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任晖  姜宁西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1):1667-1668
对345例胰腺癌患者中68例经手术、病理及影像诊断学证明为肝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40岁以下者肝转移率13.80%。同期〉40岁者肝转移率21.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全胰腺癌,肝转移率22.60%,与胰头、颈部、体及胰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两组肝转移率分别为8.65%和5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肝转移的血管受侵率分别为44.10%和3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23.50%,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1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胰腺癌局限在胰内者,肝转移率10.59%,胰腺癌侵及胰腺周围者,肝转移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癌肝转移与胰周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sialvl lewis-X,Slex)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30例正常肠壁、11例远端肠壁浸润癌组织、27例阳性癌转移淋巴结、20例癌结节及1例肝转移灶中Slex的表达情况.结果1)Slex在直肠癌组织、正常肠壁组织、远端肠壁浸润癌组织、阳性癌转移淋巴结、癌结节及肝转移灶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0.00%、0、100.00%、100.00%、100.00%和100.00%.直肠癌与正常肠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28 6,P=0.000 1;直肠癌组织与癌转移淋巴结、癌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 0和0.031 4;直肠癌组织与远端肠壁浸润癌组织、肝内转移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1 1和1.000 0.2)在不同直肠癌组织学类型中,高、中分化腺癌组织的Slex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在肿瘤浸润深度中,pT1、pT2癌组织中Slex的表达率明显低于pT3、p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1 4,P=0.038 8.在Duke's分期中,A、B期的癌组织中Slex表达率明显低于C、D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4 1,P=0.019 9.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Slex表达率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8 1,P=0.004 3.结论Slex的表达增高与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高Slex表达的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Slex表达上调是直肠癌侵袭转移性能提高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因子KISS-1蛋白和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KISS-1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8/30)和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9,P=0.070;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10/30)和100.0%(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02,P=0.000。低未分化、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中KISS-1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高中分化、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3,P<0.05。结论:KISS-1蛋白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赵东兵  单毅  王成峰  吴健雄  邵永孚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4):1390-1392,1404
目的:探讨胰头癌和壶腹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胰头癌和壶腹癌根治手术后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χ2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1例胰头癌和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65%(16/49),30.92%(47/152),其转移淋巴结累及部位基本相同,其中88.89%(32/36)单个淋巴结转移位于胰十二指肠周围.x2检验显示壶腹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病理因素有:肿瘤直径(P=0.002),肿瘤分化程度(P=0.012),十二指肠壁浸润(P=0.008),T分期(P=0.000),胰腺受侵(P=0.005),胰头癌与上述病理因素无关,但神经浸润比例高.结论:胰头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与壶腹癌有所不同,手术方式的应有所区别,胰头癌应行扩大根治性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标本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表达及其与DCs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7.74%(21/31),对照组为19.35(6/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转移组COX-2表达率为91.67%,无淋巴结转移组COX-2表达率为52.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淋巴结转移组DCs的浸润数量为9.50±2.28,无淋巴结转移组DCs的浸润数量为7.53±2.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肿瘤的分化无关,P>0.05;DCs低浸润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88.24%,DCs高浸润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4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胃癌中COX-2表达与DCs浸润与胃癌的预后有关,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CX-CL12、CXCR4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PCR技术检测胰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和胰周淋巴结中CXCL12、CXCR4的表达。结果:CXCL12在正常胰腺、癌旁组织和淋巴结中等表达(阳性率56.7%、46.7%和50.0%),其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XCR4高表达于胰腺癌、癌旁组织和胰周淋巴结(阳性率80.0%、70.0%和73.3%);其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与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者CXCR4均表达阳性。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均证实上述结果。结论:CXCR4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CXCL12-CXCR4轴在其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食管癌和14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VEGF-C、VEGF-D和D2-4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结果: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3.08%(19/26)和34.21%(13/38),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53.85%(14/26)和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328和4.021,P值分别为0.002和0.045.VEGF-C和VEGF-D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1,P=0.2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 density, 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D2-40阳性表达的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VEGF-D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结论:在食管癌中存在VEGF-C、VEGF-D的表达,VEGF-C通过增加癌周LVD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与VEGF-D各自参与淋巴结转移的作用.两者的表达预示淋巴结转移的增加,对食管癌预后估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中VEGF-D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胰腺癌患者中,VEGF-D总的阳性率为67·7%,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中阳性率为89·5%,而无淋巴结转移的为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另外可见VEGF-D的表达与脉管侵犯明显相关。随访24个月,VEGF-D低表达组术后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而VEGF-D高表达组其术后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P=0·0004。结论:VEGF-D与胰腺癌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FRAT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FRAT1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病理级别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FRAT1mRNA和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8%,明显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3,P=0.000。FRAT1在高、中、低分化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2.1%和78.9%,χ2=6.300,P=0.043。且FRAT1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P=0.013)和淋巴结转移(P=0.032)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FRAT1蛋白的表达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随着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随着TNM分期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
口腔鳞癌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74例原发性口腔鳞癌(无淋巴结转移49例,有淋巴结转移25例)、21例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19例口腔黏膜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石蜡标本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KAI1 mRNA在正常黏膜组、黏膜白斑组、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灶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4.2%、61.2%、28.0%和4.8%,其中无淋巴结转移鳞癌组显著低于正常和黏膜白斑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5,淋巴结转移灶组显著低于相应鳞癌组,P=0.040。低分化鳞癌的KAI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鳞癌,P<0.001。KAI1的表达与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以及pT-MN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KAI1 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胃交界部癌(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CEJ)发生腹腔及胸腔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是否清扫胸腔纵隔淋巴结.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行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的217例患者,分析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是发生胸腔纵隔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且淋巴结转移数目每增加1个,纵隔淋巴结发生转移风险增加34.0%(OR=1.340,95% CI:1.090 ~1.648;P=0.006);脉管瘤栓(OR=5.83,95% CI:1.65~20.62,P=0.006)、浸润深度T(OR=2.35,95% CI:1.30~4.24,P=0.005)和上侵食管长度(OR=1.29,95% CI:1.02~ 1.63,P=0.033)是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上侵及食管每增加1 cm,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29.0%.结论 浸润深度越深、存在脉管瘤栓且上侵及食管越多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纵隔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2.
