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的表达及MK-801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1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的表达及MK-801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缺血2h再灌流1h可见bFGF表达增高(P〈0.05),bFGF mRNA表达于12h达高峰,bFGF蛋白于24h,达高峰;MK-801组与缺血组相比,于再灌流6h~48h bGFG表达减弱(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U74006F对缺血前高血糖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前30分钏注射50%葡萄糖,使之处于高血糖状态,再灌注前静注U74006F(6mg/kg)。另设枸橼酸盐组与对照组。然后比较3组大鼠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U74006F组梗死面积较枸橼酸盐组平均缩小64%(P〈0.01),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对照组损伤程度也显著轻于枸橼酸盐组(P〈0.05)。结论 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操作。U74006F对高血糖状态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的表达和bFGF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意义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HSP70的表达以及在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其影响。结果缺血2小时再灌流0小时即可见HSP70表达,至24小时达高峰。bF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于6~48小时各组可见HSP70表达增高(P〈0.05)。结论脑缺血诱导HSP70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沙土鼠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中性粘多糖(NM)对沙土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血时RBC-C3bRR下降不明显(P〉0.05),再灌注时明显下降(P〈0.001);(2)缺血和再灌注时RBC-ICR均升高(P〈0.001);3.提前用NM可提高再灌注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目的 探讨去势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灯盏花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去势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灯盏花,观察组织病理学,NO含量,IL-1及TNF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灯盏花组的脑梗死体积比脑水肿体积,血液中NO含量,IL-1及TNF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 脑缺血后灯盏花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代谢异常以及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VO),观察假手术组、脑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0 分钟生理盐水(NS)处理组(NS组)和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0 分钟GM1 处理组(GM1 组)的脑海马组织线粒体钙(MCa)、钙调素(CaM)、丙二醛(MDA)及海马CA1 区病理改变。结果 NS组海马组织MCa、CaM、MDA含量显著升高(P< 0.01),海马CA1 区神经元呈较严重缺血损伤性改变,而GM1 组较NS组生化和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GM1 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和氧自由基代谢异常,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组织内皮素-1(ET-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丹参对它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并用地高辛精标记ET-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缺血组(缺血24h)和再灌注组(缺血1.5h再灌注24h)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的脑区(P<0.01,P<0.05),经丹参治疗后缺血或再灌注鼠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5,P<0.01),但仍比健侧脑区显著增高。本实验表明,缺血和再灌注均可诱导脑组织ET-1基因的异常表达,进一步加重缺血和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丹参对缺血诱导的ET-1基因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及血液血小板激活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急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效薄支析法对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注1、3、6、72小时因液、海马、大脑顶叶皮质的PAF进行了观察。结果 再灌小1小时后海马中PA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3小时时则下降地正常水平(P〉0.05)。血液中PAF的升高出现较晚,再灌注后3小时旱血中PAF明显升高,6小时时最明显,72小时时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9.
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前衍生色谱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GM1处理组的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并观察缺血30min再灌注4d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NS处理组海马组织EA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海马CA1区多数神经元坏死,残存神经元呈较严重缺血性改变,GM1处理组上述生化病理改变明显为轻。结论推测GM1可调控缺血再灌注早期EAA的过度释放和(或)重摄取受阻,减轻其在细胞外堆聚引起的兴奋毒性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缺血复灌后连续应用GM1对改善记忆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小鼠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脑短暂缺血复灌模型.缺血15min后复灌开始即连续给予GM1,7d后进行开场行为、抑制性回避反应及Y-水迷宫试验.检测动物行为及认知功能.然后脑片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结果GM1组(10mg/Kg·d.共7d);抑制性回避反应经首次训练后24d再次检测,错误次数明显减少(从2.1±1.14到0.7±0.46)、Y-水迷宫试验正确次数明显增加(从0.7±0.9到1.5±1.0),而对照组两次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脑片观察GM1明显抑制脑缺血复灌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GA1区锥体细胞数为78±15/mm。显著高于对照组(53±6.1/mm)。结论复灌开始后连续应用GM1治疗对脑缺血造成的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M1对脑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动态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MCAO/IR模型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缺血1h再灌流2h模型,用活体微透析法,检测缺血皮层脑组织细胞外液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结果(1)脑缺血后60minGlu上升到峰值浓度,随后很快下降,再灌流2h内未见回升;(2)GM1组各类氨基酸都明显下降。