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8例,其中13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5—67岁,平均37岁,进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胭窝筋膜切开和骨折固定治疗。结果:7例先进行小腿筋膜室减压,胫骨平台骨折未作处理,术后发现小腿肿胀减退不明显,肌肉外翻张力仍高,分别在术后8—24h内进行二次手术胭窝筋膜切开减压,胭动脉探查,骨折固定。1例小腿缺血改变严重,坏死并行股骨髁上截肢,1例小腿肌肉坏死,3例足部皮肤溃烂,2例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5例小腿筋膜室减压同时行胭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预后良好,功能正常。1例拒绝手术治疗导致截肢。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胭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在减压的同时应松解胭窝部的动静脉压迫,从根本上解决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一个因素,获得满意疗效,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急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3年9月急诊收治的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积极地脱水并筋膜室切开减压,清除坏死失活组织,合并骨折者分别给予内、外固定,术后抗炎、脱水、高压氧等对症治疗,二期闭合切口。结果,16例中除1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致腓深神经损伤严重不能恢复出现足下垂,1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外,其余病例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急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应予早期诊断、及早彻底筋膜室切开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葛建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206-207
目的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46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缓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采用小腿取皮肤双切口骨筋膜间室切开减压35例。筋膜切开后,若间区内肌肉膨出,肌膜肥厚给予切开,彻底减压后油纱条填塞,敷料覆盖轻松包扎,伤口换药,静脉给予药物治疗,Ⅱ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清创植皮。34例无后遗症,1例因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结论①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可采用脱水治疗,若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应尽早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②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的指征不应以肢体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为标准,当组织压升高到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只有10~20 mm Hg(1mm Hg=0.133 kpa)时,已有切开骨筋膜室的指征;③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应该彻底,切口应大,深筋膜及肌间隔,甚至肌膜都切开;④积极抗感染、扩血管及抗血管痉挛治疗;⑤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严密观察尿量,尤其对缺血时间长,肌肉发达的患者,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诊治的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26例患者(A组)行即时切开减压术,17例患者(B组)先行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切开减压术,7例患者(C组)因就诊时间过晚,行截肢手术。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就诊时间及减压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26例患者中,治愈18例(69.2%),好转6例(23.1%),未愈2例(7.7%),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的诊断和早期的减压治疗对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十分重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了解其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70岁,平均37.2岁.采用急诊小腿外侧切口切开筋膜间室减压、二期切开复位钢板或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同时自体骨植骨治疗,术后CPM功能锻炼;根据Rasruussru标准进行膝功能评定,并对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及随访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月,平均11月.优3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75%.并发症4例;1例皮肤感染坏死钢板外露,行皮瓣转移治愈;2例关节僵硬;1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关节面塌陷.结论 早期筋膜间室切开减压、二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治疗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临床疗效满意,但存在关节疼痛、僵硬和切口并发症,合理手术时机、自体骨有效植骨、理想复位固定及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脊髓损伤合并下肢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治疗。方法:回顾4例治疗过程,正常处理脊髓损伤,给予颈托固定加牵引,腰椎用哈式棒、迪式钉内固定术,甘露醇、大剂量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小腿骨筋膜间隙切开张,胫骨骨折用外固定架固定胫骨。结果:小腿切开创口均减压后愈合,1例病人伤后6h后切开减压,胫前部分肌肉变性坏死。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及时切开减张,在脊髓损伤合并下肢骨筋膜间隙综合征一但确诊,就必须立即切开减张,以免出现组织变性坏死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脊髓损伤合并下肢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治疗。方法:回顾4例治疗过程,正常处理脊髓损伤,给予颈托固定加牵引,腰椎用哈式棒、迪式钉内固定术,甘露醇、大荆量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小腿骨筋膜间隙切开张,胫骨骨折用外固定架固定胫骨。结果:小腿切开创口均减压后愈合,1例病人伤后6h后切开减压,胫前部分肌肉变性坏死。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覆时诊断及时切开减张,在脊髓损伤合并下肢骨筋膜间隙综合征一但确诊,就必须立即切开减张,以免出现组织变性坏死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谢琦  张幼发等 《医学文选》2002,21(4):491-492
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小腿骨折 ,治疗比较困难。 1 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该病 1 2例 ,获得比较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例 ,均是伴有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小腿骨折 ,并早期行切开减压术。其中男9例 ,女 3例 ,年龄 1 8~ 47岁。闭合性骨折 7例 ,开放性骨折 5例。多段骨折 3例 ,粉碎骨折 5例 ,斜行骨折 3例 ,横行骨折 1例。1 .2 治疗方法  1 9例首诊时症状、体征典型 ,符合胫腓骨骨折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并于入院后 2~ 6小时行深筋膜切开减压 ,在小腿内 ,外侧全长纵形切开减压 ,同时用单侧多功…  相似文献   

9.
