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时机选择对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择取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8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8.3~11.2)岁,阑尾炎36例,肠套叠19例,肠绞窄7例,肠扭转不良13例,膈疝6例,巨结肠3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84例患儿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发病48 h内接受手术,对照组于发病48 h后接受手术。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5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7.14%(P<0.05)。 结论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发生率较高,约占肠梗阻总数的30—63%。手术时机选择取决于肠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如何既解除梗阻,又避免肠绞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收治的23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17%,如何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演变成绞窄性肠梗阻,不失时机的施行手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有人报告非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占5%,而绞窄性肠梗阻在发病36小时以内者,手术死亡率为8%,超过36小时的手术死亡率可高达25%,显然,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避免单纯性肠梗阻向绞窄发展和降低死亡率。结合我院360例肠梗阻进行分析:有腹部手术史的273例占75.8%,无腹部手术史的87例,占24.2%,350例中手术治疗的204例,约占56.6%,手术死亡数9例,死亡率4%,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零,术后证明204例手术其中76%为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儿童患者手术的最佳实施时机。方法对我科室在近2年内接诊的6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儿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结果存在肠绞窄发生趋势的患儿在行手术治疗后,发生各类不良事件发生机率8.33%,显著低于已发生肠绞窄的患儿的发生率25%(p<0.05);入院后在2天内手术治疗的患儿发生各类不良事件发生机率15.79%,明显低于入院2天后手术治疗患儿发生率30.77%(p<0.05)。结论接诊粘连性肠梗阻患儿后,应及早对患儿实施手术治疗或在出现肠绞窄趋势即行手术治疗,以取得较佳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6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其中,手术治疗组根据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观察组(7d内进行手术治疗)和对照组(超过7d进行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治愈率和病死率。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1.6%,病死率为13.2%,保守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6.7%,病死率为6.7%。另外,采取手术治疗的观察组病死率(5.3%)低于对照组(21.1%),治愈率(94.7%)高于对照组(68.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起病比较隐匿,且病情变化快,需早期诊断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26例)与手术治疗组(46例),其中手术治疗组按照不同的手术时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临床效果、术后恢复时间、肠坏死率及病死率。结果保守组与手术组的治愈率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肠坏死率、术后恢复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根阻,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王铁军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26-1727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8例分为早期手术组(Ⅰ组,n=75)和延期手术组(Ⅱ组,n=53),回顾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治疗结果、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住院天数等。结果和延期手术组相比,早期手术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两组在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能显著缩短总住院天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的临床分析,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手术治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恶化,近几年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本文从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选择临床分析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疾病的治愈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24h内进行急诊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发病24h后进行手术,总结两组患者死亡率、肠坏死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及肠坏死率低,术后恢复快,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准确判断肠梗阻肠段血运,合理掌握手术时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腹部手术中,可以说粘连性肠梗阻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以往手术过程,可以较为容易地做出诊断[1]。特别是临床表现上有较为显著的现象,患者会出现痛、胀、闭、吐等症状。但对于手术时机的把握却一直困扰着外科医师,因在临床工作中对区分肠绞窄与非绞窄有一定困难的。  相似文献   

12.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病症之一,但因其在发病时会造成患者的严重不适,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所以人们得病之时往往会选择做手术切除,以防止其再次发病,给患者带来不便.手术切除是根治阑尾炎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选择手术时机对患者来说也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根据医院所统计的具体实例,加之以分析研究,说明对于不同人群急性阑尾炎患者最好的手术时机选择以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粘连性肠梗阻预后的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从患者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36 h)、中期手术组(36~72 h)及晚期手术组(>72 h),比较各组的肠绞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全身感染率及切口部位感染率.结果 早期手术组的肠绞窄、全身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对照组(P<0.05),3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早期手术可减少肠绞窄的发生及术后感染情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2年10月份以来对62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选择100份病例,分成3组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并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手术指征及时机。方法总结分析近3年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治疗的轻型AGP患者共87例,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与“延迟手术”对照组,比较其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其手术指征及时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机应在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1)症状消失;(2)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正常,无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其它脏器严重疾病;(3)胰腺无明显水肿及周围积液;(4)患者能接近正常饮食2—3d无不适,即可进行胆道手术。结论轻型AGP在其症状消失,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正常,胰腺无明显水肿及周围积液,肝功能无明最异常及其他器脏疾病,患者接近正常进食2—3d后进行胆道手术是安全、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效果和安全性,旨在筛选出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LC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武清区中医医院接受LC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采用四孔法实施LC,对照组发病72 h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发病≤72 h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以及中途转开腹率均分别少于或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0%(7/40),高于观察组的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炎发病≤72 h采取LC,其疗效更好,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特急性颅内血肿的发展规律、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近6年121例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找出特急性颅内血肿的发展规律,发现最佳手术时机。结果根据COS评分判断预后,非手术治疗43例,恢复良好21例(48.8%),中残7例(16.3%),重残3例(7.0%),植物生存4例(9.3%),死亡8例(18.6%)。手术治疗78例:恢复良好38例(48.7%),中残10例(12.8%),重残9例(11.5%),植物生存9例(t1.5%),死亡12例(15.4%)。结论对入院有误吸、低血压、缺氧情况存在及颅内多发血肿早期尽量保守治疗,改善供氧,动态CT观察,选择好手术时机可避免或减少脑膨出发生。对迟发血肿导致脑膨出,根据头颅CT和临床表现分析脑膨出原因,采取正确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施行微创清除术治疗,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于发病后8~12 h(不含8 h)施行微创清除术,试验组于发病后4~8 h(含8 h)施行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再出血率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术前1 h,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明确符合微创清除术的适应证后,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1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按出现症状距手术时间分为四组:24 h以内手术为A组(56例)、24~48 h手术为B组(42例)、49 ~ 72 h手术为C组(40例)、72 h以后手术为D组(22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分析影响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结果 D组中转开腹率[ 59.09%( 13/22)]明显高于A组[19.64%( 11/56)](P<0.01).A组手术时间最短,D组手术时间最长.D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体温、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与白细胞计数、体温、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等因素有关,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72h内,并且白细胞计数<15×1099/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年来我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4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32例非梗阻型患者(27例轻症,5例重症)早期采取保守性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明显;16例梗阻型患者(13例轻症,3例重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结论:ABP早期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首先要鉴别有无胆道梗阻病变,如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症手术或早期手术;无梗阻的则先行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做胆道手术,把握好中转手术时机,减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