结论GM1能使包括Glu在内的多种氨基酸明显下降,它的保护机制与其可能维护神经元膜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神经节苷脂GM1阻抑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再灌注损害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的大脑中动脉梗塞 (MCAO)动物模型。测定缺血对照组、处理组 (2 0 mg/ kg,缺血 5分钟尾静脉给药 )缺血 2 h再灌 2 4 h、 4 8h血清和脑组织中 NSE、 MDA的含量 ,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并测定 HSP70和 TGF-β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对照组 MDA、 NSE较 GM1处理组显著性升高 ,而 GM1处理组 HSP70和 TGF-β的表达较缺血对照组显著性增加 ,且表达提前。结论 :GM1能阻抑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再灌注损害的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的损害 ,且减少了脑出血的发生 ,增强HSP70、 TGF-β的表达 ,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胸(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GM1;处理组(10mg/kg,缺血5min腹腔注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鼠脑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EAA),钙调素(Calmodulin,CaM),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组织EA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而CaM、MDA则显著性升高(P<0.01),GM1处理组海马EAA、CaM、MDA含量同假术术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M1能阻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AA的过度释放和/或重摄取障碍,细胞内外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病理生理过程,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氧自由基的变化,研究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和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10mg/kg,IP)处理组,鼠脑海马组织EAA、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含量。实验应用全脑缺血(4VO)模型,EAA采用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3-甲基嘌呤组(3-MA组),每组15只。制作脑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预处理及3-MA干预大鼠模型,在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Cathepsin B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LIPC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P<0.05),脑梗体积明显减小(P<0.05),细胞损伤、坏死减轻(P<0.05),Beclin-1、Cathepsin B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L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弱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GM_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_1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及再通模型,利用免疫组化,观察一侧MCA缺血30分钟,再灌注5小时后病变侧海马CA1区bcl-2、bax表达的情况以及GM_1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假手术对照组海马区CAI可见bcl-2及少量bax表达。缺血/再灌注后,该区bcl-2及bax表达增加(分别P<0.01),且以bax表达明显占优势,bax染色阳性细胞以小体积,核固缩的凋亡细胞为主。应用GM_1后bcl-2表达进一步增加(P<0.01),而bax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bcl-2与bax蛋白比值增加,bax染色阳性细胞胞体趋于正常,但核仍大而圆。结论:GM_1确实可以通过调节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mRNA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 ~250 g,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原位杂交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为轻度阳性表达。缺血2 h再灌注2 h后,缺血侧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再灌注4 h时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最高,再灌注22 h 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下降,至166 h时下降更加明显,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2)RT-PCR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Egr-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脑缺血2h再灌注2 h后,Egr-1 mRNA即高表达,缺血2 h再灌注4 h达高峰,再灌注46 h已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Egr-1 mRNA表达又逐渐增多,至再灌注166 h其表达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有规律性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在大鼠海马CA1区表达与预缺血处理对缺血脑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再灌注组又按再灌注时间再分为再灌注1,2,3及7d组。每组6只动物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测定各组动物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及ADM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CA1区没有明显细胞坏死,缺血组、预缺血再灌注1d组可见大量细胞坏死;预缺血再灌注2d、3d、7d组亦可见部分细胞坏死,其中预缺血再灌注3d组在预缺血再灌注各组中细胞存活细胞数目最多,其中神经密度密度明显高于缺血组及预缺血再灌注1d、2d和7d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d和7d组、预缺血再灌注7d组及缺血组ADM表达水平较低,缺血再灌注1d、2d组及预缺血再灌注3d组ADM表达水平较高,与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3d和7d组,预缺血再灌注1d、2d和7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ADM参与了缺血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过程,在一定的时间窗内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成年大鼠大脑MyT1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阻塞90min再灌注1,7,14d);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成年大鼠早期大脑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区和缺血对侧区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梗死中心区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2)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边区MyT1阳性细胞数从脑缺血后第1天开始增加;脑缺血后7d和14d时,各组大鼠MyT1阳性细胞增加数较之对照组大鼠有显著的差别.结论 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边区MyT1表达显著增加,可能参与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发育过程,调节髓鞘蛋白基因的转录,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