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牙龈下残根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根管治疗术、冠延长术、钉桩核冠修复前牙龈下残根,经3年追踪随访,临床检查桩核冠修复效果.结果 24例34颗经治患牙中,根折1颗,冠缘暴露1颗,32颗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是保留前牙龈下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延长术结合桩核冠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前牙缺损患者25例(共28颗患牙),缺损断面最低点均在龈缘下3 mm以内,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行冠延长术;术后8周开始桩核冠修复,随访观察修复后1、6、12个月的牙根松动度、牙周组织情况、修复体边缘和稳定性。结果: 随访1年,患者牙龈健康优于术前,术后修复成功率为89.28%。失败3颗,其中牙根松动1颗,牙龈退缩、冠边缘暴露2颗。结论: 牙冠延长术对前牙龈下残冠保存修复效果满意,牙周组织健康、修复美观稳定,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外伤前牙牙冠过短或缺损至龈下的患牙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伤后松动度≤Ⅰ度,牙冠折断至龈下≥3 mm的前牙52颗,对患牙完成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及根向复位瓣手术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6周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常规桩核冠修复。结果:所有患牙术后获得足够的临床冠长度,残根断端产生有效的箍效应。术后对患牙进行跟踪随访,患牙龈缘色泽正常、高度与邻牙相协调、全冠边缘密合。患者对患牙的功能、美观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对于外伤前牙的成功修复有重要意义,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手术的细节及修复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牙体缺损至龈下患牙的保存方法比较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至龈下患牙的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和牙根牵引术分别对3颗、30颗和12颗已做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缺损至龈下患牙进行处理,暴露牙根断面,桩核冠修复后进行1~2年随访。结果:切牙龈组预后效果最差;龈下缺损较小的患牙,牙冠延长术和牙根牵引术的效果都较好;但缺损较深的患牙,牙根牵引术的效果优于牙冠延长术。结论:龈下缺损较小的患牙,可作牙冠延长术,但缺损较深的患牙,最好做牙根牵引术。临床上在适应证范围内应尽量先做牙根牵引术再做桩核冠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前牙龈下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颗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外伤前牙进行正畸牵引至平龈后行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桩冠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前、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PD、SBI、TM值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在修复前明显增加,但随时间延长逐渐稳定。结论: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桩冠修复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患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采用分根术联合牙冠延长术保存治疗下颌磨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共42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冠部缺损至龈缘或龈下的下颌磨牙残冠残根,联合应用分根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保存治疗并用钛合金桩核-联冠修复,随访2年.结果 完成随访的39颗牙中有32颗牙咬合、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联合应用分根术和牙冠延长术并行钛合金桩核-联冠修复,可有效地保存治疗下颌磨牙残冠残根并恢复其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7.
根牵引术联合桩核冠修复前牙严重冠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牙冠折后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尤其断端位于龈下较深时。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冠延长术,但往往因修复体牙合龈距离过大,美观效果差而失败。我们采用根牵引术联合桩核冠修复前牙严重冠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1材料与方法1.1病历选择18例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10~35岁,  相似文献   

8.
牙体缺损至龈下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至龈下的残根及牙周组织三种处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刀切除牙龈、冠延长术和根牵引术分别对4颗、24颗和10颗已做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患牙进行修复响处理,做桩核冠修复后进行l~6年随访。结果:切牙龈组预后效果最差,做根牵引术组病人的满意率最高。结论:临床上在适应证范围内应尽量先做根牵引术再做桩核冠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至龈下2mm的磨牙,经桩核冠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4例97个冠部缺损至龈下的磨牙行牙冠延长术,重建牙龈上皮附着,再行桩核制作及全冠修复。结果:在修复后三年多时间内,仅1个磨牙因根折而修复失败,其余病例均达到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冠部大面积缺损至龈下的磨牙应用牙冠延长术后行桩核冠修复治疗,可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牙外伤致冠根折牙根的保留及修复方法.方法 22例共33颗外伤冠根折上前牙,其腭侧断端均位于龈缘4 mm以下,通过高频电刀腭侧牙龈成形并完成根管治疗,采用钛合金或金合金核桩冠修复.结果所有患牙在修复后短期内均取得理想的外形和功能,随访0.5~3.0年,牙龈无红肿、萎缩,无牙周袋形成,修复体无松动,X线片示牙周及根尖均无异常.结论对于外伤冠根折前牙,经牙龈成形,采用钛合金或金合金核桩冠修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过正畸和牙周治疗方法,使龈下前牙残根经桩核冠达到保存性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单颗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 mm以内的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采用正畸牵引和牙周治疗,牵出龈下残根于龈上,保持患牙及牙龈稳定3个月后,再行桩核冠修复,对修复后的患牙进行2年内的跟踪随访。结果:26例龈下残根经桩核冠修复后,24例修复体边缘密合,无松动,牙龈无炎症。X线片示根尖无阴影,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1例患牙在修复8个月后,出现桩核冠脱落,1例患牙修复14个月时出现牙颈部牙襞裂,修复成功率92.3%。结论: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对龈下3 mm以内的前牙残根可成功保留,以进行桩核冠固定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上颌磨牙冠根折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手术后,行桩核冠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腭尖劈裂至牙龈下3~6mm的上颌磨牙23颗,分为4mm组、5mm组和6mm组,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术即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重建牙生物学宽度,术后4周进行金属桩核冠修复。修复后即刻和1年检查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并测量手术牙和对侧同名牙的力值和患者满意度。结果6mm组术牙中有1例术中出现基牙Ⅰ°松动,术后1周、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年复查松动度未出现明显变化;5mm组术牙中有1例在修复后9个月根折,其余术牙术后牙龈健康、未出现牙齿松动。修复后即刻和1年时,术牙力值与对侧同名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缘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患者对冠修复体功能满意。结论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作为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术,扩大了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可以应用于临床上颌磨牙劈裂牙的保留。  相似文献   

