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1例经内镜活检及病理诊断为胃癌、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并总结其内镜下的特点、部位及病理类型。结果21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12例,胃体4例,胃角4例,胃底1例。早期胃癌镜下分型中,Ⅰ型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黏膜内癌13例,黏膜下层癌8例,其中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1例;高、中低分化管状腺癌10例,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及乳头状腺癌1例。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增强对内镜表现及病理认识,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凡癌肿限于粘膜内或浸润及粘膜下,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早期胃癌。前者称粘膜内癌(M癌)或原位癌,后者称浸润癌(Sm癌)。此外,癌灶≤1.0cm称小胃癌,≤0.5cm者称微小胃癌。早期胃癌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故临床上致力于早期胃癌的检出。自纤维胃镜应用以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尤其日本近年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有的报告已占胃癌的40%以上;国内最高有达29.5%者,但一般仍在4~9%左右,甚至更低。近十余年来华东医院共检出早期胃癌75例(占7.8%),其中小胃癌12例,微小胃癌6例;南方医院共检出16例(占5.4%),其中小胃癌5例。现就两院纤维胃镜检出早期胃癌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要时刻想着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1962年日本内窥镜学会提出了早期胃癌形态分类法,分为三型。Ⅰ型为隆起型;Ⅱ型为浅表型,再分为三个亚型,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 02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6年来的年代变化趋势,以期为早期胃癌人群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2001年1月~2016年12月诊断的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因素、不同年代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166 260例行胃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胃癌患者4 846例,检出率为2.91%,早期胃癌患者1 025例,早期胃癌检出率为0.62%,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比例的21.2%。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0.78%vs 0.44%;χ~2=78.924,P0.001)。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年龄分布中,40岁、40~49岁、50~59岁、≥60岁4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分别为0.20%、0.48%、0.60%、0.92%,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635,P0.001)。临床病理特征分布:肿瘤最大径≤2 cm者占64.20%;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48.00%)、胃体(30.73%)、贲门/胃底(21.27%);肿瘤浸润至黏膜层638例(62.24%),脉管浸润44例(4.29%),神经侵犯99例(9.66%),淋巴结转移174例(16.98%),分化型611例(59.61%),有合并溃疡者467例(45.56%)。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182例(17.16%);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127例(12.96%)。近16年来胃镜检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代变化趋势分析发现最大径≤2 cm的胃癌的检出例数及构成比逐年增加,尤其是2010年以后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黏膜内癌的检出比例逐年上升(P=0.007),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检出例数及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3)。结论早期胃癌检出率逐年升高,其中直径≤2 cm胃癌、黏膜内癌、未出现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个体化手术的淋巴结廓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按日本胃癌治疗规范进行手术的101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均为下部癌,总的转移率为15.8%,第1站(N1)及第2站(N2)分别为10.9%及4.9%。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病理类型有关。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7.9%,明显高于黏膜癌(6.9%,P<0.05)。微小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0%,随着肿瘤最大径的增加,1.1~2.0cm及>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增至14.8%及27.5%(P<0.05)。高分化早期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2%及19.6%。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N1受累频率最高的是第3组淋巴结,受累频率为50.0%,其次为第6,4组及第5组淋巴结,分别为37.5%、31.3%及12.5%;在N2中,第7,8a组及第9组的受累频率依次递减为25.0%、12.5%及6.3%。黏膜癌仅累及N1淋巴结,而黏膜下癌转移至N2的频率明显增高;微小癌无淋巴结受累,小胃癌仅累及到N1淋巴结;而最大径在1.1cm以上的病例,累及N2淋巴结的几率明显增加;高分化早期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N2淋巴结受累的频率亦显著增加。结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在淋巴结廓清效果上和标准D2根治术是一致的。因此,个体化术式的选择达到了根治、低侵袭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发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行根除性手术治疗的22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70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17例。粘膜内和粘膜下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病例分别为38例与179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溃疡、淋巴浸润、血管侵入及侵入深度;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浸润、血管侵入深度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节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淋巴管周围血管侵入及其侵入深度为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谭洪力 《现代保健》2011,(6):185-186
