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47例乳房肿块,其中乳腺腺病20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腺癌15例,乳腺纤维瘤8例、积乳囊肿2例,经过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得出: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良性疾病诊断符号率达82%,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达73%,认为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国诊断乳腺疾病不能硬套诊断标准,应结合临床、针吸等全面分析,诊断准确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诊断118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具有典型乳腺癌图像者96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02例,良性病变16例,诊断符合率86.4%,提示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乳腺癌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常用乳腺影像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和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和近红外线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计565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其中乳腺癌274例,良性疾病291例。3种方法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在76%~93%范围,其中彩超和钼靶在诊断符合率等指标上优于近红外线,尤其是≤2cm的乳腺癌,近红外线对早期阶段乳腺癌有较高的假阴性率(48.8%)。对乳腺炎性病变和导管瘤,彩超有更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无物理查体配合诊断的近红外线,其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明显下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是有价值的乳腺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电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检查乳腺疾病 3 2 62例。结果 红外线诊断乳腺癌经术后病理证实或细胞学检查 :其中乳腺癌 80例 ,诊断符合率 90 % ,乳腺癌可疑 5例 ,不符合 2例。乳腺良性病变符合率 88 9%。结论 红外线扫描具有无创伤、科学性强等优点 ,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电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检查乳腺疾病3262例。结果 红外线诊断乳腺癌经术后病理证实或细胞学检查:其中乳腺癌80例,诊断符合率90%,乳腺癌可疑5例,不符合2例,乳腺良性病变符合率88.9%。结论 红外线扫描具有无创伤、科学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红外线乳腺扫描诊断仪对门诊3121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乳腺检查,红外线诊断为乳腺癌者123例,其中78例在本院外科行乳癌手术治疗,术后69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红外线诊断符合率为88.4%,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较强的分辨力,且具有操作简便,直观性强,对患者无损伤、无痛苦在短期内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尤其是对乳房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近几年已被视为临床上对乳腺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乳腺红外线扫描影像特点探讨王晓山,陈燕,沙江我院使用CX-767红外线扫描仪对8000余女职工进行乳腺扫描普查,进行影像与临床诊断,分析结果发现,影像图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5.3%。普查结果:对8000名职工乳腺癌普查结果(见附表)。从附表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红外线扫描(InfraredLightScan简称ILS)检查诊断乳腺癌进行了总结。诊断乳腺癌63例,病理证实56例,诊断符合率为89%。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和慢乳病的210例中有8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误诊率为3.8%。我们体会到ILS检查具有操作方便,图象直观,诊断率高,且对人体无损害、无痛苦而易被患者接受,特别适用于乳腺癌的普查。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近红外线扫描共检查11228人,并且将手术病人术前近红外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做了比较,又将近红外线检查与B超结果做了比较。结果:用近红外线扫描不但能识别乳腺的良、恶性肿瘤,还能识别出不同的乳腺疾病。结论: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率仅次于病理诊断而高于B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的近红外扫描成像特点、规律及病理组织学基础,为近红外扫描检诊乳腺疾病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对1000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近红外扫描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分别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1000例乳腺肿物中,经近红外扫描检查诊断为恶性者562例,诊断为良性者287例。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者646例,良性肿物者354例。近红外扫描对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1%、87.0%。良、恶性肿块的影像图有明显差异,且良性肿块中各病理类型的近红外扫描表现亦不尽相同。结论:乳腺癌与许多良性疾病均存在其各自的近约外扫描成像特点。这些特点将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宝民 《现代肿瘤医学》2016,(10):1639-164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 X 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对比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6例乳腺癌患者及3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均使用全数字化 X 线摄影法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进行检查。将患者术后的病理情况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种方法的确诊率进行判定,并对两组方法联合后的准确率进行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单发病灶81例,多发病灶19例。经全数字化 X 线摄影诊断后,诊断符合率为81.33%,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诊断符合率90.52%。结论:全数字化 X 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乳腺癌诊断上均有较高诊断率,相比之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诊断率稍大于全数字化 X 线摄影,若将两者联用,可明显增大诊断符合率,为医护人员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的简化分型,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通过68例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回顾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进行分型。结果根据乳腺导管是否扩张可简化分为:无导管扩张型(Ⅰ型)和导管扩张型(Ⅱ型)。68例86个病灶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56%(71/86),其中Ⅰ型诊断符合率为74.07%(20/27),Ⅱ型诊断符合率为86.44%(51/59)。结论依据乳腺导管是否扩张对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分型,方法简单、合理,易于掌握,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泌球蛋白家族2A成员2(SCGB2A2)在乳腺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对肺内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CGB2A2在31例乳腺癌、42例肺癌、38例乳腺癌肺转移和29例肺转移性腺癌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定量测定87例乳腺癌患者、21例乳腺癌肺转移、2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SCGB2A2含量。