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调养身心,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实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以乱治未乱"。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通过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并持之以恒,才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运行的有序协调,实现健康状态,达到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思乾 《现代养生》2011,(10):28-32
中医养生观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介绍中医"治未病"理念及发展现状和健康管理模式的理念,分析健康管理的规范化程序,提出在其中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设想。方法: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的中医预防保健模式和中医干预。结果: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从整体的状态把握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并以状态的调整为主要调理和治疗方法。结论:发展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予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探索新的中医体质预防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20,(1):90-92
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启动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战略,以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探索,从加强科普宣传"治未病"文化提高大众认知、产学研结合推广"治未病"适宜技术、"治未病"养生康复指导平台的建立与前景等方面阐述分析,表明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特色社区治未病服务平台,不仅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拓展中医药服务有重要意义,亦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医疗保障压力以及推动医疗改革,完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医养生观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61名到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通过现场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接受度及需求内容。结果居民对将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接受度较高,需求很大。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模式能够满足人们对预防保健、健康养生的多样化需求,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卓然 《现代养生》2013,(15):27-28
2012年11月7日,全国第一家以预防与保健为主的医疗门诊——天津市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天津中医医学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7年开始启动中医"治未病"建设工程,是全国中医"治未病"首批13家试点单位之一。此举被认为是将养生为目的的祛病保健作为医学新门类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即采用各种预防的方法,避免疾病的发生。"治未病"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内容广博。当前,随着回归自然热的逐渐兴起,人类追求返璞归真,养生保健,绿色疗法,"治未病"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祖国传统医学一贯主张"上工治未病"。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历代医史文献对"治未病"的记载,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未病"的涵义。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中医养生理论中的治未病思想与药膳食疗法对养生的作用,并从一些中医古籍中找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岳新 《现代保健》2010,(17):177-178
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进一步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养生、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诗】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①谨而慎。不遵医嘱祸临头,谨于摄养②病难存。【注释】①三治七养:三分治疗七分养护。这是中医从整体视角辨证施治的医疗原则。②摄养:即养生。这是中医积极预防疾病,重在"治未病"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中医是我国的民族医学,中医学的学科体系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治疗体系,中医治病的理法方药;第二是预防体系.包括养生保健问题,中心是治未病思想,防患于未然.把预防问题放在第一位。保健养生是中医的强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和经验.创造了许多具有东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是惠及民生的重大课题,是医学模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不足。通过对政策执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完善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建设专业化的"治未病"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且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及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卫生》2008,(3):22-27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治未病”一词始见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治未病”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其思想价值奠定了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上工治未病”成为历代医学家追求的至高境界。 几年前,吴仪副总理提出了开展“治未病”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项目,正在试行一项简称KY3H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一个融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国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日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就“治未病”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就是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我们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本质含义,就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忧虑,即对健康及寿命的担忧。有了担忧,就需要我们主动去预防它。在任何疾病还未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情况下进行预防,从而调节亚健康状态是"治未病"思想的核心范畴。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就是着眼于如何去对整个生命进程进行把握及总体维护,不管是分辨健康状态,还是提前发现疾病的苗头,其最主要是能够防止疾病的发生及变化。近年来,"治未病"思想在治疗疾病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及特点,并且获得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本文从"治未病"思想着手,探讨临床如何应用"治未病"思想,更好地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6.
孔令乾 《家庭医学》2021,(12):18-19
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医药健康文化中的瑰宝之一.《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所谓"治未病",简单地说,就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之后,历代中医大家对疾病预防的思想均有论述,逐渐形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三防"理论体系.探讨中医以"三防"为主的预防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所提倡的"三级预防"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理论精髓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意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2008年4月,长宁区积极创建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区工作,2008年10月经市卫生局批准,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落户长宁区,本中心也成为了上海市首批“治未病”试点单位。在试点实施过程中,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有中医特色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率先提出治未病原则,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的不断发展,洽未病已有了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负担的不断加重也给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学强调的运动、心理、饮食、生活方式、气功等方面的中医未病养生理念对现代人们的养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为建立中医药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县级中医医院发展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3》打造"治未病"健康工程以县中医院为1个龙头,组建涟水县中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发挥起全县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以针灸推拿科、老年病科2个科为中医"治未病"中心,开设病床100张,完善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和功能,探索中医预防保健新途径;以时码镇、大东镇、朱码镇卫生院为3个站点,建成涟水县中医院"治未病"运行网络,广泛开展中医健康体质辨识、中医养身保健和"治未病"健康知识的宣传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苏碧莹 《现代保健》2010,(12):145-146
通过探讨张仲景“顾胃存津”、“四季脾旺不受邪”、“实脾”等顾护脾胃的思想,为I临床用药及养生提供借鉴。运用“顾护脾胃”养生法,建立“治已病”更要“治未病”的养生预防观念,从而达到中医阴阳平衡的最高境界——养生长寿,及《伤寒论》中“保身长命,以养其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