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髁突三维CT形态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成人下颌偏斜患者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分析髁突形态、三维特征,并比较双侧髁突对称性,为下颌偏斜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例下颌偏斜患者(18~30岁)的头颅进行螺旋CT扫描,在Mimics 8.13软件工作站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偏斜对侧髁突高度较偏斜侧增大(P<0.05);髁突内外径较偏斜侧增大(P<0.01);髁突后斜面长度、髁突后斜面倾斜角较偏斜侧减小(P<0.01).结论:下颌偏斜可引起髁突的非对称性改建,故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形态不对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SPECT-CT骨显像对成人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代谢及形态对称性研究。方法:对36例成人下颌偏斜患者行SPECT骨显像,对髁突、下颌升支、下颌角图像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采集进行三维重建,计算出放射性计数比值,并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后同机融合,根据双侧颞下颌关节解剖关系测量偏斜侧及对侧髁突的高度、内外径、后斜面倾斜角及后斜面长度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颞下颌关节各区域(髁突、下颌升支、下颌角)放射性计数比值均有所不同,偏斜侧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均低于对侧,且两侧放射性计数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偏斜侧髁突高度及内外径均较之对侧减小(P<0.01);偏斜侧髁突后斜面长度、后斜面倾斜角较之对侧增大(P<0.01)。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成人下颌偏斜疾病的诊断评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了解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差异及相关性。方法:对21例下颌偏斜患者拍摄颞下颌关节中位断层片,选择描述髁突位置及髁突和关节窝形态的15个指标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非偏斜侧的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较偏斜侧向前下移位;非偏斜侧的髁突高度、髁突上部高度较偏斜侧高;非偏斜侧的髁突前斜面斜度、关节窝后斜面的斜度较偏斜侧大。双侧髁突前斜面斜度与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呈正相关;髁突上部高度与髁突高度呈正相关;偏斜侧髁突后斜面斜度与关节窝后斜面斜度呈正相关;非偏斜侧髁突后斜面斜度与关节上间隙、关节结节高度呈负相关。结论: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具有形态学差异。双侧髁突形态的变化与其同侧关节窝形态的变化及其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及位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及其位置的变化.方法:对21例下颌偏斜患者和20例个别理想[牙合]志愿者拍摄颞下颌关节中位断层片,选择描述髁突位置及髁突和关节窝形态的15个指标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双侧关节结节高度、关节窝指数增大,髁突后斜面与水平基准线的夹角减小;偏斜侧的关节前间隙、关节前后间隙面积比,髁突高度、髁突上部高度减小;对侧的关节上间隙、髁突高度、髁突上部高度、髁突前斜面与水平基准线的夹角、关节窝后斜面与水平基准线的夹角增大.结论:下颌偏斜患者的双侧髁突和关节窝形态及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尤其以非偏斜侧髁突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对比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髁突的形态和位置。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40例,其中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20例(偏斜组),个别正常牙合患者2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拍摄CBCT,使用Invivo 5.0软件对CB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的差异。结果 (1)偏斜组患者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比较发现,在髁突形态方面,偏斜侧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突高度、髁顶高度均比非偏斜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髁突位置方面,偏斜侧髁突外间隙、上间隙和后间隙比非偏斜侧小;偏斜侧髁突前间隙、内间隙及髁突外突距比非偏斜侧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对照组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偏斜组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髁突形态方面,偏斜组偏斜侧髁突高度比对照组大,最大轴面面积比对照组小;非偏斜侧髁突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髁突位置方面,偏斜组偏斜侧髁突上间隙小于对照组,髁突内间隙、前间隙、髁突外突距及髁突与正中矢状面距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的形态和位置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偏斜侧髁突形态较对侧小,并向后上外方向移位。