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立  杨期东 《药品评价》2009,6(7):266-267
缺血性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首要致残原因。目前,缺血性卒中治疗手段有限,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其发生或复发,在其防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是临床使用最多、最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它可使缺血性卒中事件减少1/3,大大降低其发病以及死亡风险。同时,循证医学已经确立了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和预防中的基石地位。  相似文献   

2.
大量文献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复习最新文献评述静脉和动脉内溶栓、肝素、阿司匹林、安克洛酶以及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大量文献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复习最新文献评述静脉和动脉内溶栓、肝素、阿司匹林、安克洛酶以及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卒中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75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共30 d,30 d后改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随访1年内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卒中复发率为12.7%,而治疗组复发率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对照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卒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约2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其发病后5年内会复发。因此临床对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十分重要。我们对部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预防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于动脉源性(arterial origin)缺血性卒中的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aspirin)加潘生丁(dipyridamole)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临床试验结果都不尽相同。ESPRIT研究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杂志上(Lancet,2006,367:16651673.)。  相似文献   

7.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基本治疗,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阿司匹林.近几年来,循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证据,为使用阿司匹林奠定了基础,所以规范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心源性卒中的防治使用,目前已成为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发病后48 h内使用阿司匹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除溶栓以外被循证医学证实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阿司匹林的净效益有限。国际上一直在开展替代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药物或方案。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以失败而告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缓释剂、西洛他唑已经获得了至少与阿司匹林同样有效和安全的初步证据。氯吡格雷单用虽然获得了初步可行性的证据,但尚缺乏与阿司匹林的直接比较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是重要的二级预防手段,近年研究提示尽早实施则可以额外获益。而针对小卒中或TIA患者短期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也获得了初步证据。本文对上述有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结合国内外指南,系统阐述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抗血小板药物的规范化使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步长脑心通胶囊和拜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脑心通组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2次/d;拜阿司匹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片(100mg),每晚1次,随访2年,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药物的副反应及依从性。结果步长脑心通组明显改善了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低;药物的副反应少,依从性好。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优于拜阿司匹林,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ehemic stroke,PIS>是指卒中发生后,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导致卒中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继续严重恶化的缺血性卒中[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较为困难。目前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较多,在定义、发病机制、发病率、危险因素、预警因素方面均有不同意见。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描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以期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