旋CT(MSCT)薄层重组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HRCT是否能被MSCT薄层重组所替代。方法:搜集同时做HRCT及MSCT薄层重组的弥漫性肺疾病患者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患者在MSCT薄层重组中48例有不同程度的肺内改变:双肺弥漫性或散在小结节影12例;肺内弥漫分布网格状改变22例,可显示小叶间隔线增厚;肺内弥漫分布囊状透亮区病变14例,可显示弥漫分布的囊性病变。HRCT图像可更加清晰地显示肺内小结节影分布情况,弥漫分布网格状影像,对于弥漫分布囊状透亮区,HRCT能够明确分辨小叶中央型及全小叶型病变,51例均有阳性发现。结论:MSCT薄层重组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阳性率与HRCT无明显差别,但细节分辨率及图像质量低于HRCT,因此不能完全替代HR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