目的 探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治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胃癌的早期诊治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1)24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14例,胃角部6例,胃体小弯4例.癌灶直径0.5 ~2.9 cm,平均直径1.3 cm.肉眼分型属I型(隆起型) 8例,IA+ QB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7 例, Ic型(表浅凹陷型)3例,Q型(凹陷型)6例.组织学分型属黏液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5例,黏液细胞癌9例,4例分型不明确.(2)经过手术治疗,24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4 d.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复发后经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廖翔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56-1257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03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23例,给予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观察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结果病变部位:胃体部7例,胃底部5例,胃角部2,胃窦部9例,23例癌灶部位均为单发。病灶大小:直径1-20mm有6例,超过20mm有17例,最大直径63mm。病灶类型: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Ⅱc型2例,Ⅲ型5例,Ⅱa+Ⅱc型2例,Ⅱc+Ⅲ型3例。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7例,印绒细胞癌6例,类癌1例。X线表现:息肉样隆起状肿物、平坦病变区呈现浅表龛影、腔内凹陷龛影、贲门区结节状肿物、胃小区病变破坏。病变深度:病变侵犯黏膜层6例,黏膜下层17例,无淋巴结转移。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分析诊断出黏膜癌4例,符合率66.67%;黏膜下层癌10例,符合率58.82%。结论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早期胃癌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5年元月至1997年9月共作胃镜检查1002例,检出胃癌93例,检出率为9.29%,其中早期胃癌5例,占胃癌检出数5.35%,其它88例均为进展型胃癌。 1.早期胃癌5例均经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癌肿的浸润深度仅1例限于粘膜层,其余4例均限于粘膜下层。 (1)内镜分型:Ⅱ_b型1例、Ⅱ_c型2例、Ⅲ型2例。 (2)部位分布:贲门小弯侧2例,胃体上部1例、胃角小弯侧1例,胃角及胃窦部1例。 (3)组织学分类:5例均为腺癌,以高分化管状腺癌最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86例60岁以上老年人经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症状、病灶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病理特点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中,男性137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70岁;肿瘤发生部位:上区12例、中区33例、下区140例,全胃弥漫型1例;肿瘤大小:≤5cm134例,5年生存率35.1%,5cm52例,5年生存率19.2%;病理分型:腺癌153例,印戒细胞癌18例,黏液腺癌15例,合并淋巴结转移114例;手术方式:行根治手术157例,行姑息切除25例,联合脏器切除4例;其中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5%、45.2%、36.3%,行姑息手术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早期胃癌临床症状不典型,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适、隐痛、吞咽困难、消瘦及贫血为主,肿瘤多发于胃窦、胃体,以腺癌为主,确诊时为晚期,多合并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应根据全身情况、癌肿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而定,力争行根治性胃切除术,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06年至2015年接受手术病理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患者组织病理检查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768例(59.99%),浆液性腺癌878例(29.79%),透明细胞癌177例(6.01%),黏液性癌124例(4.21%).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NPC组)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PPC组)患者肿瘤分级、组织病理学、淋巴结转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930、39.846、16.032,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术后辅助放疗、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66、3.280、1.024,均P>0.05).PPC与肿瘤分级Ⅱ级和Ⅲ级、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癌、淋巴结清扫数目>10、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543、0.598、0.412、0.478、0.590、0.619、0.732,均P<0.05).肿瘤分级Ⅱ级和Ⅲ级、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粘液性癌、淋巴结清扫数目>10、淋巴结转移是PPC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0、2.88、1.88、2.05、1.45、1.33、11.00,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提示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高,虽然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不再是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标准之一,但是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病学杂志》2013,(8):561-568
<正>1范围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CEA:(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4诊治流程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分析淄博地区71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和诊疗等临床资料,探讨子宫颈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淄博市中心医院妇科71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结果:7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2岁(29~71岁),≤50岁47例,>50岁24例。体征:菜花状外生型14例(19.72%)、糜烂溃疡型48例(67.60%)和宫颈光滑9例(12.68%)。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53例(74.65%)、腺癌14例(19.72%)和腺鳞癌4例(5.63%)。结论:淄博地区妇女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与年龄无关,临床分期与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肌层浸润情况相关。应加强普查教育以及早期诊治,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恰当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个体化手术的淋巴结廓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按日本胃癌治疗规范进行手术的101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均为下部癌,总的转移率为15.8%,第1站(N1)及第2站(N2)分别为10.9%及4.9%。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病理类型有关。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7.9%,明显高于黏膜癌(6.9%,P〈0.05)。