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特征及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便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该院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常规CT上均可见广泛小透亮影、囊状影均匀分布于两肺,没有中央与周围型之分,也没有上中下野的差别,囊性气腔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HRCT上表现为两肺均匀薄壁小囊腔,所有囊腔囊壁完整,囊壁厚度为1~2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的疾病,CT尤其是HRCT扫描呈网状阴影或均匀分布的囊性气腔影应高度怀疑为PLAM,临床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LAM的临床表现特征、肺功能检查结果及CT征象.结果: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8、40和4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3例均有低氧血症.CT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多个小囊状透亮影,囊壁薄,厚度均匀,壁厚约1mm左右,HRCT囊腔影薄壁显示清晰.结论:PLAM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咯血、自发性气胸、乳糜胸及低氧血症,HRCT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病理与胸部放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淋巴管肌瘤病或称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病因不明、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1],主要累及肺、纵隔淋巴结及腹部淋巴结的少见疾病.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发生在育龄期妇女.由Burrel及Ross于1937年首选描述,Cornog及Enterline在1966年将此病命名为PLMA,是一类少见的、发生于特殊人群的、具有特别临床经过和预后的疾病[2].其病理特征是肺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壁、肺泡间隔、肺血管、淋巴管及胸膜的平滑肌进行性不规则增生,导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乳糜性胸水或腹水、间断性咯血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该病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以前只有病理检查才能发现,但是随着高分辨率CT(HR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影像科医师可以直接观察到这种改变,它在HRCT上表现为小囊状影及囊状影的壁.笔者将其有关病理及HRCT特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胸部X线片、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PLAM的临床和胸部X线片、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PLAM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2例),咯血(2例),反复出现的气胸(2例)和乳糜胸(1例)等.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阴影(2例)、蜂窝状透亮区(1例)、气胸(2例)和胸腔积液(1例)等;MSCT特征性表现:2例见双肺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薄壁、囊状透亮区,囊腔直径3~15 mm.1例广泛性囊变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并胸膜增厚、粘连,确诊后3个月死亡,余症状缓解出院.结论 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胸部X线片表现缺乏特征;MSCT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片、常规CT及高分辨CT(HRCT)表现。结果胸部X线片无特异性,1例胸部X线片无异常发现,1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的网状和线条状阴影,小蜂窝状或多发小囊状影,3例表现为气胸,2例表现为右侧胸腔积液。无一例发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规CT扫描虽然发现直径较大的囊腔样病变,但囊壁显示不清,HRCT扫描病变显示清晰,表现为两肺从肺尖至肺底弥漫分布的囊状改变,均有薄壁,壁厚约1mm,边缘清楚,厚薄均匀。大部分囊腔直径〈20mm。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HRCT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结果本组5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均匀分布的薄壁囊状影,直径5~20mm。其中双侧胸腔积液并双侧气胸1例。结论螺旋CT能全面显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特征性表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T(HR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胸部HRCT改变.结果 13例均为女性,年龄28 ~ 57岁,平均40岁.11例患者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均匀分布、多发的薄壁气囊影,直径数毫米至2 cm,囊壁厚1~2mm,气囊影无分布差异;囊腔周围为正常肺组织;2例患者弥漫分布大小不一囊腔、周围未见明显正常肺组织.1例患者左侧胸腔积液、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论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诊断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例PLAM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PLAM为一种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咯血、气胸、乳糜胸等,极易被误诊。胸部HRCT具有特征性改变,显示两侧对称弥漫性广泛囊状影。结论:对于年轻育龄期女性反复出现气胸、乳糜胸,胸部HRCT提示囊状改变,需考虑PLAM,预后差,无特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1概述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又称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为特征的多系统肿瘤性疾病。几乎所有LAM均发生于女性,尤其以育龄期女性为主,男性LAM病例极其罕见。LAM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LAM分为两类,包括无遗传背景的散发型LAM(S-LAM)和与遗传性疾病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相关的LAM(TSC-LAM)。  相似文献   

10.
