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世纪初,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华夏大地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中医学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形成了名医荟萃的局面。萧龙友(1870~1960年)、施今墨(1881~1969年)、汪逢春(1882~1948年)、孔伯华(1884~1955年)四位名医即悬壶于自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北京。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并任命医术精湛、负有盛名的这四位医家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京城四大名医”之称便由此产生。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华夏大地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中医学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形成了名医荟萃的局面。萧龙友(1870~1960年)、施今墨(1881~1969年)、汪逢春(1882-1948年)、孔伯华(1884~1955年)四位名医即悬壶于自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北京。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并任命医术精湛、负有盛名的这四位医家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京城四大名医”之称便由此产生。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健康必读》2009,(1):52-52
萧龙友,前清拨贡,是解放前后京城的名医。他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三人被合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他治病素以诊断高明而为人所敬重。在医疗上他既全力以赴,却又从不吹嘘。他曾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蒋介石、段祺瑞、吴佩孚等名流看过病,都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诊治。1916年5月27日晚,萧龙友用过晚饭,正在家中翻看医学典籍,门外传采咚咚咚的敲门声。  相似文献   

4.
屠金城教授早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后又拜京津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先生为师,同时亦随姚仲翔、萧龙友、翟文楼等名医学习。是目前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孔氏医学嫡传者之一。从医50余年,现任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的屠老早已誉满京城。  相似文献   

5.
萧龙友是“四大名医”之首. 熟读典籍自学医 萧龙友(1870~1960),本名方骏,字龙友,别号“蛰蛰公”、 “息园老人”、 “息翁”,解放后改号为“不息翁”.他在四大名医中年龄最大、辈份最高,为“四大名医”之首. 萧大夫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官宦人家,可以说是官宦子弟. 萧龙友是家中的长子,自幼天资聪颖,又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每天诵习诗书,熟读四书五经,对中国的历史、文学等从小就耳熏目染,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同时也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每当家中来客,萧龙友都会在客人面前背诵诗书作为待客之礼.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萧龙友,从小深受祖辈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郗效 《大众健康》2012,(12):68-70
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50年代担任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曾为周恩来总理看过病;六十年代,陆续将自己的数百个秘方无偿献给国家。1969年,施今墨病逝于北京。  相似文献   

7.
月古 《药物与人》2008,(10):41-41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原名毓黔,字奖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相似文献   

8.
施今墨,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大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不仅擅用大方治顽疾,还可用小方治重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有一个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四处求医问药,皆无一效,请施今墨诊治。施今墨一番望闻问切后,未开任何处方,嘱患者购买松子,每日3次,每次一捧,咀嚼至松子仁呈白乳状时咽下。患者遵从医嘱,待一麻袋松子嚼食完毕,心脏病诸症渐轻至消失。  相似文献   

9.
船舷 《长寿》2009,(9):58-58
他12岁时就拜宫廷画师许崇勋为师学习山水画技法,启功先生是他的同窗好友。19岁时,拜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为师,悬壶济世。此后70多年,他不知为多少人消除了病痛,现在在北京同仁堂的诊室,仍闪动着他为患者望闻问切的熟悉身影。  相似文献   

10.
<正>健康故事我们家与中医的渊源要从母亲云娘说起,云娘是个教书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今年已经92岁的云娘是我的偶像,她常言:"郎中的心都是善良明亮的"。母亲和父亲的婚姻就是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保的媒。  相似文献   

11.
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对消渴病的认识,着重从气虚与阴虚入手,在治疗原则上则以健脾胃,补正气,同时兼有滋阴去热,生津润燥,灵活运用。本文对施今墨先生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12.
清代名医陈修园,其医术高明,蜚声远近,流传到后世的医书就有30多册。可是,这样一位名医,也存在着尊经泥古的倾向。由十他崇古太甚,食古不化,屡次误治怀孕的妻子,致其多次流产。陈修园的妻子患有习惯性流产,每当怀孕3个月时便见红阶坠。陈修园遵金元四大名  相似文献   

13.
题有“京城名医馆”几个大字的方匾就悬挂在北京东城区鼓楼中医院的门口。端庄、凝重、古色古香…… 在名医院坐堂应诊的医生,一色儿全是北京的名老中医。他们当中有早年京城四大名医的传人,也有旧时皇帝御医的门人弟子。现如今他们都是国家级教授或是北京市政府认定的中医流派重点继承对象。 名医馆的馆长、鼓楼中医院院长的陈文伯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  相似文献   

14.
神医华佗     
为了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人们常常会用“华佗在世”、“神医复生”来形容。的确,拥有高超医术的古代名医华佗,在我国医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专家简介李辅仁,1919年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1939年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成为施派之嫡传弟子。1954年至今,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保健医疗和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路人 《长寿》1998,(12)
龚廷贤字子才,号运林,江西金溪人。明代名医、养生家,一生访师治学,研讨医术,著有《种杏仙方》《万病回春》等书,有医林状元誉称。享年97岁,是当然的寿星。 龚廷贤医术高明,尤重视养生保健。他倡  相似文献   

17.
开展“名医奖”评选促进医学人才成长陈婉芬为表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且在临床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进一步促进高级医学人才成长,北京医科大学于1992年设立了"名医奖",有8位专家荣获名医的光荣称号。一、评选条件与程序(一)"名医奖"的评选条件:我...  相似文献   

18.
张永泰  小琴 《健康》2009,(11):59-59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叫华佗。各种疑难杂症,他都能治愈,因此声名远播。有个郡守得了重病,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到处求医,均不奏效。听闻名医华佗医术高明,特地远道而来找华佗医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对药"就是弘扬祖国医药学的一株奇葩,是古今医家对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所谓"对药",就是两种性质、作用相同或相对的药物的组合:通过药物的合理配对,改变或调整药物原有的功效主治,取得一种新的、更佳的治疗效果。对药不是随意的两味药的凑合,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律:①相助配对,把两种性能类似的药物配合成对,使之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②相制配对,就是用一种药物去抑制、缓和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且能加强疗效;③寒热配对;④动静配对;⑤散收配对,二药相伍,一散一收,开合相济,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⑥升降配对。其组方简便、临床实用,且无不收到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出色疗效,充分体现出药物配伍的技巧。我国著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生前临床处方时,常以两药配伍应用,习用"对药"两百余个,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弘扬施门医术,施今墨老先生的得意门生吕景山教授就施氏对药做了五十年的研究探索,并将其收集、整理,编写成书,几次修订再版,定名为《施今墨对药》。该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对指导中医临床起着重要作用。本栏目在其编写的《施今墨对药》一书的基础上,由作者本人详细介绍施今墨先生常用对药,包括每对药的组成、单味功用、...  相似文献   

20.
李氏骨伤科,起源于晚清时期的广东佛山,横跨三个朝代,时至今天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探究个中原因:首先李氏骨伤科第三、四代传人在医术方面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父辈学术精髓,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基本因素,然而这点只可以成为名医,要将一个著名的流派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有非医术层面的因素,这样才能完整地揭示李氏骨伤科长盛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