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血管重构(vascularr emodeling,VR),是指高血压状态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形成机制与血液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值与凋亡、细胞外基质的调节等有关。血管重构既是高血压状态下机体的适应性行为,又是高血压病持续恶化的病理学基础。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并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还应着眼于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VR)。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血管重构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机理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重构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存在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整个过程,是研究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首选指标。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改善血管重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血管重构是高血压维持、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作用,运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血管重构,是高血压防治的良好切入点。本文就中医药干预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综述高血压血管重构发生的主要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血管重构是高血压损伤靶器官的重要病理环节,异常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外基质、非编码RNA等机制均可导致血管重构。中药复方(清眩降压汤、四妙勇安汤等)及中药提取物(王不留行黄酮苷、葛根素等)在干预高血压血管重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血管重构不仅是高血压所导致的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还是高血压维持和加剧的结构基础。以逆转血管重构作为高血压临床治疗的靶点是近年来高血压病的研究热点之一。中药复方以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节特点,具有预防、减轻和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具有明确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调节RAAS系统,降低儿茶酚胺含量,减少血容量;调控钙离子转运,降低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水平,抑制兴奋-收缩耦联反应;调节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血管重构,维持血管壁结构和弹性,稳定血压.实验证实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是多层次、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促使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成为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防控其发生,对抗肿瘤治疗的完整性、远期生存和生命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而中医药不仅能在肿瘤辅助治疗中抗肿瘤血管生成,增加疗效;同时能在高血压防控中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降压,减少毒性。高血压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但其中医药的防治机制仍尚不明确,而调控VEGF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机制之一。现旨在对中医药调控VEGF信号转导通路,结合肿瘤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相关性高血压进行综述,探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相关性高血压的中医药干预防治的分子作用机制,并提出可能解决方案,使肿瘤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8.
通脉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血管重构是指高血压状态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目前考虑其形成机制为血液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及外基质的调节等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凋亡与重塑。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并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还应着眼于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VR)。通脉颗粒(TM)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验方。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血管重构(vascul arremodeling,VR),是指高血压状态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形成机制与血液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值与凋亡、细胞外基质的调节等有关。血管重构既是高血压状态下机体的适应性行为,又是高血压病持续恶化的病理学基础。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并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观察电针曲池穴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RHR)血压和颈总动脉血管重构的作用。结果:电针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颈总动脉存在着明显的血管重构现象,电针组治疗后对其血管重构现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电针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曲池穴可抑制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升高,对其颈总动脉的血管重构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霍青  赵婧  李运伦 《河南中医》2010,30(3):305-308
综述了从高血压血管重塑病理机制、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关系、中医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可能是高血压血管重塑的重要病理基础,可以通过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其衰老,进而防止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这一途径,采用中药调控来治疗高血压,对于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间质重构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问质重构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进展的关键.中医药学者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LVH间质重构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缺乏相关中医病因病机的深入探讨,中医药时间质重构影响的具体机制和调控环节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改变之一是肺血管重构,其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在肺血管重构中起了重要作用。肺血管重构是COPD肺动脉高压持续进展及最终形成肺心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能有效干预肺血管重构,特别是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药物是治疗COPD、减少其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就PASMC与肺血管重构关系及近十年中医药对COPD肺血管重构平滑肌细胞增殖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探讨其作用机制,提出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自拟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伴高血压患者1例,探讨自拟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并结合患者舌脉,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认真分析患者病情,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此例心衰患者经过自拟中医药防治,在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改善预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自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主要介绍中药抗高血压的功效及研究现状,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这一高发疾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全文数据库1989—2010年的相关文献,查阅抗高血压中药的相关文章,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对抗高血压中药治则进行分型,探讨抗高血压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之间的关联。结果:相关中药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钙通道及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尿降压作用、益气活血化瘀作用等机制而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与中医药抗高血压治则研究相吻合。结论: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及钾离子、钙离子代谢的失调引起的血管收缩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传统的中医中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血管重构是近年来高血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认为其形成机理是:血流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调节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重塑。本文作者就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概念、病理改变、形成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07-210
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一直是医药界的研究重点。近来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血管平滑肌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且miRNA作为高血压病的治疗靶点,通过对miRNA的调控,可以发挥其治疗功能。中医药防治高血压与miRNA调控相结合,可揭示高血压发病机制和治疗新的认识。miRNA无论从诊断和治疗高血压都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是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血管重构 是指高血压状态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形成机制为血液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及细胞外基质的调节等引起VSMC的增殖、凋亡与重塑[1].它既是高血压状态下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又是高血压病持续恶化的病理学基础.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并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 还应着眼于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VR).ATⅡ是影响VR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重要血管活性物质 通过增高蛋白激酶C(PKC)活性诱导多种生长因子(PDGF、TGF-β等)的基因表达 使上述生长因子合成增加 并通过此途径影响VSMC外基质的构成和VSMC的生长、增殖及表型转换 从而进一步影响血管的组织结构.[2]TMN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验方.本实验通过观察TMN对SHR胸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的ATⅡ机理.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镇肝熄风汤为清代医家张锡纯治疗中风的经典名方,也是现今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方。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镇肝熄风汤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临床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有一定疗效。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复杂,虽然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但是现代西药存在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中药复方由于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减轻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改善症状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目前对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较多,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胃肠激素等新观点的提出,丰富了高血压机制学说,但是对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作用途径、作用靶点的研究有待深入。基于此,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发现镇肝熄风汤降压作用的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管重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调控血脂、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改善胰岛素抵抗、干预细胞膜离子通道等方面。基于镇肝熄风汤多途径、多靶点的降压作用,立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脑血管损害、缺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硬化性周围循环障碍最主要的促危因素,1999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就提出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989年Baumbach等在研究高血压时首次提出了血管重构的概念,随着基础心血管病学研究的发展,现认为血管重构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一种重要机制,且是高血压维持及病情恶化发展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