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更好的对临床这类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进行HAMD和HAMA测评分析,并用其与全国统一标准进行比较。分组并对其采用越鞠丸(川芎6g,苍术6g,香附6g,神曲6g,栀子6g)进行干预辅助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功能性胃肠疾患伴有焦虑和(或)抑郁心理异常者明显高于无功能性胃肠疾患人群,且抗抑郁药物的适量应用对治疗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义  陈冰 《中医药学刊》2001,19(4):320-320
  相似文献   

3.
情志疾病影响身心健康 ,已引起广泛关注 ,中医辨证论治独具特色 ,对情志疾病辨治多从心、肝、肾、脑入手 ,较少论及脾胃 ,笔者认为治脾胃当为綮要 ,兹将缘由述略如下 :1 情志疾病与脾胃关系密切①脾胃为情志生化之源 众所周知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并非无源之水 ,必然有其物质基础 ,因为脏腑的功能有赖于气之温煦、推动及血和津液的濡养和滋润 ,故情志的物质基础可归结为气、血、津液。而三者俱源于饮食水谷之精。《灵枢·营卫生会》说 :“人受气于谷”。《灵…  相似文献   

4.
情志因素与人体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过激或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长,即能引起情志内伤而致病。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临床医生在治身病的同时还要治心病,才能取得满意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情志因素与耳科疾病有密切联系,现从理论与临床方面作一阐述。1理论探讨情志指怒、喜、思、悲、恐、惊、忧等情绪变化,简称“七情”或“五志”。正常的情志活动,能调达脏气,助正抗邪,因“气贵舒而不贵郁,舒则周身畅达,郁则百脉违和”。但是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和创伤超越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使脏腑气血紊乱,气机逆乱导致疾病的发生。《灵枢·口问》曰:“夫百病之所生者,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可见情志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情志因素可直接作用于内脏而发病,也可导致脏腑气血失调,亦可影响病理过程而使病情恶化。祖…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理论认为情志是人体对于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正常反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过大,思虑太过,情志不遂,情志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中医治疗独具特色,对情志病的辨治多从心、肝、肾入手,而对脾胃论述较少。脾具有主思、藏营、舍意的功能,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是一身气机升降的通路,能够协调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又在调节情志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郭老师论治情志疾病的临证思路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理论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对临床、科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情志与疾病     
情志是对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意志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五脏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作用,使脏腑气血紊乱,则能导致疾病.情志活动失调,不仅影响着五脏的生理活动,而且可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及衰老进程.因此文献有喜伤心,大怒伤肝,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情志与疾病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阐述了情志的表现以内脏活动为基础。而情志的变化,又可影响脏腑机能的活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耳鼻喉科疾病临床常见多发,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缠绵难愈等临床特点,严重者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医药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不仅疗效稳定,而且具有一定优势,现结合临床体会做一粗略探讨。1 整体观念的优势 头为诸阳之会,耳鼻喉口腔皆位于头部,诸窍靠清气之养,依气血之濡才能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耳为肾之窍,鼻为肺之窍,喉为肺胃所系,同时,手足三阳经均不明程度地循鼻、入耳、经喉而广泛地与脏腑经络形成紧密联系,耳鼻喉诸窍与脏腑正是通过气血、经络、津液的沟通而形成一个有机的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即双心疾病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标准,且存在发病率高而医生对其辨识度低、患者对抗抑郁等精神药物的心理接受程度低、药物的疗效及患者受益度低等问题。从中医学角度论述双心疾病的病机、相互联系性及治疗,基于心主血脉失常、心脉受损这一双心疾病的根本病机,提出双心疾病的干预应从两方面着手,一则从情志障碍入手,治疗应着重调理肝气;二则从血脉入手,治疗宜益气健脾、化痰活血通络,同时还须根据患者心理及躯体症状的偏颇、有无精神诱因等症状表现,调整方药重点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1.
总结徐荣谦从胆肺着手论治小儿情志病的经验.其认为小儿体禀少阳、神气怯弱是本病发生的生理基础,胆气受损,外邪引动,魂魄不安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主张"以治胆为主,兼以调肺",在主方温胆汤的基础上,辨证加入治肺药物,以"温胆宁神,达邪于外",恢复胆腑清宁,截断外邪引动通路,使诸神自安,临床收效显著.并附验案2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浅谈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情志活动属于心理活动,从中医理论来说,则是五脏对外界事物一种能动反映.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脏腑功能活动及对疾病的防御,但是,当刺激超过机体所承受的阈值时,则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引发疾病,即:情志失调直接累及脏腑而致病;情志失调可致气机紊乱而致病;七情内伤,则气机逆乱,津液运化失常而生痰、瘀.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功能易受内外环境刺激及情绪因索的影响,胃肠道疾病是公认的心身疾病之一。本文将就情志因家与慢性胃肠疾病在病因和治疗关系上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介绍许双虹教授诊治小儿情志疾病的经验。许双虹教授运用五脏相关理论,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认为小儿情志疾病的病机关键为“脾不养心,痰蒙清窍”,提出从“培土养心”立法论治小儿情志疾病,治疗应以“培土助运,兼治他脏”为治则,主张通过健脾、补脾、运脾、醒脾等方法以调脾,常用党参、五指毛桃、黄芪以健脾,白扁豆、莲子肉、白术以补脾,苍术、鸡内金、麦芽、谷芽以运脾,柴胡、广藿香、木香以醒脾;并配合养神、滋肾、疏肝之法。临床用药时,提出宜运忌滞,药性以平和为贵,避免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作为开放式腔道,其内部定植有大量的微生物,是人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微生物与免疫相关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导致菌群的失调及易位,是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通过从脾胃论治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以达到同步治疗胃肠道疾病,是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洪素兰 《河南中医》1998,18(2):15-16
情志与外科疾病洪素兰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心理学,医学癌/中医病机乳腺疾病/中医病机近年来,对情志与内、妇、儿科疾病的关系论述颇丰,与外科疾病的关系述及者较少。兹就情志与外科疾病的关系,陈述管见,请同道斧正。1发病机理外界精神情志刺激若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冠心病(胸痹)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随着双心医学概念的提出,精神情志方面对冠心病的影响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中医角度分析胸痹与情志的关系,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案,将会对冠心病的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胸痹的方法,从情志方面着手进一步治疗胸痹。方法:从情志角度分析胸痹,结合胸痹的特点,对胸痹进行合理论治。结果:防治胸痹的发病要重视情志调控,对于过喜引起的心血瘀阻型胸痹,应当以疏通气血,通痹止痛为基本原则;对于由怒引起的气滞心胸型胸痹要重视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对于由思引起痰浊闭阻型胸痹,要重视通阳泄浊,豁痰开结;对于由忧或悲引起的气阴两虚型胸痹,要重视益气养阴,活血通脉;对于由恐或惊引起的肾阳亏虚型胸痹,要重视温补阳气,振奋心阳。结论:从情志方面论治胸痹,可为胸痹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阳萎,以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比较少见,而以功能性的较为多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阳萎是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的表现。现代医学认为,阳萎是勃起中枢受到抑制所致,而病因除少数器质性病变外,而多数其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