常规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研究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之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分析微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用抗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AE1,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根治根本的胃周淋巴结1245个,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31例(29.5%)胃癌的81个淋巴结(6.5%)出现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41.5%,22/53)明显高于肠型胃癌(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范围.方法 收集7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76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共清除淋巴结5846枚,病理证实转移711枚,转移度为12.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297例,转移率为38.9%.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5%,明显低于胸中段癌(38.8%)和胸下段癌(43.4%).胸上段癌以锁骨上和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度和转移率最高.胸中段癌的上行和下行转移均存在,上行主要转移至锁骨上、气管旁和食管旁,下行主要转移至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胸下段癌则主要向食管旁、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转移,其中胃左动脉旁的转移度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胸上段癌和胸中段癌(均P<0.01).采取左胸单切口的592例患者中,胸上、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7.9%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以根据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选择需行术后预防照射的患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确定术后预防照射的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14.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肺癌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3 3 2例肺癌患者施行肺切除术及广泛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结果 清除淋巴结3 2 80个 ,N1 转移率 2 9.9%,N2 转移率 2 2 .4%。T1 、T2 、T3 患者淋巴结总转移率分别为 8.5 %、2 7.4%、61.2 %(P <0 .0 0 5 )。高分化鳞癌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中、低分化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16.8%、19.6%,后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中、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2 7.5 %、71.6%(P <0 .0 0 5 )。中央型及周围型鳞癌总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19.6%、11.7%(P <0 .0 0 5 ) ,N2 转移率分别为 10 .9%、2 .9%(P <0 .0 0 5 ) ;中央型及周围型腺癌总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5 7.9%、2 4.0 %(P <0 .0 0 5 ) ,N2 转移率分别为 47.5 %、17.8%(P <0 .0 0 5 )。相同T状态、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部位下 ,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鳞癌 (P <0 .0 0 5 )。结论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发生部位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肺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ox-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6例肺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并用CD34标记血管计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116例肺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78例(67.2%)。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P=0.014)及其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9)密切相关,且阳性表达的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00。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的转移(P=0.004)和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P=0.000)是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Cox-2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蛋白质的表达。结果:MMP2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P=0.013,R2=0.842;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P=0.000,R2=0.797。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肝外转移呈正相关,P=0.003,R2=0.834。癌旁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P=0.021,R2=0.877。结论:MMP2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和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可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和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局限期原发食管小细胞癌(PESC)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对指导放疗临床靶体积勾画意义。方法 回顾2006—2012年在本院手术切除的21例局限期PES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平均清扫淋巴结27.9个,15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弥散性分布8例、聚集性分布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1.4%、转移度为17.2%。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晚、食管原发灶较长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04、0.044),T分期晚、脉管侵犯是淋巴结转移分布弥散性的危险因素(P=0.007、0.005)。结论 PESC转移率和转移度均高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弥散性分布占38%,依据T分期和脉管侵犯甄别淋巴结转移分布状况探讨PESC淋巴引流区域预防性照射价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其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食管癌Hp-L型(即球形:Hp)感染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及Hp-L型对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革兰染色、电镜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98例食管癌和30例对照组(食管癌切缘正常组织)的Hp-L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表达,分析Hp-L型与MVD、VEGF、p53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率为60.2%。电镜下组织中的Hp-L型有两种类型,可位于癌细胞间或癌细胞胞浆。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率、MVD值以及VEGF、p5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5~0.001),食管癌组中Hp-L型阳性组的MVD值、VEGF和p53表达阳性率也高于其Hp-L型阴性组(P<0.005~0.001)。Hp-L型阳性与MVD呈正相关(r=0.46,P<0.01),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P<0.01)。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数与癌细胞的血管侵袭、侵袭深度、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Hp-L型与食管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是影响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自200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总生存期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3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9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2岁。<60岁患者68例,≥60岁55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平均时间为9.8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6.1个月,1年生存率为69%,3年生存率为37.4%, 5年生存率为29.6%。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性别、肿瘤部位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P分别为0.784、0.988。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HR=1.93,95%CI:1.06~3.50)及远处转移(HR=1.83,95%CI:1.24~2.72)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等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大、远处转移患者生存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