史讯  陈望  郭荣 《现代保健》2011,(35):99-101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性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结果 常规胸部CT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状影;HRCT清晰显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圆形薄壁囊状阴影,病灶之间的肺组织正常.随着病程进展,囊状阴影有增大、增多趋势,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样改变,亦可成形态怪异的囊腔.结论 HRCT上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圆形薄壁囊状阴影,病灶之间的肺组织正常,再结合性别、年龄、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临床资料,应考虑PLAM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CT表现,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4例做CT增强扫描,3例做MPR重建。结果:10例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CT表现为单发大囊型2例,多发大囊型6例,多发小囊型2例;右肺受累4例,左肺受累6例;病变多累及单个肺叶,7例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病理检查为异常增生的管腔或腺瘤样结构。结论:CT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可靠方法,根据CT表现可推测其病理分型,提高病变检出率,对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支气管镜活检、胸膜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证实的肺癌性淋巴管炎的X线、CT及高分辨CT(HRCT)征象,评价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的原发恶性肿瘤分别是周围性肺癌13例、中央型肺癌2例、乳腺癌11例、胃癌6例、胰腺癌4例、肾癌3例、结肠癌1例。肺癌性淋巴管炎主要表现为胸膜结节、小叶核心结节、小叶内细网结节影、小叶间隔小串珠状增厚、支气管血管束串珠状增粗、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尤其是HRCT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癌性淋巴管炎的病理特征,是提示恶性肿瘤肺部淋巴管转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肺淋巴管肌瘤病 (LAM)临床罕见 ,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 ,LAM是以肺淋巴管、小气道和小血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异常增生为特征 ,引起肺淋巴管、细支气管及小血管狭窄或逐步阻塞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易出现复发性气胸。本文报告 1例并作文献复习。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5 1岁。因胸闷、间断小量咯血及活动后气急10年于 2 0 0 2年 3月 13日住院。患者自 1992年以来自觉胸闷 ,曾多次有整口咯血 ,颜色鲜红 ,活动后气急 ,并逐年加重。但发作无季节性 ,休息后能缓解、无夜间端坐呼吸、无发热。时有非刺激性轻咳 ,偶有少量白黏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基层医院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30例影像学上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的肺占位者,行CT下定位并穿刺病灶部位,抽吸组织块,送病理科检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病理诊断率92%;气胸发生率15%;咯血发生率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微创、安全、有效、能取得病理诊断,对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帮助,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肺部弥漫性疾病,在病程中.60%~70%的患者会并发气胸,且复发率可在70%以上~([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肾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平滑肌肉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均匀高密度肿块2例,高、低、等混杂密度,其内有坏死、囊变6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1例。CT增强扫描肿块多呈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液化、坏死征象。结论:肿块较大,坏死、囊变明显及肿块内出血为肾平滑肌肉瘤的主要CT表现,但其影像学表现于肾癌相似,术前难以鉴别,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影像学方面的改变。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曲菌病患者9例,均行X线平片及CT常规扫描3例,2个月后X线CT复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肿块样改变炎症样病变,粟粒样、肉芽肿或莽菌球,多发结节。其中5例CT出现“晕轮征”。结论肺曲菌病的早期影像学改变有肿块,多发结节,实变。CT影像学的“晕轮征”是肺曲菌病的特征性改变。CT可清晰显示特征性病变,可明确部位及范围,是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肿瘤标志物及肺CT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杭州某医院专科收治的176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血清学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肺CT与肿瘤标志物对肺结节性质的判断价值。结果 176例肺结节患者中,65.9%为女性,最终病理诊断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有157例,占比89.2%。病理诊断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中,91.7%的最终病理组织类型为腺癌,且患者性别以女性为主。影像学诊断良性肺结节的灵敏度为10.9%,且男性(27.8%)高于女性(4.3%)(P<0.05);影像学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灵敏度为89.3%,诊断肺结节的整体灵敏度为60.8%。研究对象中,肺癌肿瘤标志物阳性的有47例,肺癌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为28.0%,特异度为84.2%。结论 肺结节患者以女性为主,其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单独肺CT尤其肿瘤标志物对肺结节性质判断的灵敏度较低,肺部影像学诊断良性或建议随访的患者,需加强宣教,嘱患者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4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的老年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影响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胸部X线片:22例患者见肺纹理增多,网状或蜂窝状改变,两下肺野较上肺野明显,左右侧肺野没有差别。CT及HRCT检查:患者小叶间隔增厚,可见结节状和磨玻璃样异常阴影。结论老年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胸部CT、HRCT等特征性表现,并排除其他间质性疾病,确诊还需肺活检。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人民医院2003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经病理确诊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4例,本文现就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