微小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0%,随着肿瘤最大径的增加,1.1~2.0cm及〉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增至14.8%及27.5%(P〈0.05)。高分化早期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2%及19.6%。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N1受累频率最高的是第3组淋巴结,受累频率为50.0%,其次为第6,4组及第5组淋巴结,分别为37.5%、31.3%及12.5%;在N2中,第7,8a组及第9组的受累频率依次递减为25.0%、12.5%及6.3%。黏膜癌仅累及N1淋巴结,而黏膜下癌转移至N2的频率明显增高;微小癌无淋巴结受累,小胃癌仅累及到N1淋巴结;而最大径在1.1cm以上的病例,累及N2淋巴结的几率明显增加;高分化早期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N2淋巴结受累的频率亦显著增加。结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在淋巴结廓清效果上和标准D2根治术是一致的。因此。个体化术式的选择达到了根治、低侵袭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88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大体分型以Ⅱ型(浅表型)占大多数,组织学分类以管状腺癌为主。发病部位集中于胃窦部和胃体部,尤其是胃窦小弯侧最为多见。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来制定治疗方案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讨论EGF在食管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GF在50例食管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EGF在50例食管腺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和22%。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EGF表达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本组研究三年生存率59.6%,五年生存率42.5%,预后单因素分析: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短(P=0.010),临床分期高的比临床分期低的5年生存率短(P=0.005),EGF阳性的患者比EGF阴性患者生存时间短(P=0.041),分化程度低的比分化程度高的生存时间短(P=0.006),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大小有无烟酒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GF在食管腺癌中表达增高,且该表达与食管腺癌的浸润、发展、转移呈现一种相关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和BDNF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34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对应的阳性淋巴结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rkB和BDN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9.4%,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一例表达.TrkB和BDNF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浸润至胃壁全层、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浸润至胃壁全层、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Ⅰ~Ⅱ期(P<0.01).胃癌转移患者TrkB和BDNF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76.5%,26/34;70.6%,24/34)较原发灶(85.3%,29/34;82.4%,28/34)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kB和BDNF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表达增强提示肿瘤可能已发生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抑酸疗法对胃癌患者首次胃镜检查诊断的干扰程度及相应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经胃镜与病理检查最终证实的胃癌患者,包括胃体腺癌与胃窦腺癌.根据首次电子胃镜检查前抑酸剂[H2受体阻滞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分为H2RA治疗组、PPI治疗组及对照组(未用抑酸疗法),比较各组的胃癌漏诊率.结果 H2RA治疗组胃体腺癌和胃窦腺癌的漏诊率分别为6.67%和10.77%,PPI治疗组的漏诊率分别为9.43%和12.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7%和2.63%).漏诊患者以早期胃癌Ⅱc型及进展期胃癌Ⅱ型、Ⅲ型为主.结论 抑酸疗法在胃镜检查前的不恰当应用,对某些胃癌的及时诊断产生负面影响,致使部分患者漏诊,甚至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黄弘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42-2443,244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距离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本组4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腋淋巴结转移15例,占35.71%;无转移27例,占64.29%;肿瘤大小:≤2cm15例,占35.71%,2~3cm18例,占42.86%,3~4cm5例,占11.90%,﹥4cm4例,占9.52%;Her-2/neu阳性12例,占28.57%,阴性30例,占71.43%;组织学分级:Ⅰ级9例,占21.43%,Ⅱ级19例,占45.24%,Ⅲ级14例,占33.33%。对局部浸润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69,P﹤0.05),腋淋巴结转移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58,P﹤0.05),Her-2表达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0,P﹥0.05),组织学分级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9,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与其局部浸润距离呈现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判断依据;而Her-2表达、组织学分级与肿瘤浸润距离无相关性,而且取材简单,可作为浸润性导管癌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主要依据,不能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相关性。方法 31例早期胃癌和8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及活检检查,早期胃癌部分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手术病理证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的表达。结果早期胃癌病人的癌组织的MMP-2表达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织的表达(P<0.01),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1);低分化早期胃癌组织亦过度表达。结论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MMP-2相关;早期胃癌可能出现淋巴转移,应局部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据随访期间临床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7例,生存者)与预后不良组(22例,死亡者),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单因素COX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均为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1年生存率均分别较肿瘤分期Ⅰ~Ⅱ期、有辅助治疗、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无脉管癌栓患者更低(均P<0.05)。结论 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