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 (EH)引起的左室肥厚 (LVH)已被公认是与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也是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受体拮抗剂对LVH逆转作用已逐渐被广大学者所认识并肯定 ,我们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 ,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其对LVH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来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EH患者 4 6例 ,男 36例 ,女 10例 ,年龄 38~ 6 0岁 ,平均年龄 (5 0 1± 6 8 0 )岁。病史采集标准 :根据 1999年WHO ISH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和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和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64例EH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d为期一年,治疗6周后观察降压疗效,对其中20例伴左室肥大及左房肥大者连续服药一年,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后心脏结构有否改善。结果 64例高血压病人治疗6周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7.25±9),舒张压下降(24±8.25)mmHg,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合并左室肥厚的20例病人治疗1年后,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房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显著逆转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作用。关健词:缬沙坦;左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Ⅰ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Ⅱ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服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8~10w,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小,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上升。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方法:将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29例,苯那普利治疗组29例,并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两组间比较,总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及降压正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降压疗效相似,且副作用少。说明缬沙坦理一种有高度选择性、高效性、良好耐受性的治疗高血压新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治疗5~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显示:平均心室壁厚度(mWTd)减少、左心室部分收缩功能(EF.FS.mvcF)及舒张功能(二尖瓣前叶EF斜率)改善,同时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结论缬沙坦具有降血压,引起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消退及改善左心功能的作用。长期服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 (Ang ) 1型受体拮抗剂。本研究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室肥厚 (L VH)患者 72例 ,用动态血压仪、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 L VH改变情况。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1月~ 12月到本院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72例(按 1978年 WHO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未经治疗或停用其他降压药 2周以上的 EH伴 L 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4 0例 ,女 32例 ,年龄 35~ 70 (5 2± 11)岁 ,且无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无其他内科严重疾病 ,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者。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4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10mg/次,1次/d,治疗前后测量血压,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24周总有效率为96%,降压幅度20.3/14.2mmHg,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亦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洛丁新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  30例均为我院患者 ,男 18人 ,女 12人 ,年龄 4 2~ 65岁 ,平均 ( 54.6± 8.3)岁。病程 ( 1.4± 3.7)a。均符合 1978年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LVH)病人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等引起的左室肥厚。其中左室心肌质量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按文献介绍方法计算[1] ,LVH的诊断标准为LVMI ,男性 >12 5g/m2 ,女性 >12 0 g/m2 [2 ] 。1 2 方…  相似文献   

9.
刘翔 《中国医师杂志》2000,2(3):177-178
研究显示 ,在左室肥厚 (LVH)的病人中冠心病、脑卒中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2 ] 。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变化也与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心脏猝死有关 ,QT离散度 (QTd)能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及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3] ,而高血压伴LVH者QTd显著增加[4 ] 。本观察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LVH及QTd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 1998年 11月~ 1999年 7月本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58例 ,男 4 2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7 4± 8 9岁…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五年来住院患者和门诊随访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207例,均符合1988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新定高血压标准,其中男性144例,年龄47~78岁,平均61.4岁;女性63例,年龄45~75岁,平均45.7岁.无左室肥厚126例(A组),并发左室肥厚81例(B组).  相似文献   

11.
陈仕兵  于娟 《工企医刊》2001,14(1):34-34
科素亚(氯沙坦钾Losartan),为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降压药,为了解其在降压的同时,对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我们于1998年11月~1999年12月对此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62例高血压伴LVH者,经常规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既往均未应用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LVH的诊断标准为左室重量指数(LVNI)。男性:>125g/m~2;女性:>105g/m~2。  相似文献   

12.
培哚普利(Perldoprll,商品名雅施达Acertil,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是一种援释长效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本文观察了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口服培跺普利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按1978年WHO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2~70岁,病程3~20年。其中Ⅰ期11例,Ⅱ期11例,Ⅲ期6例。合并冠心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高血脂5例,糖尿病2例。全部病人均停用降压药2周以上。4周为一疗程。1.2方法测血压前休息15分钟,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测坐位右臂血压。每次测血压时询问服…  相似文献   

13.
氯沙坦钾(科素亚)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新型降血压药,对轻、中度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本文选用科素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 Ⅰ)患者,观察其对AM Ⅰ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1999年8月~2003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70例首次AM Ⅰ患者,诊断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心肺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43岁~68岁,平均(50.6±7.2)岁。AM Ⅰ  相似文献   

14.
<正>氯沙坦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能够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结合,从而解除动脉痉挛,扩张小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另外,氯沙坦还具有延迟或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衰死亡率和肾脏保护作用,在防治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目前常用于心血管病治疗的一线药物。氯沙坦的服药方法简单,每日50毫克,一次口服。其降压作用温和,药物耐受性良好,3~6周可达最大降压  相似文献   

15.
李新 《健康大视野》2007,15(4):83-84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服用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后,对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服药前测右臂血压,取3次的平均值,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舒张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然后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苯那普利10~20mg口服,每日一次,坚持服用6个月,6个月后再测入选患者的血压,并由同一机器,同一操作者,同一方法做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的各组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药前后资料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苯那普利的降压效果:显效为52.8%,有效为41.7%,总有效率为94.5%,无效5.5%。36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前后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患者的左室结构在治疗前后的结果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苯那普利为第三代ACEI,该药可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化为AngⅡ,AngⅡ减少具有血压下降,左室后负荷减轻,减轻或消除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肌肥厚等作用,所以,苯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可逆转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对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长效和副作用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李建华 《中国保健》2009,(19):856-857
缬沙坦为强效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的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其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药物不良反应少。笔者观察了缬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24h平均脉压(ABPP)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资料,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24h平均脉压(ABPP)分为≥60mmHg组和<60mmHg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及心脏彩超检测的舒张期左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内径(EDd)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PP≥60mmHg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ABPP<60mmHg组,左室肥厚程度ABPP≥60mmHg组重于ABPP<60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 h平均脉压(ABPP)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吕征 《健康大视野》2007,15(7):67-68
缬沙坦为强效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的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其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药物副作用少。我们观察了缬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长期降压疗效及对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 38例 ,服伊贝沙坦 1 50~ 30 0mg/d ,共 1 0个月 ,观察血压和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服药后高血压组血压显著降低 (- 1 6 .5/8.8mmHg) ,左室质量指数减小 (- 2 5g/m2 ) ,P均 <0 .0 5。结论 伊贝沙坦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同时具有抗左室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肥厚与重构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一种危险因素。本文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观察苯那普利对75例向心性肥厚型(EH)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EH诊断和分期标准,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与左心室肥厚(LVH)左室向心性肥厚性。75例男54例,女21例,年龄59~75例,平均年龄72·6岁,原发性高血压病史5~30年,平均16·8年,血压140~200/90~120mmHg,平均165/100mmHg,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继发性高血压和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