早期切开减压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2例分析阎金明,刘爱国,尹雪峰,张建鲁,张宪广,高敏(垦利县人民医院,257500)关键词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二期缝合外伤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小腿骨筋膜室内容增多或室内容量减少,使室内压力增高致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防性小腿筋膜切开减压处理胫腓骨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21例,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认为及早作小腿筋膜切开减压能阻止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为骨折及伤口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宁失之于切开过早,而不失之于延误,且只要手术处理得当,并未增加切口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6 年3 月—2018 年3 月在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治疗的56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 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筋膜室减压后同期内固定组(A 组25 例)和筋膜室减压后二期内固定组(B 组 31 例)。术后随访24 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关节功能Lysholm 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B 组比较,A 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 用减少(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B 组术前及术后3、6、 12 和24 个月的Lysholm 评分、EQ-5D 评分比较,在不同时间和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不同组间无 差异(P >0.05)。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筋膜室减压后同 期内固定与二期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 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对肢体尚未出现明显缺血 症状的患者可采用筋膜室减压后同期内固定治疗;而对肢体出现严重缺血症状,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骨折一期 复位的患者,采用筋膜室减压后二期内固定治疗更为合适。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肢体严重受伤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治疗的方法。方法: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8例,首先采用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进行脱水治疗,小剂量应用碱性药物,同时结合广泛针刺减压。结果:治疗10~14天18例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治愈,肢体肿胀均消退,脉搏强度恢复,其他症状亦消失,无后遗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脱水治疗结合广泛针刺减压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治方法,分析诊治延误原因。方法本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9~67岁,平均29.3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应用Whiteside针刺测压装置监测,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或彩超检查确诊后即时切开减压24例,保守治疗后减压21例。结果及时减压组优良率约91.66%,保守后减压组优良率约42.85%随访7个月~9年,其中1例后期形成慢性窦道骨髓炎,1例骨不连再次植骨加内固定而治愈,5例截肢后安装义肢,轻度足下垂、踝关节僵硬6例,站立及行走乏力5例;31例血液循环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陶  王军  王伯通 《西部医学》2008,20(4):681-683
目的探讨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6例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输入甘露醇脱水消肿和/或行切开减压,减压有效并骨折者Ⅱ期行骨折固定,无效者及晚期者行坏死物清除保肢或截肢等治疗。结果经早期减压疗效优良者48例(87.5%),其中7例患者经脱水治疗,1例有效,6例再行切开减压;而8例晚期患者死亡1例,截肢2例,肌肉部分坏死致相应关节功能障碍5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减压是治疗关键,否则疗效不佳;重视创面处理,防止感染;骨折者适当固定制动以及综合治疗,对病人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塌陷及分离移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4例。结果44例骨折均在3~4个月骨性愈合,未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未观察到创伤性膝关节炎和膝关节内翻、外翻畸形。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需打开关节,具有损伤小、操作安全、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合并症、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塌陷及分离移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3例,关节镜组23例,切开手术组20例,观察术后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3例骨折均在3个月骨性愈合,未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随访12个月,未发生创伤性膝关节炎、膝关节内翻和外翻畸形.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需打开关节,具有损伤小、操作安全、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合并症、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陈海湖 《河北医学》2011,(10):1298-1301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在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分别采用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和传统一期清创,外固定,术后换药及二期手术内固定及创面修复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创面修复及骨折愈合良好,且骨筋膜室综合症症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及二期创面修复时间,降低了创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联合VSD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症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瓣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共 2 6例 ,其中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 16例 ,未行肌瓣移植 10例。结果 肌瓣移植者中有 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 ;非移植者中有 2例发生切缘皮瓣坏死深部感染 ,3例切口脂肪液化浅表感染。 19例术后平均随访 38个月 ,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 ,≥ 2 3分 6例 ,15~ 2 2分 8例 ,<15分 5例 ,优良率为 73.7%。结论 胫骨近端骨恶性肿瘤保肢术中采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可重建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87例(84位患者)。骨折部位:中上段:9例,中段:30例,中下段:48例。髓内钉治疗65例,解剖型钢板治疗22例。结果本组85例(82位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 ̄16月。80例骨折愈合,5例骨折不愈合或愈合延迟。1例伤口皮肤坏死,1例脂肪栓塞,1例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结论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无论应用钢板内固定还是带锁髓内钉固定都应该较好地坚持“BO”原则及无创原则。只要固定方法妥当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对骨折伤肢骨筋膜室内压的作用,为临床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提供有效疗法.[方法]临床确诊为胫腓骨骨折和桡尺骨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胫腓骨骨折均采用跟骨骨牵引、夹板固定,桡尺骨骨折均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组加服加味桃红四物汤,夹板固定后开始检测伤侧相关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