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申  许卫峰 《中国校医》2015,29(4):307-308
中药药动学主要是借助现代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及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的多组分或成方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1]。与现代药代动力学单一的研究对象相比其更复杂。例如大黄生品主泻下,炮制品却主滋补;麻黄草质茎发汗解表,麻黄根却固表止汗;何首乌块根入药生品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炮制品补血益精、乌须发和强筋骨,其藤茎入药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等。可看出同一中药炮制前后或不同的用药部位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便可产生不同甚至完全  相似文献   

2.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4味药组成,原方立意可见《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意思是说该方是用以治疗太阳病经过发汗后仍喘而无大热的证候。古尤在泾释曰“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相似文献   

3.
麻黄是一种重要中药,性味辛温,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感冒,从其中提取出的麻黄碱更是广泛应用,对其专利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麻黄和麻黄碱相关专利的现状和发展,促进专利的产业化。本文使用专利局专利检索系统、soopat检索网站、佰腾专利网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1苍术 玄参 1.1单味功用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本品辛温升散,苦温燥湿,既能发汗以解风寒之邪,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用于治疗脾胃湿困、运化失司所致的食欲不振、胸闷呕恶、腹胀泄泻、苔白腻浊等症;还能祛风湿、止痹痛,用于治疗湿邪偏重的痹证。  相似文献   

5.
麻黄的成份主要含多种生物碱和少量挥发油。生物碱中主要有效成份为左旋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80~85%;其次为伪麻黄碱,以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和麻黄次碱等;挥发油中含1—α—松油醇,此外尚含鞣质等。1 发汗作用麻黄发汗为几千年来临床所证实,古人也正是利用其发汗作用治疗风寒束表、腠理闭塞、  相似文献   

6.
麻黄作为一种著名的中药药材,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酚酸类以及多糖类物质,具有活血降压、利尿消肿、发汗平喘、促进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病毒的作用。本文将对麻黄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做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玉屏风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本方由黄芪、白术及防风三味中药组成,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体虚自汗、容易伤风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 肾炎 用本药治疗各类肾小球  相似文献   

8.
中药煎焦后,其中有效成分已遭到破坏,甚至完全丧失。如治疗气喘、咳嗽的常用中药麻黄、百部,它们平喘、止咳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麻黄含有平喘的麻黄碱,百部含有止咳的百部碱。在煎焦后,生物碱受到破坏,平喘止咳的作用会大大降低。又如治外感发热的常用中药荆棘、薄荷,其中发汗、解热的有效成分都在所含的挥发油里。如果煎焦,挥发油就会完全消失,因而其发汗解热的作用也已消失。有的中药煎焦后,不仅原来的药效丧失,而且药物性能也完全改变。如生用荆芥是解表的,煎焦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功能。而浦黄生用是活血药,煎焦…  相似文献   

9.
陈建华 《大众健康》2007,(12):37-37
实践证明,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很好,有与西药异曲同工之妙。 常用的药剂为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其中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兴奋呼吸中枢,因而使肺的换气面积增大(西药麻黄素止喘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它还可以发汗解热。杏仁有治咳喘的功效。生石膏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亢进的作用;同时,还与麻黄的发汗作用协同发挥解热作用。甘草含有甘草甜素,  相似文献   

10.
中药内服法是治疗疾病的常用途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药物作用,而忽略了各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甚至酿成悲剧。 解表药(发汗药) 凡通过发汗解肌表使人体出汗以至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为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生姜、薄荷、桑叶等。服此类药物后,须立即卧床休息,同时应适当提高室温或添加衣服,用热水袋保温助汗。夏季应注意空气流通,以防室内闷热,但应避开穿堂风;冬季服热粥或葱白、姜汤或红糖水等以助药力,凡出汗,只宜遍体微汗(若以发汗消肿,只可适量多汗),因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尤其是  相似文献   

11.
玉屏风散出自我国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的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其功效为益气固表止汗,主要适用于体虚自汗、容易伤风等症。  相似文献   

12.
香薷,又名香茹、两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产于江西。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本品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不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等症皆可选用,前人喻为夏令之麻黄。体草纲目》说:“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是常用解热镇痛药,可治感冒、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等。临床研究表明,服用阿司匹林时,不能与"麻黄汤"(包括其他发汗解表药)合用,否则易引起不良后果。"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是中医常用解表剂,为治风寒感冒的代表方,麻黄汤具有较强的发汗解表作用。而阿司匹林也有较强的解热发汗功效。两药共用会出现过量发...  相似文献   

14.
中医小知识     
正八法见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程氏把药物治病的作用,归纳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但八法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论》中已有论述。汗法(发汗法)服用有发汗作用的药物,通过发汗,解除表邪。汗法有退烧、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痈肿、麻疹、水肿早期(上半身肿较显著)等。发汗解表以汗出邪去为合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至大汗不止,引起虚脱。凡心力衰弱、吐泻失水、出血、津液亏损的都应禁用汗法。如  相似文献   

15.
网友“ANN”:止汗香体露是夏天的好东东,大概保持止汗效果4~5个小时.如果运动量大,用纸巾将汗液拭干,再补用,也可保持2~5小时。不过,止汗香体露使用不能过量也不能过于频繁。走珠的香体露虽然比较润滑,但我更喜欢喷雾式的.因为走珠的滚来滚去貌似不卫生。  相似文献   

16.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临床上用于发汗、平喘、利尿,是常用的辛温解表药。然麻黄尚有其它特殊的功效,在此作一介绍。 慢性腹泻 麻黄与前胡合用可治慢性腹泻。肺与大肠相表里,麻黄宣通肺气,调整大肠气机,分利肠中水湿;前胡宣肺降气,肺气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感冒是邪在肌表,故当“汗而发之。”以具有一定发汗解毒作用的药粥代替药物治疗感冒,可起到很好的驱邪而不伤正的作用。 一、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发热,肢体疼痛,无汗或有汗,口淡不渴,舌苔薄白等,多见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药处方用药及剂量的使用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上中药的使用提供较为有效的依据.方法抽取我院中药门诊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开出的6923张处方,将《中国药典》中对中药的规定剂量与处方药中的用药及用药剂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药的处方中,用药的频率在10%以上的有35味药,其中药物使用最高的频率为甘草,59.81%.而存在超剂量用药的情况有33味,有12味超剂量的中药处方所占比例超过50%.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开出的中药处方中用药剂量存在偏大的情况,为了用药安全,必须引起极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玉屏风散的新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之功能,为玄府御风关键方,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似桂枝汤而不燥。主治气虚自汗.体虚感冒。中医学认为,反复感冒的病人是因为肺气虚。肺主腠理,腠理在表,肺气虚的病人也是表虚。故应当先补肺气以实表。方中黄芪为药首,具有益气固表之功,抵铘风邪无以乘虚而入之效;  相似文献   

20.
姜琳 《东方药膳》2005,(1):42-42
麻 黄是常用中药,性温、味辛微苦,入 肺、膀胱经,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等功效。《本草正义》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本草通玄》亦指出:“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传统上,麻黄多用于风寒外束的表实症和喘咳症,以及水肿兼有表症者。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麻黄具有抗菌、消炎、升压、兴奋 α和 β肾上腺能受体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而呈现升高血压等新的功效;所含的麻黄碱能使排尿次数减少( 足够量甚至会造成尿潴留) 。这些发现,加深了对麻黄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