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的髁突高度比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侧下颌角点垂直向不调的骨性Ⅲ类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位置及上颌骨特征。方法 :对79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进行颅面部螺旋CT扫描,采用ProPlan CMF3.0三维分析软件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颏点偏斜程度分为对称组(S组:n=24)和偏斜组(n=55)。偏斜组中,根据双侧下颌角点有无垂直向不调分为2组,ASV组—双侧下颌角点存在垂直向差异(n=27),ASNV组—双侧下颌角点不存在垂直向差异(n=28)。测量7项髁突形态、位置指标以及9项上颌骨相关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偏斜组的偏斜侧髁突长度均短于偏斜对侧,两侧差值均大于对称组,上颌骨均存在自身不对称以及不同程度的三维方向不调。ASV组中,偏斜侧髁突轴与水平面的角度更小,髁突前后径更小。ASNV组中,偏斜侧髁突内外径更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显示,ASV组和ASNV组两侧髁突长度的差值均比对称组大。ASV组和ASNV组上颌骨存在自身不对称,偏斜侧上颌骨宽度大于非偏斜侧。ASNV组更有可能存在上颌骨横向不调。ASV组上颌骨左右侧垂直向不调大于ASNV组和S组,且偏...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7,(1):72-74
目的应用CBCT测量分析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在牙尖交错位拍摄CBCT,使用Invivo 5软件进行图像重建,选取所要研究的颞下颌关节区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组髁突长轴径、关节窝宽度、髁状突长度大于正常组,而髁突前后径、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和髁状突高度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髁状突和关节窝形态结构与正常牙合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CBCT数据分析成人骨性Ⅲ类水平型偏颌患者偏斜侧与非偏斜侧的牙颌对称性。方法 选取成人骨性Ⅲ类水平型偏颌患者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20.58±3.31)岁,对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取DICOM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三维重建,选择牙齿及上下颌骨标志点进行测量,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偏斜侧上下6转矩及UP、UF、Mx、LC、LF、LW、Go、Ag点到CMSP的距离大于非偏斜侧(P<0.05);LF、LW、Go、Ag点到FHP、CP的距离均小于非偏斜侧(P<0.05);偏斜侧髁突单位长度、颏单位长度、髁突内外径长度、下颌体总长度及升支高度均小于对侧(P<0.05)。结论 该类偏颌患者上颌存在牙齿及基骨的水平向代偿;偏斜侧下颌骨位置相对于颅上颌复合体更向上、向外、向后;髁突单位及颏单位可能在下颌体的不对称生长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锥形束CT研究面部不对称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面部不对称患者42例, 根据双侧升支高度的差异, 分为升支相似组20例, 升支不对称组22例;以20例面部基本对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拍摄大视野锥形束CT, 采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升支不对称组患者的对侧髁突直径明显大于偏斜侧[内外径:对侧(18.44±2.04) mm, 偏斜侧(16.18±2.18) mm, P=0.015;前后径:对侧(7.70±1.08) mm, 偏斜侧(6.73±1.81) mm, P=0.029]。对侧髁突前间隙[(2.68±0.68) mm]明显小于偏斜侧[(3.68±0.56) mm], P=0.002。升支不对称组的髁突内外径、高度以及前间隙的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升支相似组[髁突内外径差:不对称组(2.26±1.32) mm, 对照组(0.16±0.22) mm, 相似组(0.10±0.85) mm, P=0.003;髁突高度差:不对称组(3.41±2.94) mm, 对照组(0.04±0.57) mm, 相似组(-0.41±1.47) mm...  相似文献   

10.
咬合与髁状突形态的对称性间的相关关系解剖学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探讨髁状突形态对称性与咬合对称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观察32具颅骨的咬合关系,并根据是否存在产生不对称的非轴向咬合力的咬合关系而将其分为咬合对称组(17例)、咬合轻度不对称组(6例)和咬合明显不对称组(9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咬合;①第三磨牙伸长;②因后牙缺失久未修复而导致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的继发性错He;③后牙反He或锁He。髁状突形态对称性也分为对称(12例0、轻度不对称(15例)和明显不对称(5例),并用游标卡尺(精度0.02mm)测量其内外径和前后径。结果:①咬合对称程度与双侧髁状突对称程度有密切关系,即咬合对称者,双侧髁状突对称的比例比较高,咬合不对称者,其髁状突也多不对称;②髁状突大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内外径的差异,可能系样本的问题,前后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③咬合正常者,双侧髁状突形态不仅基本对称,而且其12侧髁状突的形态也基本一致。结论:咬合对称性与双侧髁状突形态对称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髁状突不对称的显著表现是内外径明显差异。此特点可能是咬俣异常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