13.
石英纤维桩与铸造桩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石英纤维桩与镍铬合金铸造桩用于前牙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颗牙冠缺损2/3~4/5的前牙,分为2组,纤维桩组40颗,石英纤维桩树脂核修复,铸造桩组40颗,镍铬合金铸造桩核修复,2组均采用全瓷冠修复。修复后6、12、24个月复诊,观察有无龈缘着色、冠松动、桩冠脱落、根折及X线片评价根尖周状况。结果随访2年,2组80颗患牙的X线片根尖周均未显示异常;纤维桩组有1个全冠松动脱落,重新粘接后未再脱落;无龈缘着色及桩折断;无根折发生。铸造桩组有5个修复体龈缘着色,1个桩冠脱落,2颗患牙发生根折。修复后24个月,纤维桩组成功率97.5%,铸造桩组成功率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结论石英纤维桩用于前牙修复,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69例患者,共136颗患牙,均为上下前牙残根或残冠,备牙后龈上剩余牙体组织小于3 mm的10颗,备牙后龈上剩余牙体组织3 mm以上者126颗,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采用玻璃纤维桩制作桩核,Procera氧化锆全冠修复。对修复效果进行随访评价。结果随访12~48个月,未发现根折;131个修复体边缘密合,未见松动,无脱落无继发龋损,牙周健康;有4颗牙发生纤维桩核松动脱落,有1颗纤维桩折断。成功率为96.32%。所有患者对修复体美学效果均感满意。结论对前牙残根残冠使用玻璃纤维桩Procera氧化锆全冠修复美学效果良好,不易造成根折,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聚合瓷纤维桩核用于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沈阳市沈河区牙病防治所牙齿美容科就诊的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75例(患牙120颗),采用聚合瓷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随访观察3年。结果 120颗前牙桩冠修复无一例发生根折,桩核脱落、折断各2例,其余均修复良好。结论 聚合瓷纤维桩核是前牙桩冠修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聚合瓷纤维桩核用于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沈阳市沈河区牙病防治所牙齿美容科就诊的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75例(患牙120颗),采用聚合瓷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随访观察3年。结果120颗前牙桩冠修复无一例发生根折,桩核脱落、折断各2例,其余均修复良好。结论聚合瓷纤维桩核是前牙桩冠修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例患者的47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的上下前牙残根、残冠,采用玻璃纤维桩及树脂制作桩核,金合金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复,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5年,47颗修复体均无松动脱落,无根折,无龈缘变色。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短期临床效果稳定,但仍需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个别腭侧倾斜上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36颗腭侧倾斜的上颌前牙,21颗采用单纯切龈后冠修复,15颗采用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修复后6个月、2年随访,检查冠颈缘适合性、龈缘协调性,回访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价,评价患牙牙周健康状况,包括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牙齿松动度。结果 36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及2年复诊检查,患者对术牙功能的主观评价均满意,临床检查36个烤瓷冠的颈缘适合性好,龈缘协调性均满意,术牙均无松动。21颗单纯切龈后冠修复的患牙(χ2=0.43,P〉0.05)和15颗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的患牙(χ2=1.45,P〉0.05)牙龈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切龈后冠修复的患牙(F=2.98,P〉0.05)和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的患牙(F=1.52,P〉0.05)牙周探诊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个别腭侧倾斜上前牙美容修复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分根术联合铸造桩核冠技术保存修复重度缺损下颌磨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分根术联合铸造桩核冠技术保存修复重度缺损下颌磨牙临床效果。方法:对23颗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度缺损下颌磨牙进行根管和牙周基础治疗后予以分根,必要时进行牙半切除术或牙冠延长术。6周后,再进行铸造桩核联冠修复。结果:1颗患牙失败,另1颗失访。其余患牙都经过2年以上的临床观察,均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无明显不适。结论:分根术联合铸造桩核冠技术保存修复重度缺损下颌磨牙疗效确切,可行。  相似文献   

20.
田菊忠  王宏 《口腔医学》2011,31(7):419-42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前牙牙体缺损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的临床疗效。比较前牙重度牙体缺损运用冠延长术和未运用冠延长术后玻璃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182例前牙缺损患者的共295颗患牙,按牙体缺损程度分3类:Ⅰ类、Ⅱ类和Ⅲ类,按缺损程度所有患牙分为A、B、C、D、E五组,A组为Ⅰ类牙体缺损62颗,B组为Ⅱ类牙体缺损77颗,C组为Ⅲ类牙体缺损并保留2 mm以上牙本质肩领的患牙59颗,D组为Ⅲ类牙体缺损48颗,E组为Ⅲ类牙体缺损49颗,A、B、C、D四组均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E组采用牙冠延长术牙体颈部获得至少2 mm大小的牙本质肩领后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结果 A、B、C、D、E各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6.6%、85.4%、97.9%,其中A、B、C、E四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E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牙牙体缺损颈部留有至少2 mm大小的牙本质肩领,玻璃纤维桩核修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牙冠延长术后玻璃纤维桩核能有效修复重度前牙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