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能形成瘢痕、组织纤维化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危险因素。在中国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均有咀嚼槟榔的习惯。研究证实,嚼槟榔、吸烤烟和饮白酒可增加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风险。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口腔癌前病变,病理表现为慢性炎症、结缔组织内广泛的胶原纤维沉积、上皮固有层或其下结缔组织内的局部炎症改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癌变发生率为7%~30%。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治疗主要采用曲安奈德和丹参酮注射液行黏膜下局部注射,对改善患者的张口度及口腔黏膜的烧灼痛效果良好,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3%。本文就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病因、致病机理、诊断与治疗进行阐述,以供同道们临床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抽提11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F-PCR)检测MMP-2mRNA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颊黏膜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口腔黏膜进行比较.结果: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颊黏膜组织中MMP-2 mRNA表达高于正常颊黏膜(p<0.05).结论:MMP-2基因的表达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重塑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性地评价姜黄素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7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到2019年6月30日,搜集姜黄素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用RevMan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安奈德及单独曲安奈德治疗,同时记录疼痛 VAS 分值和张口度大小,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间 VAS 分值和张口度治疗前无差异(P >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总体病情改善(χ2=6.051,P <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χ2=3.429,P >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安全有效,优于单独使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收治的5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用药组和泼尼松龙组,各25例,常规用药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利多卡因治疗,泼尼龙松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槟榔提取物刺激口腔黏膜角朊细胞在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槟榔提取液刺激体外培养的角朊细胞,取细胞培养上清,MTT法观察细胞培养上清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槟榔提取液刺激的角朊细胞培养上清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培养上清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存在个体差异。结论:槟榔成分可能通过改变口腔黏膜角朊细胞的活性而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引起的口腔灼痛和张口受限的疗效。方法将丹参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混合均匀,局部注射到双侧病变颊黏膜下和翼颌韧带区,每周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观察颊黏膜色泽、弹性变化,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口腔灼痛症状和张口度。结果1个疗程后,35例患者病变区颊黏膜色泽均逐渐变红润、质地变软;自觉口腔灼痛症状均减轻或基本消退;其中29例患者张口受限得到改善,上下切牙切缘距离由治疗前的(17.05±4.31)mm,增加到(28.50±6.02)m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5);其余6例上下切牙切缘间距增加小于或等于2mm,张口度变化不明显。结论丹参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引起的口腔灼痛和张口受限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口腔黏膜病变下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7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采用曲安德奈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行双侧颊黏膜病变下局部注射.每周注射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每注射10次后间隔30 d,然后进行第2个疗程10次,间隔30 d,再进行第3个疗程的治疗,共注射30次.对临床疗程完成后12、24和36个月的开口度及双侧颊黏膜由灰白变红色面积进行评估,应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4例患者完成治疗全过程的疗效观察.早期组治疗3a后获净开口度(12.0±1.2)mm,中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4.5±2.4)mm,后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5.5±1.5)mm.颊黏膜的颜色和血管数量增多的程度,早期组在治疗追踪的第3年结束时,19例患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程度的有效率为100%,中期组为94.7%,后期组为90.7%.结论:曲安德奈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对患者开口度、病变黏膜颜色及毛细血管数量的恢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0岁,因口腔灼痛6月,张口受限2月就诊。检查:口腔双颊黏膜广泛变白、左颊黏膜扪及明显纤维条索,张口度17mm。病理检查确诊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治疗计划:戒食槟榔、戒烟;双侧口腔黏膜下注射丹参液(1次/周×10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口腔灼痛症状明显改善,双颊中前份黏膜变红,后份白垩色,左颊部散在纤维条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槟榔提取物对口腔黏膜角朊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探讨槟榔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口腔黏膜角朊细胞 ,用不同浓度槟榔提取物对其进行干预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不同干预时段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 :槟榔提取物干预角朊细胞 12h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量开始增加 ;并以剂量依赖关系增加角朊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量。结论 :槟榔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角朊细胞合成肿瘤坏死因子α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相似文献   

11.
槟榔碱对口腔黏膜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方法通过体外口腔黏膜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用免疫组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阳性率为(85.80±3.56)%,正常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中阳性率为(3.82±0.76)%。槟榔碱直接干预成纤维细胞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组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增强;角质形成细胞经槟榔碱预处理后与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强于无干预共同培养组。结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可能是槟榔成分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例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下切除双侧颊部翼下颌韧带前方区域纵行的纤维条索,术中被动开口度达正常范围后,剪取相应大小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覆盖黏膜缺损创面,间断缝合后,碘纺纱包加压固定。术后10~14d拆除纱包与缝线后开始开口训练,定期随访并进行类固醇皮质激素黏膜下局部注射等辅助治疗,通过伤口愈合、瘢痕软化及开口度改善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例患者双侧颊部纤维条索切除后形成的手术创面,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修复均获得成功,无感染或排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颊部原手术区黏膜红润,质地柔软,开口困难明显改善。术前开口度为(12.04±2.93)mm,术中开口度为(35.46±3.17)mm,术后6个月时的开口度为(29.33±4.28)mm,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手术治疗中的黏膜缺损创面,能够起到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与改善开口困难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口腔黏膜病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53,Ki-67蛋白过度表达;口腔异常增生上皮PCNA及细胞核面积分层计数的临床意义;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临床分析;儿茶解毒冲剂与昆明山海棠片治疗烂糜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比较。  相似文献   

14.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 ,具有癌变可能的疾病。OSF的发生与咀嚼槟榔习惯有关 ,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OSF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不够理想 ,本文将近年来OS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丹参治疗前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前后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验证丹参对OSF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经丹参治疗前后的OSF颊黏膜组织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OSF经丹参治疗后的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可接近正常细胞。结论:丹参治疗OSF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6.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病。本文对OSF的病名来由、病因、发病机制和病变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主要治疗方式仍为药物治疗.本文回顾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上治疗OSF的药物种类,并主张根据疾病的病程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槟榔碱诱发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微丝形态的改变,探讨槟榔碱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致病途径。方法使用甲噻唑四唑氮(MTT)比色法、划痕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5、10、20、40、80μg·mL^-1)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微丝形态的影响。结果5、10、20μg·mL^-1的槟榔碱可轻微提高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微丝聚合(P<0.05);40、80μg·mL^-1的槟榔碱抑制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微丝解聚(P<0.05)。结论槟榔碱改变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微丝形态分布,可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近年来研究发现 :口腔黏膜角朊细胞、多种细胞因子、铜、细胞免疫等因素与OSF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就这些因素在OS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与咀嚼槟榔有关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腔黏膜有烧灼痛、软腭区起水疱、硬腭部小黏液腺导管阻塞而出现小点状突起、口腔及咽部干燥感、软腭及悬雍垂纤维化致腭咽闭合不全时说话带有轻微的鼻音。临床检查时可见部分或全部口腔黏膜苍白.张口度逐渐变小以致张口困难;软腭部出现横行的纤维条索.伴有舌腭弓及咽腭弓的变短,悬雍垂皱缩(图1):双侧颊部黏膜苍白伴有纵行的纤维条索.尤以翼下颌韧带前方区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