结果 SCGB2A2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4.5%(20/31),在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组织中表达为68.4(26/38),而肺转移性腺癌中不表达。SCGB2A2鉴别乳腺癌肺转移和肺原发癌的敏感性为63.9%,特异性为81.8%。乳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浆SCGB2A2水平高于纤维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 SCGB2A2在乳腺癌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可作为鉴别乳腺癌肺转移及肺转移性腺癌的特异指标,且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导管镜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切除乳腺导管内微小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于我科就诊的乳头溢液病例,溢液涂片中见到增生细胞,细胞学1—2级。经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内微小肿物的女性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乳导管镜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60例乳腺导管内微小肿块在乳导管镜及彩超指引下麦默通微创旋切完整切除,病理结果阳性率100%,其中2例为导管内原位癌,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59例患者无手术疤痕。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导管镜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乳腺导管内微小肿物具有定位准确、病理诊断明确、切除完整率高、创伤小、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已证实为小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结节肿块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肿块血流信号分类标准按Adler主观分类法,脉冲多普勒定量分析肿块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结果:小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结节在二维声像图中均表现为边界不清,纵横比值>1、肿块表面呈角状突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各项指标敏感度明显高于增生结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内部血流显示率100%(46/46),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增生结节血流显示率25%(18/72),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综合分析,可提高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Fas/FasL系统和IL-10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三者与乳腺癌的发生、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5例乳腺癌和20例良性增生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Fas/FasL和IL-10进行检测。结果:Fas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41.54%,在乳腺增生症组为90.00%(P〈0.05);在乳腺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25.71%,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60.00%(P〈0.05)。FasL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75.38%,乳腺增生症组为15.00%(P〈0.05)。IL-10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58.46%,乳腺增生症组为10.00%(P〈0.05)。在乳腺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71.43%,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43.33%(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Fas与FasL的表达呈负相关,Fas与IL-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FasL与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as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FasL和IL-10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Fas和IL-10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FasL和IL-10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Fhit和Survivin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hit和Survivin在乳腺癌进展过程巾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例正常乳腺组织,5例增生乳腺组织,15例原位乳腺癌组织,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自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或增生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增生组织、乳腺原位癌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5)。0%(0/5),33.3%(5/15)和66.7%(4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肿瘤组织中,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F降,Survivin表达强阳性率则逐渐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Survivin蛋白表达相关(P〈0.00I)。结论Fhit、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Shinn L  Woodward C  Boddu S  Jha P  Fouroutan H  Péley G 《Tumori》2011,97(6):812-814
Nipple adenoma, a benign tumour of the breast, is a relatively rare occurrence. This report describes an even rarer case of nipple adenoma arising within a supernumerary mammary gland. The presenting symptoms were a lump and throbbing pain in the axilla. Ultrasound scan and core biopsy proved inconclusive so surgical excision was undertaken, thus allowing a histological diagnosis. The patient made a full and uneventful recovery. Physicians must be aware that diseases of the breast and nipple-areola complex may also arise in accessory mammary tissue and accessory nipples should not be discounted as a common congenital anomaly. Instead they must be regarded, examined and treated as normal breast tissue.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乳管镜引导下乳腺定位针对乳管内病变的应用价值,以32例乳管造影患者为对照,应用德国Scholly纤维乳管镜检查了125乳头溢液患者,对其中65例乳管内占位者行乳管镜下病灶定位、切除,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造影组32例患者中12例检出乳管内占位,有26例接受手术治疗,均为腺叶切除。定位针组65例乳管内占位分别为乳腺癌2例(1.6%),乳管内乳头状瘤59例(47.2%),乳头状瘤病4例(2.4%),均予病灶定位,57例行部分腺叶切除,6例行腺叶切除,2例行改良根治术。定位针距病灶〈0.5cm 59例(90.77%)。0.5-2.0cm 6例(9.23%)。两组在腺体切除容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乳管镜下乳管内病灶的定位针定位,方便了乳管病灶的检诊,使乳房手术更精确、微创,并可辅助乳管镜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