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瘿病范畴,朴春丽教授常以"毒损缨络"为核心病机治疗瘿病,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主要病机为肝郁化热,毒损缨络,故提出肝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提出从肝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以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为基础,常以内服外敷法为治疗方法,旨在调节机体各脏腑的功能,有效缓解症状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机理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消渴日久不愈,血瘀、痰凝、湿浊等病理产物蕴结成毒,日久毒损肾络,渐至糖尿病肾病,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消渴日久不愈,血瘀、痰凝、湿浊等病理产物蕴结成毒,毒损心络日久所致。虚滞、痰阻、毒损心络为其病机关键,针对此病机确立益心解毒通络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医毒邪学说与络病理论阐述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关键,提出"毒损骨络"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变机理这一假说,基于这一理论探讨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其辨证论治提供全新思路,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浊毒致病论的沿革,包括"浊"、"毒"的理论渊源、相互关系、浊毒致病的特征、浊毒的致病特点和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对浊毒致病论在现代中医病因学中的运用做了归纳总结,指出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五脏六腑,最终形成繁杂的各脏器病理改变是诸病的病机关键。"浊毒"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所有浊毒致病或符合浊毒证诊断的疾病,均可以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诊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范栋晨  孙新宇 《光明中医》2013,(11):2260-2261
消渴肾病是由于消渴阴虚燥热日久,阴伤及气,气阴两虚,脏腑功能失调,痰热、湿浊、血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内,日久酝酿成毒,毒损肾络,肾体用失司,精微下泄.毒损肾络是消渴肾病病机关键,为中医药治疗消渴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在脑病领域结合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完善和发展了中医脑髓理论,提出了"髓虚毒损"的脑病病机关键。研究团队在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中,以"髓虚毒损"的脑病病机关键为指导,创新的指出:"益肾"为认知功能损害治疗的核心,"健脾"为认知功能损害治疗的重要环节,"化浊"贯穿认知功能损害治疗的始终。团队结合临床研究,运用这一创新理论,在临床上总结出适用于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药干预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倩教授通过中西医结合理论诊治烧心,将"浊毒"理论引入烧心诊治过程中,认为其病机关键为肝郁脾虚,浊毒内蕴,并重视胃镜等现代检查手段于该病中的应用,四诊合参,辩证论治,灵活运用中药、针灸等特色、经典疗法,并配合西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发病率高。毒损脑络理论认为人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蓄积变生毒邪损害脑络。笔者基于该病临床特点,认为“毒损脑络”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毒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络损是重要的病理变化,髓伤是最终的病理转归,“毒蕴—络损—髓伤”贯穿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始终。笔者认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分为邪蕴成毒、毒损脑络、毒败脑髓三个阶段,病位在脑络,病性为虚实夹杂,正虚、痰浊、瘀血、火热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伤及络脉。脑髓失于充养,神机失于调摄,最终致髓消或髓坏,神机失用,而出现认知障碍。本病的治疗总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法,注重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调和营卫,立足于“毒”“络”分阶段治疗,以期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络病毒损肠络和脏腑病机学说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因机证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和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损是UC的发病之本,肠络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基础,毒损肠络是致病的病机关键,故提出"脾虚络瘀毒损"是UC的基本病机;根据"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则,提出"益气活血,通络透毒"的治法,并简要介绍了自拟方"益气活血透毒汤"的方药组成与配伍意义及加减,以期对开拓UC的治疗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李晶教授治疗疾病强调中医临床思维,临证遣方用药讲求紧扣病机,认为肝郁脾虚、阳虚湿胜为病机关键,临证主张方机相合,用药符合病机。该文对李晶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朴春丽教授认为,桥本甲状腺炎是气滞、痰凝、血瘀不能及时化解,凝聚胶结而成,聚于颈前,伏于瘿络所致,故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病位在瘿络,病机关键为毒损瘿络,从而创立解毒通络调瘿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吕志平教授辨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经验介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吕志平教授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因主要是湿热疫毒入侵和正气不足,病机关键为肝郁脾虚及血瘀兼湿热,在肝纤维化的不同阶段,病机重点有所侧重。辨证论治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利湿等治法为主,并创立新方保肝宁,该方具有抗肝纤维化的功效。运用于临床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具有疫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嗜肝性,感染后常表现"湿热证",因此,湿热疫毒感染是其根本病因。"湿热"既具有湿、热二邪的原有特征,二者又阴阳相合,导致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复杂多端、轻重殊异。湿热疫毒瘀郁,肝脾肾功能失司是其病机关键,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可分为肝胆湿热疫毒证、肝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瘀热证3个证型,分别以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方、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为代表方进行辨证论治,法随证转,灵活处方,不可偏执,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相似文献   

15.
郑丽英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的病机关键为脾肾虚损,浊毒潴留,为本虚标实之病,存在着"虚、浊、毒、瘀"四大病理机制,以脾肾虚损为本,湿浊、毒邪、瘀血为标。其治疗遵循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活血祛瘀的法则,用药平和,慢病缓治,随证治之,每每取得显效。郑老师辨证施治强调:健脾益肾,培元固本;斡旋三焦,通调水道;化浊解毒,祛邪安正;急则治标,通腑泄浊。同时,郑老师再三强调在蛋白尿减少、肾功能好转、病情稳定后要特别注意善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血管病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同时也存在络损。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提出瘀血络损是发病的病机关键,阐述瘀血络损在发病中的作用,旨在完善和丰富中医病机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周彩云教授根据复发性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将疾病分为发作期、缓解期,提出发作期病机关键为热毒致痹、毒热伤络,治当清热解毒、祛湿通络;缓解期主要是正虚为主,标实不足,治当滋补肝肾、气血兼顾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络病理论从肠络病范畴探讨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从病因来看,放射线损伤为本病的外因,放射线属外来之毒中的火热毒邪,火热毒邪侵袭肠络,或新感而发,或伏于肠络后发,毒致络损,引起肠腑功能失司;而内因多由于肿瘤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具有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放射线损伤进一步加剧了其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从病机上来看,火热毒邪外袭,毒损肠络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始动及加重因素;痰、瘀、毒胶结留滞,于肠络息而成积,痹阻肠络为病机关键;气血亏虚,肠络失养为其本,肠络空虚贯穿本病的始终,为放射性肠炎的发病基础。毒损肠络、肠络空虚、肠络痹阻,三者的病理演变体现了络病由气及血、易滞易瘀的特点。治疗上,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络以通为要"为总治则,根据络脉瘀滞或络脉虚滞的不同,采用祛邪通络、补虚通络的治疗方法,并注重分期论治、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19.
总结江一平对癌性疼痛病因病机的见解以及运用中药外敷癌瘤方治疗癌性疼痛的经验。江一平认为痰瘀互结、癌毒壅滞是癌痛的基本病机,癌毒壅滞为病机关键,“痰”“瘀”“毒”三者贯穿疾病始终,故治疗上以祛痰化瘀、解毒散癌为主要原则,祛瘀化痰为治疗根本,解毒散癌为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稽留毒邪发作为带状疱疹致病因素,气血阴阳不足为其发病基础,络损不复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关键。同时针对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络损、络瘀、络虚、络阻,确立清热解毒护络、活血化瘀通络、益气养血修络、搜风镇痉止痛的治疗方法和常用中药。临证应选择相应的最佳组合治疗方法,总以修复络损、恢复络脉功能、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